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工作庸人都是點到為止 只有高手才會得寸進尺

前兩天,有一份文件要寄出,所以電話預約了快遞上門取件,快遞小哥到了之後,讓我把相關信息念給他聽,他一邊打字輸入。(因為現在都不用填單而是在機器上輸入相關信息即可)

結果輸入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要更改一下寄件人信息。

於是我問快遞小哥:「能不能更改一下寄件人信息?」

快遞小哥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用不耐煩的語氣反問我:「你下單的時候怎麼不更改?」

我愣了一下,不明白他說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能改還是不能改。

於是我接著問:「所以,到底能改還是不能改?」

他又加重了不耐煩的語氣:「你下單的時候就該改的呀,現在你突然說要改,我又得把信息重新輸一遍。」

我忍住脾氣,又問了一句:「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譬如直接拍照識別微信上的文字?」

他說:「拍照只能拍固定格式的才能識別出來呀。」

我說:「那就重新輸唄,有什麼問題麼?」

他沒吭聲,動作激烈地把剛剛輸過的信息刪除,仿佛是要拿手上的機器泄憤似的。

本來只是小事,但他的反應把我的脾氣也引爆了,於是把文件從他手中奪回去,跟他說了一句:「不要你寄了。」

氣頭上,我撥打了快遞官方網站的電話,直接向客服投訴快遞小哥服務態度惡劣,然後讓他們重新再派另一個人來上門取件。

第二位快遞小哥上門了,在我把文件交給他的時候,他給了我一個二維碼,讓我直接掃碼自己填寫就好,於是我掃碼很快填好了寄件人、收件人信息。

在填的時候,他問我:「你之前是不是也讓我寄過快遞的?」

我完全沒有印象,隨便接了一句:「有嗎?我不記得了。」

他說:「你是不是寫東西的?一年前你還找我寄過一個玻璃的東西。」

我特別吃驚:「你記性不會那麼好吧?」

他說:「我應該還加過你微信的。」

結果他拿著手機把我的微信翻出來,我瞅了一眼,的確是我,還特意給我備註了:xx弄xx號xx室。

走之前,快遞小哥還特意跟我說了一聲:「以後要寄快遞的話,直接微信上跟我講就好了,不用打官方電話那麼麻煩了。」

我不由得想對小哥豎個大拇指。

同樣是快遞,給我的印象截然相反。

第一個快遞小哥,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不說,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加劇了矛盾。

明明有優化的解決方案,譬如說讓我自己掃碼填寫,但他沒有說。

如果他不知道還有更優化的解決方案,只能說明他對自己的工作業務完全不了解;

如果他知道也可以讓客戶掃碼填寫資料這種方式但一時沒想到,說明他做事不用心,不動腦;

如果他知道想到了但就是不說,說明他工作態度有問題。

結果搞得我不滿意,他也被投訴。

而第二個快遞小哥,服務態度自是不用說,雖然天氣熱,但是等待過程沒有一絲不耐煩。

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他能從我寄的東西當中判斷我的職業。

後來我才想起來,去年出書的時候,有很多本書要寄給讀者,我想他大概是從書上的作者署名和寄件人名字是一樣的,推測我就是那本書的作者,進而推斷我的工作是和寫作相關的。

第二個讓我佩服的地方是,每天他要上門取那麼多快遞,但他並沒有上門取完東西就完事兒,而是加了客戶的微信,以客戶住的地址作為備註,和客戶建立了私人聯繫,為以後的長期合作做了準備。

後來我一直在想:

同樣是送快遞的工作,為什麼第二個快遞小哥做得就比第一個好得多?

區別於普通員工和優秀員工的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成功得理所當然,而有的人不管做什麼都很難成功?

Part.1用不用心做事,一眼能看出來

經常聽到一些人在抱怨:自己那麼努力工作,但老闆都看不到。

但用心做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因為當你強調努力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強調過程,老闆為什麼看不到?因為你的努力並沒有體現在結果上。

但用心做事的人,不僅在過程中能做得好,在交付的結果上也讓人滿意。

記得某個自媒體號曾講過一個事情:

有一次,他們公司要招一名實習生,有兩個看好的候選人,於是給他們不知了一個小作業,讓他們校正一篇文章,截止日期是第二天中午。

結果第一個實習生很快就把作業交上來了,他直接把文檔里的錯別字按照自己的理解更正了,但問題是,別人根本不知道他改了哪幾個地方,但另一個實習生提交上來的作業,以修訂模式把自己更正的地方標註了,這樣不僅能夠讓別人知道他修改的內容,而且也將自己的工作結果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出來。

