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大師級華裔經濟學家 曾一文震驚中共權力中心

—他一生短暫,卻是世間罕見的傳奇——紀念澳華經濟學家楊小凱教授

作者:
按照國際經濟學界內行人的說法,楊小凱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極有可能成為第一位為澳大利亞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他學術上的成就怎麼形容都不過份。他在整個經濟學的歷史上將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響既深且遠,今日尚無法充份估計。

回顧楊小凱在文革時寫的〈中國向何處去?〉,回顧他當年那麼簡單地、激進地鼓吹極左思潮、革命手段,而現在他讚揚英國的光榮革命,強調權力分立與制衡。他倡導自由,提出設立人身保護法案,取消反革命罪,禁止任何政治迫害宗教迫害。他倡導憲政,要求修改憲法,實現政教分離,取消馬列主義和什麼什麼思想作為國教的地位。他對許多複雜的問題給以反覆、認真、深刻的思考——這是多麼巨大的思想飛躍!

到了生命最後歲月,楊小凱的憲政理想更已發展成為基督教憲政。在他的《人為什麼一定要有信仰?》的自述中,他回顧了自己信仰基督教的三個階段的心理歷程。首先,從經濟學、社會科學的角度看,他覺得基督教在經濟史上起的作用不可等閒視之;然後,他開始克服對社會科學理性的迷信,但尚未能相信永生和神;最後,由社會科學追究到基督教成功的根本,那就是「信」。

楊小凱此時覺得,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以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在《自述》中,談及英、美、澳洲、加拿大的制度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特別是基督新教,支持「不斷擴張的社會秩序和公正」。楊小凱指出,實現憲政最困難的不單是有權影響政治遊戲規則的人能替政治競爭中的失敗者著想,而且是競選失敗者能夠自願認輸。政治競爭往往是零和對策。競選失敗者自願認輸,從理性而言並非其最優決策。一九一七年俄國和其他很多國家憲政失敗都是因為競選失敗者輸了不認輸,發生革命。而基督教信仰,對競選失敗者放棄個人最優決策,為社會犧牲個人利益,輸了認輸,能起關鍵的作用。

楊小凱最終皈依基督,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自我革命」。在他的《自述》中,楊小凱啟發性地自問自答:

為什麼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這樣長治久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如果你不在靈的基礎上想問題,一定要在唯物論的基礎上想問題,你永遠無法解釋這個東西。因為這個差別是跟信仰有關的。

檢閱世界發展史,憲政最初無疑是植根於西方基督教的信仰體系之中。但自由立憲政體的生成是否以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作為先決條件?這個問題肯定眾說紛紜。例如,憲政學者劉軍寧就明確不持「基督教救國論」。楊小凱去世前兩年,即二零零二年七月,在上海作題為〈資本主義不等於經濟成功〉的演講時,闡述了他「凡是成功的資本主義地區莫不以基督教為精神支柱」的觀點。贊同的人說,這次演講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和布希總統在清華大學的演講相媲美。不過,不論是楊小凱的演講或是布希的演講,他們闡述的這個西方思想在漢語文化的神州大地似乎是反應不大,起碼眼下的情形是這樣,儘管據說現在中國基督徒已有數千萬,而且內中有眾多的知識分子(德國之聲引述梵蒂岡廣播電台《IDEA》稱,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基督徒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龐大的七千多萬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這個數字包括中國一般所說的基督教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大部分是沒有在官方登記的地下教會的成員)。

中國憲政建設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為什麼尚未成功?答案何在???

不管怎樣,楊小凱是以他生命的極終體驗,得出他這個答案的。

六,逝世突顯價值:感悟楊小凱教授的命運和思想

無論從哪種意義來說,楊小凱逝世太早了,太令人惋惜了。

楊小凱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還向友人詳細描繪他今後的各種雄心勃勃的打算,包括要繼續寫書,要去世界各地開會,要講學,要帶學生,要將自己的經濟學發現向中國向世界廣為宣講……。他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以及對自己的經濟學成果的充分信心,使他的友人深深感動。聽著這樣一個才華橫溢、思維活躍、卻已患上絕症的人如此滔滔不絕,友人暗暗心酸,只能一再要他量力而行。

