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家長需要知道的4個秘密

經常會碰到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向我諮詢:「我的孩子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需要兩個小時。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覺。我該怎麼辦啊?」我給家長最多的建議,就是先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那些喜歡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往往會發現大多數孩子都是因為時間觀念不強、時間意識淡薄,導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歡拖拖拉拉。

進入小學以後,學習壓力逐漸加大,課業負擔慢慢加重。哪怕是上一年級,每天回到家也要花一定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即使學習效率比較高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所需時間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到兩個小時。如果孩子喜歡磨蹭,每天完成作業所需時間就會更多,甚至影響睡眠時間。

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一個朋友,遭遇剛上一年級的女兒做作業磨蹭時的苦惱:「家裡小朋友做作業真是個慢啊!選鉛筆顏色糾結了n分鐘,塗顏色像繡花一樣繡了n分鐘,中途削鉛筆削了n分鐘,不滿意的地方橡皮擦了n分鐘,中間小動作發呆耗掉n分鐘......一頁簡單作業紙一下子搞了40來分鐘。」

從朋友的描述來看,這個孩子的表現就是時間觀念不強的典型表現。其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學以後再開始,而是需要從幼兒園階段就有意識地著手訓練。

我們從小就比較注重培養伊伊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到了小學,保持得還算不錯。但是,小學階段的作息規律、學習壓力和課業負擔,跟幼兒園階段相比已是天壤之別,她在開學第一個月內也會出現做作業磨蹭、拖拉的情況。因此,伊伊上小學以後,我們就重點針對家庭作業,採取一些靈活的方式和技巧,進一步增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1、調好定時器,讓孩子擁有自主感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持,他們就會發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選擇和自我控制行為的能力。

六到七歲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已經學會認識鐘錶,並對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規則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課程表,知道作業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對於那些早就對權力和控制問題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完全有意願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屬於自己的時間。

如果孩子的時間能得到自主管理,那麼他們的自主感相應地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然而,家長經常會出於擔心孩子遲到、害怕孩子浪費時間等方面的考慮,總喜歡不厭其煩地跟著孩子,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幾乎失去了對所有時間的自主支配權,晚上睡覺得聽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業更需要大人守護。長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會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伊伊剛上小學的前兩周,由於起床時間比幼兒園階段更早,大多數時候不能自己按時醒來,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時,由於每天的作業會擠占一部分時間,所以練鋼琴和畫畫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學回家就開始的規律,只能等到做完作業或者吃完晚餐以後進行。剛開始的時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這些事情來。

這樣持續了大約半個月以後,我發現伊伊的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退步,還不如幼兒園階段。於是,我開始尋思如何做才能讓她有所改觀。後來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媽媽分享了一個好辦法,給孩子買一個鬧鐘,作為定時器,到點自動提醒孩子。

沒過幾天,我帶著伊伊一起到超市去選了一款她很喜歡的「米妮」鬧鐘。回家以後,我就立馬開始教伊伊學會自己給鬧鐘定時,一旦把時間調好,鬧鐘就會及時提醒。從未自己使用過鬧鐘的她,卻對自己挑選的這個鬧鐘情有獨鍾,無論做什麼事情,她都會提前調好時間,只要鬧鐘開始「呼喚」,就立即開始行動,絕不磨蹭。

2、採用倒數計時,讓孩子增強時間感

每一個人的時間感都不一樣,如果我們的主觀時間跟客觀時間不一致,就難以對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後期限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對自己可以用多少時間將事情做完沒有比較清晰的概念。這也是導致人們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認知能力遠不及成人的小學生來說,在完成一件任務的過程中,就更加難以準確把握時間的進度。尤其是做作業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鉛筆斷了需要重新削鉛筆、默寫漢字時把筆畫寫錯、讀英語時把單詞讀錯等等。如果孩子過於糾結這些細節,就會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作業。

伊伊剛開始上學的一個月左右,大多數時候都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家庭作業。但有時也會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因為一些小事,耽誤很長時間,最後導致當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比較多。後來,我和伊伊媽媽商量了一個辦法來糾正她的這個不良習慣。每天放學回到家以後,我們首先翻開家校聯繫冊,根據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量,預估完成作業所需時間。當時間過去一半時,我們會提醒她一次;還剩十分鐘時,會再次提醒她;還剩五分鐘時,會最後提醒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比,我們發現伊伊完成作業的效率在逐漸提高,對於出現的很多小狀況,她也能快速處理。

3、採用限時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仔細觀察和分析喜歡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時候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沒有時間約束。在始終感覺自己擁有充足時間的情況下,孩子們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緊迫性的任務。

不受時間限制的主觀感覺所產生的後果,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當孩子們玩電子遊戲或者看電視時,就容易感到自己進入了一個不受時間限制的領地,似乎可以超越時間的邊界。雖然不受時間限制的感覺會在揮霍的那個當下讓人感覺很愉悅,身心很舒暢,但因此而落下的很多事情仍然會把我們拉進現實,讓人嘗盡拖延或磨蹭的苦頭。

限時法是一種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可以給孩子設立時間限制的。比如從小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長時間就要回家,到點就按照約定執行;吃飯的時候,可以約定一頓飯最長可以吃多久,到時間就收走所有飯菜;完成每天的作業和其他任務,同樣可以根據當天的具體任務跟孩子約定一個完成時限。

同時,我們還可以藉助電腦等資訊技術手段,來幫助孩子做一些時間限制的練習。我有一個從事教育培訓的朋友,開發了一套專門針對孩子數學練習的軟體系統,所有內容都跟教材同步。從幼兒園畢業的那個暑假開始,我們就特地申請了一個帳號,讓伊伊每天花一定時間進去練習20以內的加減法。其中有一個模塊,一次練習做五道題目,但系統會自動顯示完成所需時間。由於感覺像跟時間賽跑一樣,伊伊非常喜歡做這個練習,每一次都想挑戰已經取得的最好成績(所需時間最少、全部做對)。而在做題的過程中,伊伊非常投入,也很專注,不會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擾。

開學一個月後,隨著老師的教學進度,我們又讓她繼續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練習。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她在進行加減運算時速度又變得很快。有一天她還告訴我:「爸爸,今天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出的練習題,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對了。沈老師還表揚我了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我感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平時經常採用類似的「限時鼓勵法」,讓她對時間很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4、任務有分解,讓孩子學會目標管理

喜歡拖延的人,一般來說,都沒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常常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們會設定目標,往往也是模稜兩可的目標,更沒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驟。

不管我們設定的目標是大還是小,達成一個目標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來,分解成幾個小的、明確的步驟。當目標得到明確、任務得到分解以後,我們還需要為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設定完成時限。有了具體任務和完成時限,我們的目標感就會更強,孩子也一樣。

伊伊上小學不到一個月,第一次考試數學,就考得不好。導致這個結果有很多原因,由於平時回家練習數學比較少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影響了她的做題速度,所以試卷上空了很多地方沒有做。就在那段時間,我們考慮到孩子需要逐漸適應小學,儘量減輕學習壓力,就暫停了前面所說的限時練習。

後來,我們就跟她一起分析這個原因,並跟她約定此後需要每天加強練習,爭取下一次比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確這個目標以後,就把加強練習這個任務進行分解,第一周先練習10以內的加法,第二周練習10以內的減法,以後根據情況再聯繫連加和連減,等10以內的加減法相當熟練之後再練習20以內的加減法。當把這些任務層層分解以後,伊伊每天做完學校布置的作業就開始主動練習,每一次都很認真。設定的目標,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511/55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