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同是萬曆時的明軍,為何打日軍獲勝,打後金慘敗

萬曆時期,明朝的內外戰爭非常頻繁,但萬曆時期明朝的對外戰爭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結局:在1592年到1599年的明朝抗日戰爭中,明軍和朝鮮軍隊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讓日本300年內不敢窺視中華國土。

然而,在萬曆後期的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打後金軍隊卻慘敗而歸。一場薩爾滸之戰,讓明軍付出了損失50000人的巨大代價。那麼,同樣是萬曆時期的明軍,為何打日軍大獲全勝,打後金軍隊卻慘敗而歸呢?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第一,抗日援朝戰爭時期的明朝國力比薩爾滸之戰時期的明朝國力強。

提到萬曆抗日援朝戰爭,我們不得不提到給萬曆皇帝雄厚家底的一代名臣張居正。

嘉靖皇帝在位中後期,明朝的土地兼併和財政問題日趨嚴重,軍費日益緊張。為了挽救明帝國的統治危機,隆慶皇帝在位時期的著名內閣首輔高拱就對明帝國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高拱離開政壇後,獨攬大權的張居正在高拱改革的基礎上,對明帝國的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張居正改革是涵蓋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改革。在政治上,張居正推行考成法。在經濟上,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經過高拱和張居正兩代首輔的強勢改革,嘉靖後期日落西山的大明朝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張居正改革後期,國庫的白銀有六七百萬兩之多,足夠明帝國使用10年。儲備的糧食達到了1300萬石。雄厚的財政存款和糧食儲備,為明帝國在抗日援朝戰爭中打敗日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張居正改革的影響,抗日援朝戰爭時期明帝國的國力還是相對強大的。

 alt=

萬曆皇帝,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到了薩爾滸之戰時期,明朝國力和萬曆抗日援朝戰爭時期不可同日而語。由於萬曆朝中期包含抗日援朝戰爭在內的「三大征」軍事行動,明朝的財政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而萬曆皇帝採用加派田賦、派出礦稅監使胡亂收稅的方式挽救財政危機。但是,萬曆此舉不僅沒有挽救財政危機,反而激起了民眾的反抗,加劇了明朝統治階層和平民百姓之間的階級矛盾。

明朝國力的強弱在抗日援朝戰爭和薩爾滸戰役的明軍裝備中也有充分的反應。在抗日援朝戰爭中,明軍裝備精良,擁有虎蹲炮、大將軍炮、滅虜炮、神炮、佛郎機、三眼槍等火器,由於抗日援朝戰爭時期明帝國的國力相對強盛,財政相對充裕,明軍的槍炮不僅性能優異,保養也非常到位。

在平壤之戰中,明軍依靠強大的火力僅以陣亡793人的微小代價殲滅日軍10000多人,大獲全勝。但在薩爾滸之戰中,由於明帝國的財政困難,明軍的火器陳舊不堪,明軍的5000多名火槍兵就壓根沒開過火槍,明軍的整體實力和抗日援朝戰爭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明朝國力的強弱,尤其是明朝內部財政是否充裕成為了明軍在抗日援朝戰爭中獲勝,在薩爾滸戰役中失敗的基本原因。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

第二,從重視程度上看,明帝國對抗日援朝戰爭的重視程度比對薩爾滸之戰的重視程度高出許多。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出動動員15萬日軍入侵朝鮮。由於朝鮮軍隊抵抗不力,朝鮮國內大部分領土淪陷。朝鮮國王李昖認識到,如果沒有明帝國的援助,朝鮮壓根不可能復國。因此,朝鮮當局派出使臣來到北京遞交國書,希望明帝國能出兵朝鮮,幫助朝鮮打敗日軍。

明帝國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明朝君臣認為「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答應了朝鮮當局的出兵請求。1592年,明軍將領祖承訓帶兵2000多人入朝參戰。明軍到達朝鮮後,祖承訓指揮明軍試探性的對平壤展開攻擊,由於祖承訓部不熟悉日軍戰法,明軍的試探性進攻以失敗而告終。

 alt=

萬曆朝鮮戰爭中的日本安宅船和朝鮮龜船

軍情緊急,祖承訓將明軍前線的戰況如實報告給總兵楊紹勛:1.朝鮮境內沒有充足的糧草。2.情報出錯,朝鮮給明帝國提供的情報說平壤城內有1000多日軍,實際上平壤城內有10000多日軍。3.指揮權不統一。

試探性進攻的失敗讓明朝認識到,侵朝日軍是一支實力不可小覷的戰爭機器。萬曆皇帝隨即展開較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在明軍祖承訓部進攻平壤失敗到明軍全面出兵的這段時間裡,明帝國一面讓沈惟敬和日本方面談判拖延時間,一方面加緊做好戰爭準備。到了1592年10月,明帝國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明軍抽調遼東部隊,宣府大同的騎兵,保定、薊鎮的步兵,江浙步兵,川軍組成抗日大軍,浩浩蕩蕩開入朝鮮。

