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大忽悠是怎樣練成的 戲說新華體寫作技巧

作者:

什麼叫做新聞寫作中的「華爾街日報體」和「倒金字塔體」?

如樓內其他人所說,題主搞混了。華爾街新聞體是華爾街新聞體,倒三角體是倒三角體,也叫倒金字塔體。

華爾街新聞體的寫作原則是「由小及大」、「窺葉知秋」,結構上,開頭從非常個人的視角切入,再從這個小細節推展開來,逐漸論及全局,最後還要勾連回開頭,一般用於深度報導。這種寫法更顯人情味。倒金字塔體則正好相反,講究」言簡意賅「、」由重及輕「,開頭說最核心的新聞點,然後說次重要的新聞點,然後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證據,最後是補充性材料,敘述多,議論少,時效性強,一般用於突發報導。

倒金字塔體最早出現於南北戰爭時候,戰地記者們為了搶先發回報導,用這種方式一段一段在電報局裡拍發,先發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說清楚(順便說一句,有的記者為了不讓別人搶到頭條,發完正經報導以後,還會繼續拍發一些大部頭的東西比如聖經來擠占電報機,讓競爭對手發不出去。《神秘島》裡的吉丁史佩萊就幹過這種事。)真正把這個體系發揚光大的契機,是林肯遇刺,美聯社最先發了一條新聞:今晚總統在劇場遇刺,身受重傷,一共才12個單詞。這個記錄後來在1945年被打破,還是美聯社的新聞:」羅斯福總統今日突逝「,6個單詞。

答案里還有人提到新華體,這個和我們高中寫議論文的結構是類似的,開頭高屋建瓴,然後夾敘夾議,論點+論述+論據+名人名言+論述+論點,最後概括成數個排比句,進一步拔高主題。優點是磅礴大氣,蠱……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後讓人熱血沸騰。缺點是容易膩。

關於寫作理論,其他答案說得很充分了,我來舉個具體例子吧。

鑑於當前的大好形勢,讓我來舉一個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們要寫一則鴻門宴的新聞報導,該怎麼寫呢?

倒金字塔體:

標題:劉邦出席宴會時險遭刺殺

(漢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電)

開頭開宗明義,直接把新聞最核心的點出。)

劉邦項羽舉辦的鴻門宴會上險遭刺殺,已返回灞上軍營。(

殺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結果,屬於次要新聞點

此次宴會旨在解決項羽與劉邦關於關中占領問題的爭端。在宴會期間,項羽的堂弟項莊要求舞劍助興,藉此靠近劉邦,但被及時阻止。()

針對」返回軍營「做進一步解說,至此鴻門宴的核心新聞已經報導完整。

刺殺事件發生後,劉邦很快離開席位,宣稱去上廁所,但他沒有再次出現在宴會場合,而是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經酈山、芷陽小道返回灞上軍營。()

針對刺殺一詞做詳細解釋,解釋為什麼是「險遭」。

據信,阻止項莊刺殺的人,是項羽的叔父項伯。他當時也同時起身舞劍,阻擋住了項莊。項莊被迫退後,但宴會並未因此而中斷。()

(對劉邦如何離開鴻門的詳細解釋。至此,對核心新聞的細節補充也完整了。)

劉邦離開以後,他的幕僚張良向項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釋,聲明劉邦已經喝醉,並進獻了白璧一雙、玉斗一雙表達歉意。

補充性材料

有宴會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殺事件發生前,項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數次舉起自己的玉玦。在宴會結束後,他還用劍將張良進獻的玉斗擊碎。()

事件發生後的後續動向,不分析,只羅列事實。)

目前鴻門和灞上的軍隊沒有異動,但據信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已被處決。(

對宴會細節的描述,但這條信息與核心信息關聯少,重要性比較低,所以放在後面說)

在刺殺事件發生後不久,劉邦的一名部屬樊噲曾闖入宴會現場,痛斥項羽。但項羽讚揚了樊噲的舉動,並賞賜他一塊生豬肉。樊噲未經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沒有他的出現,劉邦的事業恐怕會遭遇失敗。劉邦離開時,他也隨之護送離開。(

(這裡仍在羅列事實,但記者已經通過事實羅列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唯一仍留在現場的張良和項伯關係良好,曾經救過後者的性命,兩人來往十分密切。

華爾街日報體:

標題:鴻門宴,一次幾乎爆發的政治危機

(漢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電)

(開頭從小人物的視角切入,設置懸疑。)

樊噲闖進鴻門宴會的時候,他的雙手緊握著短劍和盾牌,頭髮直豎,眼角幾乎要裂開。守門的持戟衛士試圖要阻止他,但失敗了。這位年輕時在沛縣從事狗類屠宰業的的平民,此時正面對著天下最有權勢的貴族項羽,高聲發出嚴厲的指責。整個宴會現場鴉雀無聲。

(從樊噲個人的遭遇過渡到政治層面的危機)