已經身患重病的楊小凱攝於墨爾本家中。

真是真是令人無限痛惜和悲愴的英年早逝!楊小凱就這樣留下一大堆未竟事業去了。

不過,楊小凱天上有靈,一定也感到相當寬慰。

楊小凱謝世的當天,噩耗便馬上傳到他夢魂縈繞的祖國,而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八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就第一時間舉行了悼念活動。「艱辛求索宏圖初展曦光何以頓逝?!心繫神州壯志未酬鶴駕幾時歸來?!」——各位教授、學者懷著深深崇敬而又惋惜的心情緬懷了這位傳奇人物一生的事跡。

「紀念首位衝擊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中國大陸經濟學家楊小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平的悼詞這樣定位。

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則說:「楊小凱……一生坎坷,卻奮鬥不息,多年潛心治學,博大精深,是少數幾位對經濟學基礎理論做出貢獻的中國出生的當代經濟學家,也是一位一生關注中國命運、為了中國人的福祉而無所畏懼的愛國者。他是我們這一代中國經濟學者的驕傲與楷模。」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聞悼詩云:「平生風雲惜師友,歲月蹉跎志彌堅。魂如有靈勵相知,智遺千秋鑒世人。」

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這樣表達他對楊小凱的悼念之情:「不屈之魂,求索之靈,一代楷模,永存吾心。」

悼念座談會由楊小凱學術對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主持。林毅夫的悼詞說:楊小凱以五十五年的歲月走過充滿傳奇的一生,就時間來講他的人生不長,就成就來說,他的人生非常豐富。他一生以真摯的心,執著追求自己的學術和理想。道路坎坷,卻從來不妥協,不放棄。他的成就已經在國際經濟學界閃閃發光,是華人經濟學家的驕傲。

林楊認識是在創辦留美經濟學會之時,前後算來已經將近二十年。他們最近這幾年在學術觀點上,特別如前面所述在所謂後發優勢還是後發劣勢問題上,時有衝突。但是,「眾士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林毅夫充分認識到不同觀點的不斷砥礪和切磋的價值。

楊小凱的價值似乎由於不幸逝世一下子突然呈現在中國大眾面前,而尤其顯得珍貴。那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的重要報刊對楊小凱的去世和生平成就進行了突出的報導。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人,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並對他傳奇的身世和思想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感覺到了:在楊小凱學術成就背後,是他對人格獨立和思想自由的執著追求,而這和中國大陸某些知名學者形成了強烈對照。

的確,應該讓中國大眾充分明了楊小凱的價值。

應該在中國二百年來的大變局中去感悟楊小凱的命運和思想,並從中看到一個大變革、大轉型的時代里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歷程,和一個古老民族精神信仰的命運。

楊小凱九十年代中出版了一本記錄他的難友的非同凡響的書,書名叫《牛鬼蛇神錄》。書的最後一頁回憶他一九七八年四月刑滿釋放走出牢房的心情。他告訴自己:

不管將來發生什麼事情,我一定不能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種種動人心魄的故事消失在黑暗中,我要把我親眼見到的一段黑暗歷史告訴世人,因為我的靈魂永遠與這些被囚禁的精靈在一起。

楊小凱《牛鬼蛇神錄》封面

二十六年來,楊小凱從中國漂泊到美國,又從美國漂泊到澳大利亞,但他一直心繫神州,心系那些被囚禁的精靈。

他仰望星空,不斷思索。他以先知般的睿智,始終在探討他的祖國如何立足於世界之林,始終在探討中華文化再度復興的可能性。

當年那個驚天動地的設問——「中國向何處去?」幾十年來,仍一直縈繞於他靈魂的每一個角落,而「向何處去」的方向,在他的思索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把楊小凱和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聯想起來,畢竟這三位具指標意義的改革派領袖也在楊小凱的人生道路上(報考研究生、平反冤獄、出國留學)留下印記。也許楊小凱一生追問「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也頑強地縈繞於這三位中共領袖的心頭?也許他們都有著類似的執著,有著某種理想主義情懷?也許楊小凱在這個社會的底層有更持久的歷煉,又有其學養優勢,因而這「一介平民」對中國命運的思考更無束縛,更有突破?也許楊小凱與他們在立場、觀點、思想方法以至背景、地位差別太大,彼此並無多少可比性?

中國向何處去?答案自然需要千千萬萬仁人志士不懈的探索和親身的實踐。但就楊小凱個人來說,可以預料,這位經濟學大師和中國赤子,一旦進入歷史,便會形成他不朽的聖徒地位;他生前種種,他的苦難,他的追尋,他的成就,將會升華為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實踐動力,將會有助於他的祖國健康發展。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所熱切希望的。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8/177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