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無效醫療」需曝光!專家坦言:很多藥不需要吃,很多手術不該做

「過度醫療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傷害患者。」這句話來自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他曾收到一名75歲女性患者的來信,信的內容讓他心情沉重。

2018年,這位患者去拔牙,當時心電圖顯示有T波倒置,口腔科的人卻告訴她心臟有問題,必須得到心內科去看。患者來到上海就診後,又發現了心顫的問題,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射頻消融手術

2020年5月,患者到醫院按時複查,醫生說需要手術安裝起搏器,隨後又一併做了左心耳封堵術

到了2020年秋天,患者清晨發生過胸痛和嘔吐,醫生先是說有冠心病,但檢查冠狀動脈正常,又猜測是心衰,但吃了呋塞米和螺內酯沒有任何效果。

最後,患者又做了腦磁共振,發現腦動脈狹窄,醫生讓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靈,最終引起了消化道出血

胡大一教授看完信後表示,原本是拔牙引起的問題,只要患者先解決了牙病,然後服用抗凝藥、控制好血壓即可,而不是直接一連串的過度檢查和治療,既浪費了資源,也對身體無益。

無效治療的案例有很多,比例甚至達到20%-40%,很多藥不該吃卻在吃,很多治療不需要卻在做,很多手術更痛苦,卻也在做。

一、無效醫療是真實存在的

「無效治療是存在的」,上海交通大學衛生經濟學家馬進教授表示。所謂無效治療,是指沒有解決患者醫療需求的治療過程,這種行為實現不了治療目的,關鍵是不能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最終導致診療服務水平低下,並進一步導致無效住院,浪費醫療資源。

馬進教授主持的研究發現,上海某三甲醫院的無效住院為14.62%,無效住院日達到了24.88%。研究甚至發現,在另外一些城市,無效醫療占到了衛生總費用的15%-30%。

無效治療的根源在於,國內就醫是按項目付費,這導致醫院和醫生願意為患者多提供醫療服務,醫院將收支平衡作為落腳點,進一步把指標分級到具體的科室身上,如此一來,醫療系統只考慮醫保會不會超支,很難真正地從患者需求和治病角度考慮。

不考慮醫療真正的價值,而只考慮醫保、醫療費,最終產生了這樣本末倒置的局面。

二、常見的過度醫療領域

在醫療系統內,無效醫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區域。

1.心臟支架

心臟支架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有關鍵作用,做得越早,生存的機率也就越高

但在胡大一教授看來,心臟支架有過度使用的風險,尤其是對於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存在著支架使用過度的情況。具體來說,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包括:

沒有心絞痛症狀的患者;

沒有心絞痛症狀,能夠正常地生活工作,但有側枝循環閉塞病變;

有心絞痛症狀,但病情穩定,且心絞痛發作的程度、頻率都平穩,甚至有所減輕;

因抑鬱或焦慮導致的胸部後背不適,存在心悸和疲乏症狀,被診斷誤認為是心絞痛。

這幾類患者普遍存在過度檢查的情況,最後因誤導而接受了支架治療。實際上,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支架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效果是一致的。

2.手術

在腫瘤疾病的治療上,未通過病情辨證,動輒採取微創手術、消融手術、根治性手術等等,效果有時並不盡如人意。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表示,癌症的治療不能抱著「一刀切下去就根治了」的心態,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不能輕易動刀。

癌症不是傳染性外部疾病,是患者自身內外失調的結果,手術治療有利有弊,究竟能不能手術、需不需要手術,一定要謹慎對待。

3.甲狀腺

近幾十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但據今年3月1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是過度篩查導致了這種情況。

相關專家建議,不要過度進行甲狀腺癌的篩查,這麼做無益於改善患者的最終結果,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危害風險。此外,針對甲狀腺機能減退的過度治療,不但不能恢復正常狀態,還會增加患者焦慮、腹瀉、記憶力減退、心悸等一系列症狀

相關的研究也發現,如果過度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會增加患者的中風風險

4.肺結節

肺結節是指肺部出現的小於3厘米、影像學表現為密度增高的陰影,分為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和磨玻璃樣結節三種大的類型。

目前,臨床上對肺小結節存在著過度醫療的問題。日本的相關研究發現,即使肺結節超過了3厘米,並且是實性結節,手術治療後發現是癌症的比例僅占1%。這提醒我們,在臨床上或許要避免初次診斷就進行手術處理。檢查出肺部結節,要以定期地隨訪為主,根據隨訪結果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干預治療。

其實,無效醫療不是中國特色,很多國家都存在這樣問題。如何做到物有所值,充分發揮醫療資源應有的價值,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只有治療發揮了真正的效果,才能實現最大化的健康價值。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05/15771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