新聞 > 大陸 > 正文

國家奧賽名師曝性醜聞 20年間性侵多位少年 7受害人今舉報

直到有一次在宿舍閒聊時,一位男生終於忍不住試探著提及了張大同的行為,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相同的遭遇使他們成為了患難與共的兄弟。他們將這個秘密共同保守了十幾年,直到去年,他們中間有7位決定站出來,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張大同當年的行為。舉報的發起人怡冬現在生活在美國,他也決定通過網絡視頻接受採訪。除了在網上舉報,受害者們也曾經考慮訴諸法律,但他們遺憾地發現,法律無法給張大同任何處罰。

《性侵犯:隱蔽的罪惡》節目文稿

【正文】

記者:我們的採訪可以開始了嗎?

振浩:可以了。

記者:你確定自己想好了還是露面接受採訪?

振浩:是。

記者:你猶豫了一段時間,來考慮到底要不要露面接受採訪,你的顧慮主要是什麼?

振浩:主要是擔心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原來是受過這樣一個侵害的人,會不會對我的個人生活帶來一定的干擾。

記者:那為什麼最後還是決定要面對鏡頭來講這件事情?

振浩:我覺得這件事情的意義超越了個人的影響。

解說詞:他叫吳振浩。他要講述的是一段涉及隱私的特殊往事,這件事曾經帶給他許多痛苦和困擾,作為秘密在他心裡埋藏了近20年。

事情發生在1994年,那一年他只有15歲,剛剛考入高中,就意外遭到了來自老師的性侵犯。

侵犯振浩的老師叫張大同,是全國聞名的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名師,他輔導的學生曾經7次在國際奧賽上獲得金牌。當年不少學生報考華東師大二附中,就是希望能得到他的指導。那時候才15歲的振浩怎麼也想不到,這樣一位受人景仰的名師,竟然會對自己做出這種行為。

記者:有沒有想過告訴其他的人,比如說學校、家長。

振浩:儘量想不去告訴別人,因為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讓人羞愧的事情,被別人嘲笑,或者不相信都有可能,這樣一個陰影,更難去釋懷。

解說詞:如今再回想當年,振浩覺得,那是生命中最難熬的一段灰色的日子。當時他還不知道,在他的同班同學裡就有好幾位遭受了同樣的侵害,這些少年都和他一樣,獨自忍受著心理的折磨。直到有一次在宿舍閒聊時,一位男生終於忍不住試探著提及了張大同的行為,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相同的遭遇使他們成為了患難與共的兄弟。他們將這個秘密共同保守了十幾年,直到去年,他們中間有7位決定站出來,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張大同當年的行為。舉報的發起人怡冬現在生活在美國,他也決定通過網絡視頻接受採訪。

記者:你好。

怡冬:你好。

記者:當時為什麼會想到,這麼多年之後去發那樣的一條微博?

怡冬:希望大家對這種事情有更高的防範的意識,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受害人了。

解說詞:不要再有這樣的受害人,絕不僅僅是怡冬的願望。從海南萬寧校長帶小學生開房事件,到江西瑞昌教師性侵多名女生事件;從浙江上虞少女遭繼父強姦懷孕,到雲南大關官員姦淫女童案;層出不窮的孩子被傷害的新聞,讓公眾感到震驚憤怒,也深深刺痛了振浩和他的同學們。

振浩:一些家長可能覺得,這個事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們更能感受到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在我的身上發生過。很難閉著眼睛說,這個事不可能再次發生,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記者:你自己現在已經做爸爸了?

振浩:對,我們中間大部分受害者,都已經是為人父母了,為什麼要揭自身的傷疤,就是希望提醒其他的父母,這樣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

記者:雖然說孩子遭受性侵犯的事件,其實時常在發生,但是,一是由於受害者家庭有顧慮,二是由於媒體報導也容易再次傷害他們,所以通過報導為人所知的其實只是其中的極少數。這次,振浩和怡冬這兩位曾經的受害者,在成年之後經過理性的考慮,願意站出來講述自己的這段往事。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來給大家一些他們認為重要的提醒。

解說詞:振浩和怡冬向我們回憶了當年事情的經過。張大同侵犯學生時用的都是同一套手法,就是邀請學生到家裡或者辦公室「單獨輔導」。學生們都以為這意味著老師的器重,根本想不到這其實是個陷阱。

怡冬:在張大同的家裡,他說了他對物理競賽的理解,訓練的計劃。

記者:他會先跟你講別的事情。

怡冬:對。快要結束的時候,他講到了搞物理競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事情,要有毅力,而且身體要好。他也說到他做過赤腳醫生,略通門道,說是看一看我的身體是不是好。然後他拿出一副聽診器,聽聽心臟,心肺,然後這個時候他要求我站起來,然後讓我把褲子脫下來。

