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戰敗的沙皇,只有死路一條

一批一批的俄國士兵開赴克里米亞,原始的運輸補給方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需求,很多士兵還沒有抵達戰場,就死於饑寒、疾病和惡劣的天氣。僥倖抵達戰場後,又要面對英法聯軍的兇猛的火炮絞肉機。俄軍傷亡超過50萬人,脆弱的經濟瀕臨崩潰,一戰就打回了原形。戰爭還沒結束,尼古拉一世就是自盡了,他無法面對災難性的後果。

翻譯過來就是,咱哥倆把土耳其瓜分了吧,搞個協定,時機成熟了就動手,等法國和奧地利摻和進來了,就遲了。法國人野心很大,你要小心。

英國首相和外交大臣靜靜聽著尼古拉一世的講話,未置可否,沒有表態。

有時候,不表態也是一種表態。

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想要海峽的控制權嗎?我偏偏不如你的意。維持現狀,挺好的。

1848年,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而歐洲大部分國家還處於君主與貴族專制的統治之下,這種體制束縛了資本主義發展。為了打破舊體制,平民階層和自由主義者揭竿而起,歐洲各國爆發了一系列武裝革命。

前面說了,尼古拉一世最聽不得「革命」二字,一旦各國君主專制政體崩潰,俄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將不復存。而且,別的國家都革命了,俄國也很難獨善其身,到時候就是俄國人將起來革沙皇的命。

所以,俄國必須協助歐洲各國扼殺革命。

歐洲革命

尼古拉一世出動40萬大軍,幫助奧地利和普魯士擺平了起義,充當了歐洲憲兵的角色。

拿破崙顛覆歐洲秩序的時候,俄國掀翻了拿破崙,歐洲革命顛覆歐洲秩序的時候,又是俄國鎮壓了革命,俄國豈非歐洲的救世主?

尼古拉一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奧地利皇帝約瑟夫還是個孩子,沒有俄國的幫助,他能不能搞定革命都是未知數,普魯士力量有限,翻不起大浪,沒有俄國鎮場子,說不定也在革命中翻車了。

法國經歷了革命的重創,拿破崙三世剛剛上台,政局不穩。這個拿破崙三世是拿破崙的侄子,與英國關係很不好,英法似乎沒有合作對付俄國的可能。

尼古拉一世環顧一周,感嘆道:天下英雄,唯英吉利與俄羅斯耳!

俄國太猛了,已經沒有誰能阻擋它瓜分土耳其、拿下海峽控制權。

尼古拉一世決定大幹一場。

05

1853年1月,尼古拉一世找英國駐俄大使西摩爾談話,主題和十年前一樣,商量瓜分土耳其。此後,類似的談話又進行了3次,看得出來,尼古拉一世確實等不及了。

同年6月,英國外交大臣羅塞爾給尼古拉一世發了一份密件,逐條批駁尼古拉一世的提議,警告如果它一意孤行,可能引起歐洲戰爭。

今時不同往日,尼古拉一世自認為歐洲大陸已沒有對手,英國雖然厲害,但也只海上厲害,陸地上你能奈我何?不管英國同不同意,他都要干,他已經忍夠了。

動手之前,還得個理由。

理由嘛,只要想找,沒有找不著的。

巴勒斯坦小鎮伯利恆,有一座聖誕教堂,是耶穌誕生之地,也是基督教的聖地。

信奉天主教的法國,信奉東正教的俄國,都想要這個教堂的鑰匙。

這表面上是一把鑰匙的控制權,實際上是教權之爭以及法俄兩國的權力之爭。

巴勒斯坦當時屬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蘇丹左右為難,權衡良久,他把鑰匙給天主教徒。

尼古拉一世怒了,正想著怎麼收拾你呢,你送上門來了。

尼古拉一世派緬希科夫為全權代表出使土耳其,緬希科夫名義上是來解決鑰匙爭議的,實際上是來挑事的,他態度極其猖狂,訓土耳其蘇丹就像訓孫子一樣,土耳其大臣在他看來就是一個屁,想怎麼罵怎麼罵。

罵完爽完之後,緬希科夫提出了要求:土耳其境內1200萬東正教徒接受俄國保護,兩國締結一個類似於1833年的條約——當海峽看門人,限5天之內答覆。

緬希科夫

你這是來談判的,還是來勸降的?