萬曆朝鮮戰爭 日軍大舉登陸朝鮮南端釜山邊的海灘

值得一提的是,江浙步兵的前身就是明朝戚家軍,曾在剿滅倭寇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明軍能把擁有對日本人作戰經驗的戚家軍投入到抗日援朝戰爭中,足以證明萬曆皇帝對抗日援朝戰爭是高度重視的。為了打敗日本,明朝耗費了700萬到800萬兩白銀。

明朝對抗日援朝戰爭高度重視,對薩爾滸之戰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如抗日援朝戰爭。萬曆皇帝統治後期無力顧及東北地區的防禦,明軍訓練荒廢,裝備陳舊,軍隊將領虛報員額。在抗日援朝戰爭爆發前,明軍官兵參戰熱情高漲。可在薩爾滸戰役爆發前,明軍官兵的參戰熱情就不如抗日援朝戰爭時期的明軍。明軍指揮官楊鎬不願意出關參戰,明軍下層官兵「勇者獨進,怯者獨退」的情況更加嚴重。

薩爾滸戰役示意圖

第三,抗日援朝戰爭時期,張居正改革影響下明軍嚴格訓練的成果得到了全面體現,明軍作戰高效專業,技戰術水平非常優秀。到了薩爾滸之戰時期,明軍荒廢訓練,連最基本的配合都出了問題。

張居正時期的改革涵蓋軍事方面,鑑於嘉靖後期明軍訓練鬆弛,戰鬥力差的情況,張居正採取「積錢穀、修險隘、練兵馬、整器械、開屯田、理鹽法、收塞馬、散叛黨」的做法整頓明朝軍隊,提高明軍的裝備,加強明軍的日常訓練。

在抗日援朝戰爭中,張居正改革的成果在平壤戰役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戰鬥打響後,明軍以重炮猛烈轟擊平壤城池。炮擊結束後,明軍集中兵力向日軍展開猛攻。從戰術角度看,明軍步兵和炮兵之間的密切協同,各個主攻部隊統一指揮,協同作戰,顯示出高超而專業的軍事素養。最終,明軍以陣亡790多人的微小代價殲滅了10000多日軍。

 alt=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號仰城

在1593年3月的碧蹄館戰役中,3000多明軍被2萬日軍包圍。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明軍將領李如松向日軍防禦的薄弱之處——日本戰國名將栗屋景雄的部隊展開絕地反擊。在衝鋒過程中,明軍戰馬陷入泥潭不便行動。騎兵果斷放棄戰馬,以步兵戰術和日軍反覆衝殺。

戰鬥打到最危急的關頭,李如松的明軍有被日軍殲滅的危險。關鍵時刻,楊元率領1000多名騎兵趕來支援。楊元的騎兵非常熟練的用火器向日軍射擊,李如松部和楊元部裡應外合,打得日軍狼狽潰逃。最終,明軍以陣亡264人的微小代價,殲滅日軍數千人。僅日軍立花宗茂部就損失2000人。

薩爾滸之戰

通過平壤戰役和碧蹄館戰役明軍的表現,我們就能看出:張居正改革的成果在抗日援朝戰爭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對抗日軍的明軍是高效專業的戰爭機器。但這種專業高效的作戰卻在薩爾滸之戰中並沒有體現出來。由於明軍在萬曆後期訓練鬆懈,裝備保養較差,在薩爾滸戰役中作戰的明軍連最起碼的部隊配合都出了問題。

具體說來,明軍將領杜松貪功心切,帶領部隊和後金軍展開拼殺。而杜松的行動過快把明軍的精銳部隊車營落在了後面,被渾河阻擋無法參戰。車營有鳥銃、佛郎機炮等火器,戰鬥力精良訓練有素,杜松的行動落下了車營,犯了兵家大忌。如果車營參戰,明軍很有可能在薩爾滸戰役中翻盤。

佛郎機大炮

第四,抗日援朝戰爭和薩爾滸戰役,明軍的對手不一樣。

抗日援朝戰爭,明軍的對手是日軍,日軍有較強的火器部隊和海軍,而明軍也有火器部隊和實力較強的海軍。在平壤戰役中,明軍火器大顯神威。在露梁海戰中,明軍水軍大顯神威。在整個抗日援朝戰爭中,明軍和日軍的實力大體相當,明軍在重火器方面還超過日軍。

在薩爾滸戰役中,明軍有火器參戰,但明軍碰到了後金軍隊的精銳騎兵——葉赫部騎兵和建州重裝步兵。史料記載,後金軍隊「軍士禁喧譁,行伍禁紛雜,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凱執利刃者,令為前鋒。披短甲(即兩截甲也)善射者,自後衝擊」。由於後金騎兵的參戰,明軍雖然在薩爾滸之戰中用火器一度擊退了後金軍的進攻,但後金軍隊仍然取得了殲滅明軍西路軍,擊潰明軍其他部隊的勝利。從軍力對比看,後金的重騎兵對明軍形成了絕對優勢。

以上原因就是明軍在抗日援朝戰爭中打敗日軍,但在薩爾滸之戰中輸給後金的深層原因。薩爾滸之戰後,明朝雖然有熊廷弼、孫承宗等名將力挽狂瀾,但腐爛的明帝國大廈將傾,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D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2/164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