記者:我明白了。

怡冬:當時可能是他做了那麼多的鋪墊,儘管覺得非常地吃驚,但是我沒有拒絕。是不是老師確實因為醫生出身,是不是我想多了,有這樣的想法。

記者:現在你成年之後,再去回想,你怎麼定性張大同的行為。

怡冬:是屬於猥褻。

解說詞:雖然張大同的行為沒有造成肉體損傷,但受害者成年之後回想,都確定那毫無疑問是嚴重的性猥褻。也許有人會覺得費解,當時被侵犯的都是十五六歲的男生,應該有了一定的性意識和反抗能力,為什麼張大同能一次次得手?

振浩:當時這位老師好像是所謂的權威也好,或者是非常完美也好,當他說他也了解一些醫學方面,你的第一反應是說,這也是有可能的。

記者:他的這個身份是會讓你們去放鬆這樣的警惕是嗎?

振浩:我認為是的。

解說詞:張大同受人尊敬信任的名師身份,使得學生們在疑惑和不知所措中遭受了侵害。回顧類似的新聞事件,會發現這並不是偶然現象,大量案件中,作案人都是孩子親近熟悉的人,有老師、校長,有父母的朋友,有鄰居和親戚,甚至還有一些性侵者就是孩子的父母。北京市房山檢察院對本區近三年查辦的這一類案件進行了統計,數據令人震驚。

張敏:96%都是熟人作案,都是認識的人。

解說詞:張敏是房山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她說,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熟人作案,從世界範圍的統計來看,熟人作案通常占到九成。張敏還感到格外需要提醒公眾的是,這類案件其實屬於高發案件,在世界各國都是形勢嚴峻的社會問題。一篇綜合了幾十個國家調查數據的權威報告顯示,平均下來,未成年人里有近8%的男生和近20%的女生都遭遇過性侵犯,這個數據恐怕遠遠超出許多人的想像。

張敏:特別普遍,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離我們身邊那麼遠,其實是離我們身邊特別特別近。

解說詞:每當性侵者是老師、鄰居、親人的案件被曝光後,公眾常會用「禽獸不如」這樣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憤怒,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熟人會對孩子下手。就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了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精神醫學當中,它是專有一個名稱的,叫性變態,性變態有很多種類型,戀童癖在人群當中是有一定的比例。當有些職業利於發生這種行為,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傷害。

記者:也就是說如果是有這種異常的性癖好的人,他又正好是處在接觸孩子的崗位上。

李玫瑾:對,親戚朋友之間,在鄰里之間也經常發生這類的侵害。

解說詞:李玫瑾教授說,一定比例性癖好異常的人就存在於人群中,如果回想一下,很多人可能都會想起小時候曾經遇到過性騷擾。如果是陌生人有異常舉動,孩子會覺得古怪當即跑開,但如果是熟人,就容易利用便利的條件、孩子的信任,實施嚴重的性侵犯。當殘忍的傷害來自身邊信任的人,對於孩子來說,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振浩:那麼尊敬的老師,都會做出那麼荒謬的事情,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

記者:你覺得它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對世界的判斷?

振浩:對,你因此對什麼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什麼該尊敬,什麼不該尊敬會有一個很大的衝擊。

解說詞:振浩回憶,自己在和同學交流之前,完全想不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甚至在困惑羞愧中責怪自己。

振浩:甚至是去說他怎麼會找上我的,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他才會找上我。之後當我知道其他人也發生過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種負擔的減輕,原來這個事不是只是因為我倒霉,或者說是因為我的原因。

解說詞:回憶往事,振浩和怡冬都覺得,能有一群兄弟共同分擔實在是種幸運。他們難以想像,如果獨自面對創傷的話會怎麼樣。

怡冬:我難以想像孤獨的受害者,沒有任何人可以傾訴,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的,心理上面要受到多麼大的壓力和折磨。心理上是比肉體上的影響更大,肉體上的影響可能是短時間的,但是心理上的創傷是永久的,所以忽略心理上的傷害是不科學,也是不人道。

解說詞:龍迪是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員,就性侵犯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影響做過專門研究,和一些受害的孩子和家庭進行過深度交流。她告訴我們,振浩和怡冬的感受是有普遍性的,很多受害者都會產生自責情緒、不敢對他人傾訴、覺得被世界背叛。

龍迪:背叛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創傷,這個是影響他的世界觀、價值觀。當一個人長大的經歷中,如果他不能夠感到世界是安全的,不能跟人建立一個信任的關係,他的生活該多麼悲慘。