土耳其即使再垃圾,也不敢答應這樣的條件啊。

緬希科夫很大氣:這次我是穿便服來的,下次我要穿軍裝來了,再見。

1853年11月1日,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尼古拉一世叫囂:1854年的俄國能夠表現出它依然像1812年那樣強大。

1812年,俄國擊敗了拿破崙的入侵,尼古拉一世的叫囂,明顯是喊給法國聽的。

傻子都知道,土耳其把鑰匙交給天主教,拒絕俄國的要求,背後肯定有法國支持。

的確,這一次法國不僅要給土耳其出頭,它還與英國達成了和解,一起對付俄國。

拿破崙三世想通過對俄戰爭,摧毀反法的維也納體系,從俄國手中奪回歐洲大陸霸主的位置,恢復拿破崙帝國的榮光。

英國還是老政策,支持歐洲大陸強國相互對抗,同時極力阻止俄國控制土耳海峽。

都要對付俄國,暫時合作一下吧。1854年3月,英、法對俄宣戰。

英法結盟後,奧地利和普魯士動搖了,歐洲革命時,這兩國受過俄國的幫助,但現實利益面前,過去的恩惠算個屁。

俄國要是贏了,還不狂上天?哥倆以後沒好日子過——奧地利將被俄國三面包圍,普魯士的統一大計必將被俄國壓制。哥倆雖然沒有參戰,但陳兵邊境,牽制了俄軍,實際上偏向英法。

此外,義大利的撒丁王國(這個王國後來統一了義大利),也支持英法。

歐洲主要大國幾乎都反對俄國,俄國在國際上極其孤立。

06

別看俄國到處秀肌肉,什麼歐洲大陸霸主,世界老二。

實際上這都是虛的,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外強中乾。

經濟上它是落後的農奴制,政治上它是君主專制,體制決定了它指揮體系和軍事技術的落後。

尼古拉一世鍾愛軍隊,但他太過集權,強調盲目服從,手下將領都變成了奴才,他們謹小慎微,缺乏主動的進取精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官僚主義現象嚴重,指揮體系無能且低效。

軍隊技術裝備上,俄國軍艦以風帆戰艦為主,蒸汽船很少,陸軍的95%還在使用一個世紀以前的老式滑膛槍,射程只有150米左右,精度很低。開戰前,俄軍甚至連一幅克里米亞半島的完整地圖都沒有。莫斯科以南沒有鐵路,俄軍運輸仍依賴馬車,效率極其低下。

反觀英法聯軍,戰艦基本是蒸汽船,陸軍裝備了遠程大炮和新式線膛步槍,步槍有效射程可達500米,精度更是碾壓俄軍;運輸方面,英法從大西洋往克里米亞運兵比俄國從聖彼得堡往克里米亞運兵還要快。

戰略戰術方面,俄軍的作戰思想大體停留在拿破崙戰爭時代,遠遠跟不上時代。

總之,俄國的落後,是全面的落後,指望吃老本打贏新式戰爭,無疑痴人說夢。

一批一批的俄國士兵開赴克里米亞,原始的運輸補給方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需求,很多士兵還沒有抵達戰場,就死於饑寒、疾病和惡劣的天氣。僥倖抵達戰場後,又要面對英法聯軍的兇猛的火炮絞肉機。

俄軍傷亡超過50萬人,脆弱的經濟瀕臨崩潰,一戰就打回了原形。

戰爭還沒結束,尼古拉一世就是自盡了,他無法面對災難性的後果。

死前,他把爛攤子交給兒子亞歷山大:為俄羅斯服務吧。我本想把最困難、最沉重的擔子挑起來,把一個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緒的、幸福的王國交給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種安排。

一個窮兵黷武的帝國,野心很大,卻力不從心。一個專制狂妄的沙皇,盲目自信,誤判形勢,高估自己的實力,低估對手的反抗意志,以及西方大國的戰爭決心,最終吞下最大的苦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俄國這次沒有搞定西亞病夫土耳其,反被英法打的滿地找牙,回過頭來,俄國在東亞病夫大清王朝身上找補償,趁太平天國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輕鬆攫取了大片土地和特權。好一招傷害轉移。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戰爭藝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3/180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