結果可想而知,第二個實習生被錄取了。

老闆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們也許不了解你每天的工作內容,但他可以看到你交付的結果,這些結果,就是你用心做事的證明。

用心做事和不用心做事的區別就在於交付的結果,光是努力但不出活,你的努力出了自我感動,沒有任何價值。

Part.2用心做事的人,沒有理由不成功

北京讀大三的時候,曾預約一家理髮店做頭髮,那是一家門店並不大的理髮店,兩層,老闆是個中年男人,待在第二層,一般負責最開始的溝通和最後定型的部分。

做頭髮的過程中,陸陸續續有客人進來,很多人都是熟客,屋子裡不一會兒就擠滿了人,很多還得在沙發上坐著等。

在上到二樓做最後定型時,發現鏡子周圍掛滿了老闆與很多一線明星的合影,老闆一邊給我吹著頭髮,一邊介紹說很多明星的髮型都是指定自己來做的。

而且他們家做頭髮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女生其實不太會打理自己的頭髮,所以經常在店裡做完挺滿意的,結果回到家之後不會打理頭髮,就變得很凌亂,但是他做的頭髮不需要特別的打理,正常洗頭吹頭就可以了。

還有一點,他強調說,「你燙的這個卷我是有考慮過的,三個月頭髮長長之後,你可以再來我這裡,簡單修剪一下就可以變成一個半卷了,到時候出來效果應該也挺好看的。」

做完頭髮之後,他用手機給我拍了照,讓我加了他的微信,說以後方便預約。

當時只是覺得他們家做的頭髮確實還挺好看的,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是覺得挺值的,後來偶爾也會在微信上看到了他發的朋友圈,通常是一些顧客在他店裡做頭髮的前後對比照。

直到大四實習的時候後,再次去他們家剪頭髮,沒想到上了二樓和老闆溝通想要的髮型時,他竟然說了一句:「說不出哪裡變了,不過感覺你比去年更好看了。」

說著他拿出手機,竟然翻到了當時給我拍的照片。

那時候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他還記得我,畢竟我也不是常客。

現在想想,人家能開幾家分店而且家家生意都很火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一,他在牆上掛著和明星的合影,就是在塑造自己在客戶心中的專業性;

第二,他給我拍照,一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朋友圈中,另一方面便於客戶管理;

第三,他戳中了大多數女生的痛點,就是不會打理自己的頭髮,因此一旦他解決了客戶的痛點,就比其他理髮店成功了;

第四,他善於經營自己的朋友圈,每天通過發自己的作品和明星的合影給自家理髮店植入軟廣,不僅增加了理髮店的曝光度,而且通過不停刷存在感和一些優惠活動,潛移默化讓朋友圈的客戶只要一想剪頭髮就想到他的家,增加用戶粘性。

工作中也是一樣,你看那個剛入職三個月不到就被老闆大肆表揚的員工,不一定只會拍馬屁,也因為每一件工作他都能比老闆更提前想到,而且考慮得更加周到。

那麼怎麼才算是用心做事呢?

Part.3解決本質問題,而不是解決表面問題

上班的時候,從地鐵站出來之後要乘坐一個電梯,有的時候,最上層的那段電梯會壞掉,總看見維修工人在那裡辛苦的工作。

修好後,電梯就能正常運行一段周期,後來我觀察到,似乎每隔2個周左右的時間,電梯就需要維修一次。

我雖然不懂電梯維修的技術,但總好奇:

為什麼電梯定期會出問題?

維修人員工作的時候是否只是暫時解決了運行的表面問題,但其實還存在更深的問題?

