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東西方話語權之爭,中共正在打一場逆風球

桑普說:「(中國)這一招是非常毒辣的,(但)無論它多麼的花言巧語,只要揭穿它的實質內容,就知道它根本不尊重自由、人權、民主、法治。」
中共逆風球不好打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想走一條過跟過去西方價值不同的路,代表它必須要挑戰過去既有的主流觀點,進而創造出自己的相關論述體系,它是在打一場「逆風球」,自然非常困難。

黃奎博說,中國想要挑戰西方話語權的困難之處主要來自於三方面。首先,大家已經習慣了西方長期以來輸出的觀念思想。如果按照反殖民派的說法,自殖民時期起,西方就一股腦兒地將他們的觀念思想往非西方國家「塞」,讓這些被殖民人的想法跟西方趨同,這些人接受了被統治的事實,也認為西方的價值觀比自己國家的更為進步,因此接受並相信西方思想。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黃奎博提供)

其次,中國的共產主義或「柔和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與絕大多數的西方政體並不相同,中國文化大革命和共產革命輸出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對人類生活安全或是人權保障等方面一些留下難以消除的負面印記,也因此,共產主義的形象比不上西方國家幾百年下來在世界各地宣傳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來的正面。

第三個原因則是語言,英文在國際間的傳播便利性比中文強很多,中方文化思想的傳播還是必須經過一個「英文化」的轉換過程,才能讓非華人世界了解。

黃奎博說:「中國大陸就算它再怎麼努力,甚至把所謂的儒家思想、中華文化抓回到手上,問題在於所有的根基底蘊還是以中文為基礎,所以它要去影響這些外面的、非華文圈的人的時候,就很辛苦了。」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宏仁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之處,就是它想做的事情往往跟它想要達到的效果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王宏仁不相信中國會笨到故意去跟周邊國家或跟西方國家搞壞關係或破壞自己的形象。問題在於中國向外宣傳時,它所做的實際行為跟它想要達到的目的並不一致,才會導致大家沒有辦法去相信中國就是它所想傳達給外界的那個樣子。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王宏仁。(王宏仁提供)

王宏仁說:「我覺得它有一點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因為它那個中國中心主義太強了,以及它們跟外在接觸的訊息有時候也太片面了。」

王宏仁說,中國可能的確接觸到一些認同他們的國際訊息,比如說長期跟中國友好的國家或接受中國援助的一些非洲國家和中南美洲國家,可是這些國家本來就不那麼代表西方,也非民主體制時,那些片面的資訊可能就會影響中國,使它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評量。

智庫的角色

《全球雄心:中國推進國際話語體系變革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表示,為了重拾中國話語權,應鼓勵中國學人、媒體、智庫應有志向與雄心影響白宮、克里姆林宮、愛麗舍宮、唐寧街十號。據中國媒體報導,關於智庫的討論特別熱烈,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就在會議上說,要增強中國智庫的傳播速度、影響強度與內容質量,以形成一個超越既有傳播渠道的「再傳播鏈式」的反應。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根據自身的觀察指出:「我也注意到(中國)智庫或者是研究單位,它的英語化程度越來越高,甚至我也看到了它們有些涉台研究單位的人,現在可以去國外就用英語在談兩岸關係沒有問題,過去老一輩的都用中文,現在他們也慢慢有那種中生代或年輕一輩,可以講英文直接上場的,就是可以更直接的跟英語或者外語觀眾去溝通。」

不過,香港時評人桑普提醒,中國運用智庫只是一個開了一個頭,它會再透過全世界的海外組織,以及這些組織的在地協力者,比如孔子學院等,去重塑全世界對於一些基本文明價值的認知,如果西方社會對此視若等閒,不從組織源頭去根絕的話,中國反而會利用西方社會言論自由的這項特點,去傷害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

桑普呼籲西方社會應大力地推動「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將與中國業務往來的組織、團體或個人登記,揭露他們跟中國往來的資金、人員和事務等信息,且這些組織必須接受監管,否則西方世界的話語權將會面臨中共不斷加碼的挑戰。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5/167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