樊噲本來是在門口擔任警衛工作,沒有資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張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鴻門宴會上差點遭遇了一次刺殺,而刺殺者項莊顯然得到了項羽的默許。他情急之下不顧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經許可闖入宴會,試圖履行自己的職責。樊噲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這次危機並不只是沛公一個人的危機,而是樊噲、張良這些部屬乃至整支沛軍的危機。如果任由項羽陣營充滿敵意的態度發酵,將會對天下局勢產生不可逆轉的深刻影響。

在這次宴會不到一個月之前,反秦聯軍在關中取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劉邦軍團攻克函谷關,占領了秦的首都咸陽。但這次勝利引起了項羽的不滿。他當時剛剛打破秦軍對趙國的圍困,卻被告知劉邦已經進入關中。項羽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會議上,楚懷王與將領們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被認為是項、劉之間發生爭執的重要動機之一。「我兄長對劉邦的這一無恥舉動非常憤怒,這個卑賤的小官吏竊取了不屬於他的貴族榮譽。」項羽的堂弟項莊說,後來正是他主導了鴻門宴上的刺殺。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寫信,指稱劉邦試圖在關中稱王,這成為激怒項羽的最直接因素。這次政治糾紛隨即演變成了軍事摩擦。項羽調動了四十萬軍隊駐屯在鴻門,而劉邦的軍隊數量只有十萬。雖然兩軍暫時並非發生衝突,但局勢一觸即發。劉邦陣營的一位軍事觀察家酈食其表示:「如果兩軍開戰,劉邦軍隊將沒有任何勝算。」但同時他也指出,這對於反秦的整體戰略是個非常沉重的打擊。項羽陣營也有人持同樣的意見。「與其對軍隊實施打擊,不如直接對劉邦採取必要手段。項王不能接受反秦聯軍失去十萬名勇士,但他並不介意只失去一個厚顏無恥的同僚。」范增如此說道。他是項羽的高級顧問,在決策圈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當然,並非每一個人都和范增持同樣意見。項羽的叔父項伯利用和張良——後者是劉邦的軍事顧問——的親密私人關係,成功說服了項羽在鴻門召開一次會談,以求儘快消弭雙方的分歧。在發出的公開聲明中,項羽表示願意盡最大的誠意與劉邦當面溝通,並以已故將領項燕的名義起誓保證他的安全。劉邦很快做出了回應,說他將親自前往鴻門赴宴,為自己之前魯莽的軍事行動道歉。

沛公的這一回應讓愛好和平的人們如釋重負,范增也是。

(這一部分從樊噲擴展到天下大局,簡要概括了雙方起衝突的大背景,然後又將視角縮小集中在鴻門,轉到中心問題。要儘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發言,不要簡單概括成「他們紛紛表示」,或者」大家都認為「,要細緻到每一個人的立場表達,這些人一般都經過精心挑選,可以代表一個階層或者一個團體的普遍意見,也可以當事人身份表達重要信息。)

在鴻門宴開始後,劉邦很快就發覺自己陷入了危機。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稱,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後三次舉起玉玦,這應該是某種危險的暗示。但項羽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顯然他還沒在現實利益和名譽之間做出任何抉擇。范增很快找到項莊,項莊起身表示要臨時增加一項娛樂活動。他舞劍助興,並慢慢靠近劉邦。促成這次會談的項伯這時也拿起劍來,借舞劍之名阻擋了項莊的攻勢。「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和談必須進行下去。何況如果沛公被殺的話,那麼張良也會遭到連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項伯在事後如此表示。

舞劍結束以後,劉邦安然無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暫時。張良認為危機仍舊沒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護在門外的樊噲。樊噲採取了非同尋常的做法,他直接闖進宴會大廳,斥責項羽背離貴族道義。項羽面對斥責顯得很愧疚,他賞賜了生豬肉和酒給樊噲,並稱讚他是勇者。樊噲趁機再度闡明劉邦的立場:我方無意占據咸陽,更無意稱王。目前的軍事調動,只是一種保護性的臨時占領,可以隨時解除。」這是一個最魯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舉動。「張良事後評價。

數刻之後,劉邦起身去廁所,他再也沒有回來過。據信,劉邦是在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的護送下,經酈山、芷陽小道返回灞上軍營。而張良確信劉邦離開之後,才向項羽表示劉邦喝醉了,已經早早返回,並進獻了白璧一雙、玉斗一雙表達歉意。耐人尋味的是,項羽居然收下了這件禮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於拔出劍將玉斗砸碎。「啊,真是一個缺乏頭腦的蠢貨。將來奪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聽到范增言辭激烈地批評道。

劉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決了曹無傷。處決是在一個深夜進行的,沒有棺材,也沒有墓地。

(敘述新聞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視角,按時間順序。)

鴻門宴結束後,劉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將軍隊撤出了關中,避免了一次慘痛的失敗。項羽立刻占領了咸陽,並指使軍隊進行了數次劫掠。項羽錯失了一次打擊潛在競爭對手的機會,但他至少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咸陽。劉邦雖然被迫撤離,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聲望。在秦朝滅亡後的政治版圖中,他仍舊可以發揮顯著作用。