解說詞:兩年前,一位叫格雷絲的美國姑娘發起了一項活動,她鼓勵性侵犯受害者勇敢地站出來,把侵犯者當時說的話寫在紙上,拿在手裡拍照發布在網絡上,以喚起公眾對這類罪惡的警惕。這個活動到現在已經收集到了上千幅受害者的照片,其中不少人是在未成年時遭受性侵犯的。從這些紙上再現的對話里,就能想像受害者當時的恐懼和無助。

龍迪:幾乎每一個兒童性侵犯的受害者都會責怪自己的,有的侵犯者會不斷跟孩子說是你錯了,侵犯者也會跟他們說你不許跟別人講,告訴別人就會怎麼怎麼樣你的。

解說詞:尤其需要警醒的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除了強姦、猥褻,還有些性侵犯行為雖然沒有身體接觸,例如迫使孩子暴露身體、拍攝裸照,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如果得不到恰當的幫助,創傷有可能持續到成年,甚至影響一生。發起者格雷絲把這個活動命名為《堅不可摧》,對於許多受害者來說,他們站出來直面鏡頭,也是在相互傳遞信念和勇氣,努力跨越內心的創傷。也有人出於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雖然決定參與,但還是選擇了不面對鏡頭。而振浩和怡冬,從當年的痛苦迷茫,到十幾年後決定舉報,其實也走過了一條艱難的路程。

解說詞:這張照片拍攝於16年前。那年夏天,學校拍攝高中畢業照,這些受過侵害的患難兄弟們特意在一起拍下了一張合影。

怡冬:拍了集體照以後就開始分組,我們這些人就走在了一起,決定要拍一張照。我印象很深的是張大同就站在很近的地方。從我的感受,拍這張照片是一種沉默的反抗吧,我們沒有勇氣正面反抗,站在一起可以暗示張大同,我們互相之間交流過,我們知道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

振浩:張大同當時在場,他很敏感地問你們這是一個什麼群體,當然我們沒有回覆他。

解說詞:當時的張大同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後,正是這張照片中的七個人再一次並肩站出來,實名揭發他的行為。發起這個提議的是怡冬,他遇到的一件事讓他感到,自己無法再保持沉默。

怡冬:美國出了一個很大的案子,賓州州立大學的傑瑞桑達斯基的案子,對我自己的觸動很大。

解說詞:怡冬所說的,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橄欖球隊性侵事件。2011年,有人指控球隊助理教練桑達斯基多年性侵未成年男孩。隨後的調查表明確有其事,還發現球隊主教練喬•帕特諾對助理教練的惡行早就知情,卻隱瞞不報。這位主教練任教長達46年,戰績輝煌,聲望崇高,當地甚至為他塑了銅像。事情曝光後,他一夜之間從公眾偶像到身敗名裂,大學將他開除,銅像也被拆除。

記者: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只是隱瞞了助手的行為,他會得到這樣的一個待遇,這件事情傳達給你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信息。

怡冬:作為一個社會,對這件事情是零容忍的一種態度,不光是性侵的犯罪人,不能夠容忍這樣的人,而且不揭發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我當時觸動很大,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因為這個我第一次感到,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做了張大同的幫凶。

記者:你是覺得如果我說出來,可能我後面會少一些人遭遇我同樣的事情?

怡冬:對。我覺得因為有了孩子,我的內疚感更強烈了,我覺得我一旦說出來了,我可以告訴我的孩子我儘管晚了15年,但是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

解說詞:怡冬發起提議之後,受害者們經過了漫長艱難的心理鬥爭,終於決定實施舉報。去年6月,由怡冬牽頭在微博上發出了舉報帖,其他受害者隨後以實名跟帖,證明事件的真實性。他們還公布了一個郵箱,起名叫「勇敢的心」,呼籲有同樣遭遇的校友給他們寫信,一起來揭發性侵者。隨後,他們收到了許多來信。儘管他們早就猜到,被張大同侵害的學生不會只有他們幾個,但來信人的年代跨度之廣還是讓他們感到震驚。

振浩:八十年代末到最近這幾年,都有同學通過這個郵件和我們溝通。

記者:跨度幾乎有二十年了。

振浩:對,二十年左右。

解說詞:除了在網上舉報,受害者們也曾經考慮訴諸法律,但他們遺憾地發現,法律無法給張大同任何處罰。

怡冬:諮詢過律師,發現張大同在法律上是沒有責任。我確實是沒有想到,14歲以上的男性是完全不受保護的。

解說詞:在我國現行的《刑法》中,強姦罪只有在受害者是女性時才成立,而猥褻兒童罪只適用於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所以,如果是14歲以下的男孩,即使遭到強姦,也只能以猥褻兒童罪起訴,一旦超過14歲,就找不到任何法條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央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229/36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