他們以為只要讓電梯正常運行了,就能應付過去了,寧願每次花2個小時讓電梯暫時恢復運行,然後每個月多次維修,也不願意花一兩天的時間把電梯出問題的根本問題給一勞永逸的解決了。

工作中,很多人其實也和這些電梯維修人員一樣,用勤奮來解決每天出現的緊急不重要的任務,卻潛意識裡逃避那些重要卻不緊急的問題。

即便他們知道只要花時間去梳理、調整就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這些問題就像是一團纏繞的毛線,只要看到就覺得很麻煩,於是選擇一天天任由它拖延下去,以為只要不想不看就不存在了一樣。

為什麼?因為怕麻煩。

殊不知,工作中,怕麻煩不是通往便捷的道路,不怕麻煩才是。

有時候,工作中的麻煩事兒就像是攪成一團的毛線球,你需要觀察這團毛線球,然後找到最關鍵的那個結點,一扯,所有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Part.4每天比前一天更「得寸進尺」

同樣是工作,有的人做一遍和做一百遍沒有任何進步,而有的人,每做一遍就能比上一遍更精進,關鍵在於,你是否刻意在日常重複的工作中投入創造性的部分。

就拿掃地這件事情說,比如,昨天你是從大廳的左邊掃到右邊,那麼有的人第二天還是繼續重複昨天的動作。

但你也可以考慮從四周向中間掃,或者如果發現用掃帚掃不乾淨,那用拖把試試怎樣?如果用拖把效果也不好,那麼向上司建議,花錢買台吸塵器如何?

即便是掃地這種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只要用心做,日復一日地鑽研,也可以成為掃地專家。

日積月累,你打掃得又快又乾淨,也許某一天被大樓的管理人員看到,把整幢大樓地清掃工作都委託你負責,甚至到後來,你可以成立自己的清潔公司。

所以,稻盛和夫也說:「無論多麼渺小的工作,都積極去做,抱著問題意識,對現狀動腦筋進行改良,能這麼做的人和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假以時日,兩者之間會產生驚人的差距。」

即便是工作中做了千百遍的工作,也嘗試著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優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自媒體作者spenser曾說過,在發一篇文章之前,往往會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這個標題吸引人嗎?

這篇文章對於讀者有哪些痛點,他們真正的興趣是什麼?

這個認知對於大家高級嗎?

這樣的排版是不是利於閱讀呢?

轉發這篇文章的人的心裡是怎樣的呢?

如今做自媒體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靠自媒體吃飯、甚至把它變成自己事業的人並不多。

為什麼?

開公眾號、寫文章、擁有幾百的閱讀量是一件門檻很低的事情,但真正能寫出10w+文章,讓公眾號盈利,並且超過工資所帶來的收入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普通人和專高手之間的區別,普通人滿足於入門,而專家從不滿足於此。

因為工作庸人都是「點到為止」,而高手都是「得寸進尺」,持續疊代刷新。

Part.5用心工作的人不存在抽離狀態

有一次和朋友去重慶玩,去小吃街的時候看到一家店排了很長的隊,味道想必應該很不錯。

朋友是做銷售的,一邊排隊,一邊觀察店家跟我說:你看,這個店主很狡猾,他給別人舀湯圓的時候故意動作很慢,明明鍋里還有湯圓,還要撒謊說沒有了,要等幾分鐘重新煮。就是為了讓這些人排在這裡,營造一種東西很好吃人很多的假象,這樣就會吸引更多人排隊來買。

即便我們在旅行途中,他也會和店家聊天,了解他們的經營情況,並且給予改善的建議。

也就是說,不管何時何地,他都帶著工作視角去觀察、學習身邊的事物,看到別家做的好的,就想著我們自己能不能用,看到別人做的不好的,也反思自己是否可以避免。

一個用心做事的人,是不存在抽離的狀態的,工作視野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在使用一個App時,一定不僅是用來叫外賣或搭計程車,而是著眼於使用的流暢性和用戶體驗;

一個好的設計,在逛淘寶時也不僅僅是在找一件心儀的衣服,而是著眼於配色和頁面文字的排版;

一個好的文案,在等待地鐵的時候,不僅僅是看著廣告打發時間,而是在心裡默讀海報上的文案,思考哪裡寫得好,哪裡可以更好。

他們並不刻意將生活和工作分開,所以總是能從生活中發現工作的靈感和啟迪,為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激情。

就拿我寫文章來說,每當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我總會想他們的素材從哪裡找的,文章結構是怎樣的,文字風格哪裡可以借鑑;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對方的某個觀點可能就會成為文章的選題;

平時周末看書的時候,也不僅試圖理解書的內容,而是思考著某個小故事可以作為素材備用。

所以普通人每天工作8小時,但習慣在生活中也帶著工作視野的人,24小時都在疊代刷新。

如果把工作看作一種投資,那麼,你用心做事的程度,決定了你的報酬率。

你不把工作放在心上,工作就會對你敷衍以待。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微信公眾號孤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30/118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