當然,劉邦的占領並非一無所獲。不只一名目擊者報告,在劉邦軍隊撤離時,用幾十輛大車運走了地圖、政府檔案等物資,這為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領主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註腳。」我們只是出於學術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項羽將軍沒興趣。」蕭何斷然否認了這個猜想。

樊噲在鴻門宴後的工作暫時沒有任何變動,但在關鍵時刻的突出表現,讓這位勇者的職業生涯一片光明。當被問起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時,這位勇者謙遜地引用了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

(做簡單的總結和分析,並回到開頭故事)

新華體

標題:沛公完成戰略轉移,項賊圖謀破產

(漢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電)

嚴冬十二,關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氣風發。沛公在鴻門又一次成功挫敗了野心家竊取反秦果實的圖謀,率領軍隊勝利西上。

(開頭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後定出一個基本調子,用宏大敘事勾勒出新聞主體的重大意義。注意細節,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續性的。)

東風吹,戰鼓擂。六國人民反秦反暴政的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進行著。在沛公的英明領導之下,大軍率先開進關中,占領了暴秦首都咸陽,徹底打碎了綁在六國人民頭上的枷鎖。沛公心繫人民安危,入關之後,立刻廢除暴秦法律,只約法三章,讓關中父老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開心的笑顏,回到每個百姓的臉上,他們自發地打出橫幅,編寫歌謠,齊聲稱讚還是沛公的領導好。

(新華體最重要的特徵是賈詡賈誼……呃,是夾敘夾議,即在描述新聞時,隨時予以評論,或點明其歷史意義,或宣揚其效果。)

然而,在這暴秦搖搖欲墜、全國即將解放的大好形勢之時,總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動,意圖竊取反秦果實。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項羽對沛公的成就非常懼怕,唯恐平民階級的覺醒會危及到貴族統治。他突然率領大軍攻打函谷關,進逼關中,想要扼殺平沛公。

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先入關中者可以稱王。項羽這一背信棄義的舉動,讓六國人民為之震驚,良知之士齊聲叱責。關中軍民紛紛向沛公請戰,甚至有戰士寫下血書,流著淚激動地說:」沛公是我們的大救星,誰對他不利,誰就是百姓的敵人。「

其時暴秦餘孽未平,戰事未消。沛公審時度勢,思慮再三,為了不影響全國反秦大業,決定暫時放下恩怨,與項羽進行談判。項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鴻門參加宴會,反動勢力代表范增公開叫囂說:」他劉邦心虛根本不敢來「只等著沛公拒絕,就把開戰的罪名扣在他的頭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於度外,毅然決定只身前往。面對同事和部下的擔心,沛公笑著說道:」項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個人去,說明他們心裡是害怕的,外強中乾。你們想,我劉邦一個人,就能把他們嚇成這樣子,說明這四十萬大軍,也沒什麼好怕的嘛。」

(新聞敘述以時間順序為主,儘量不插敘,不倒敘,主體人物要始終保持正面,基調要昂揚。)

在鴻門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務進行暗殺。沛公幾次面臨危險,卻一直鎮定自若,談笑風生,即使是敵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氣。在張良、樊噲以及進步人士項伯的協助下,沛公義正詞嚴地譴責了項羽的不義之舉,讓他啞口無言。沛公的大義凜然,始終主導著談判的節奏。巨大的輿論壓力,讓范增等人不得不放棄了刺殺計劃。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敵人的陰謀,完成了談判。

從鴻門宴返回以後,沛公首先揪出了隱藏在反秦隊伍里的叛徒曹無傷,然後召集全體大會。在大會上沛公指出,當前全國鬥爭的核心,將從秦與六國義軍的矛盾,轉移到六國舊貴族與平民階層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十分尖銳,不可調和。考慮到舊貴族勢力在一段時間內仍占有優勢,沛公決定從大局出發,利用談判所贏取的寶貴時間進行戰略轉移,不執著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讓出關中,跳到更廣闊的天地里去。為此,必須要西上漢中,暫時接受漢中王這個稱號。關中軍民雖然不舍,但時間就是命令,理解了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他們已在緊鑼密鼓地做著相關準備。每一個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帶領下,遲早是要回到關中的。

沛公的舉措,極大地震驚了敵人。項羽的狗頭軍師範增在得知沛公讓出關中後,惶惶如喪家之犬。他向別人哀嘆說:「項羽為人太過善良,不足為謀,我看這天下吶,早晚會落到劉季業手裡。」

(敘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詞、成語,部分細節可以適當避開或改動,緊緊圍繞主題。)

這一次關中到漢中戰略轉移,以鴻門宴為轉折點,將開啟反秦運動的新篇章。鴻門宴是宣詔書,是烽燧台,是鐵犁鏵,它是項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舊貴族必將滅亡,新朝代必將興起。讓我們再次喊出反秦元勛陳勝的那句話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結尾要鏗鏘有力,至少三聯排比,然後提出一個押韻口號,總結宏大意義。)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15/37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