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對抗焦慮最好的方法(好文)

偶然一次機會,我翻到一個帖子,看到了這樣一段對話。

我:如果沒有學校要我,怎麼辦?

我媽:那你可以嘗試其他工作啊,又不非得做老師。

我:如果我打兩年零工,並且沉澱自己考博呢?

我媽:只要這是你想要的,媽媽全力支持你。

我:那如果別人說,不是說你女兒很優秀嗎,怎麼也找不到好工作。

我媽:我女兒讀了那麼多年書,休息兩年怎麼了,我尊重你的選擇,你也不要有壓力!

這時,帖主才頓悟原來所有的壓力都是自己給予的,從來沒有人強迫過她做任何事情,實在沒有理由再傷心難過了。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少人陷入了浮躁、焦慮的旋渦,學會擁有「鬆弛感」,與自己和解,會活得更加輕鬆快樂。

那麼,何為鬆弛感呢?

鬆弛感不是躺平、擺爛,它是一種情緒穩定的狀態,是一種專注自我,屏蔽外界聲音,把自己從緊繃中抽離出來,對人、對事、對生活的淡然態度。

工作焦慮

我們慢下來,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前段時間,在各大平台上,掀起了通過備忘錄的形式講述自己此刻的真實現狀,而他們大多數都來自「90後」。

而一個帖子是這樣寫的:

「24歲的我,收入不穩定,剛剛離職。計劃總比做得多,一點都不想工作,甚至有點害怕面試。每天渾渾噩噩,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些什麼,瞎折騰一天啥都沒幹。

「什麼都不想做,又覺得自己虛度光陰,但又沒有任何行動上的改變。」

很真實,也很扎心,評論區有的人被狠狠戳中痛點,有的人則是給予建議和鼓勵。

同樣是90後,另一個帖主提供的信息卻截然不同:

「本科江蘇某211,碩士武漢某985,在武漢某國企工作,一年到手大概有18萬,以後還有增長空間,現在的存款大概有30萬。

「湖北二線城市有一套全款房,近期購置了一輛車。」

生活節奏太快,各種各樣的問題撲面而來,身處人群的孤獨感,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不工作怕沒錢,一工作就難受……

既然距離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很難拉近的,那麼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工作?

許倬雲老先生的一段話道破了真相:

「現在的年輕人,他忙得很,麻煩、問題、課題撲到你面前來,必須馬上去適應。他來不及生病,來不及心裡煩惱,久而久之就被工作奴役了。

「工作不僅維持你的生活,也是個連線,是讓你帶進社會的一個角落,工作之中你可以獲得許多知識,獲得許多人生該有的態度。所謂人生,盡一份力,是一份後果,所以努力去工作,盡其責。」

我們要掌自己的舵,自己掌握自己,而不是成為任何事物的奴役者。

有句話說得好:

「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可以被計算出來。」

耐心一點,學會慢下來,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了你的人生時鐘。

社交焦慮

向內探索,你比想像中的更強大

鳥鳥是一位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喜劇演員,在綜藝《脫口秀大會》,她用極其幽默生動的方式來體現了社恐人士的日常。

節目中,她坦言,自己是一個極其內向的人,常常沒有什麼存在感。

有一次在衛生間時,她把手伸到了水龍頭下面,卻沒有水流出來。當時她在想,「竟然連小小的水龍頭都敢忽視我的存在」,或許早該習慣這種被忽略的挫敗感了。

然而這時,旁邊有個人把開關扳起來,水瞬時流了出來。

她說,她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超出了她的個人感受——

即便現在她被一隻老虎咬了,她都很難喊救命。因為如果沒有人救,她頂多就是一死。可是一旦有人救,就還得跟他打聲招呼。

如果武松從她面前走過,她都會想,她應該叫武老師,還是叫松哥。如果叫武老師,就太疏遠了,但是叫松哥又太親切了。

節目的最後,她一針見血地指出:

「內向的人就像月亮,只要有太陽在,沒有人能看得到它。到了晚上,太陽休息了,月亮還亮著,因為它在琢磨著白天的事情,根本睡不著覺。」

短片《焦慮症患者的一天》中就完完整整地詮釋了這一段話。

早晨,一個男子醒來,不難看出,他整個人身上都充滿了疲憊和無力。他無時無刻不在胡思亂想,僅能想到的,儘是生活中最糟糕的情況。

約會前,他總能消極地認定,自己會說錯話做錯事,因此他經常會臨時爽約。

在地鐵上,他發著呆,琢磨著昨天老闆看他的眼神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接著他又拿出手機看了一眼,發現朋友一直沒有回覆他信息,又想自己有沒有做錯什麼事情。

一整天,他都在為這些小事心不在焉……

沒有人願意做一座孤島,那我們為何害怕與別人產生聯繫呢?

因為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害怕失去,害怕不被接納,害怕出醜,因為自卑……

但這短短的一生,我們終將會失去,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所以,你不妨大膽一點,去完成一個你一直很想實現的夢想,去種一束你很喜歡的花,穿著你最喜歡的衣服在街道上肆意漫步。

容貌焦慮

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啊

就在去年,33歲知名網紅小冉因油脂感染去世。

當時,她是獨自一人去做的手術。不曾料想兩天後,身體疼痛難忍,一開始她沒太在意,認為是術後正常反應。

後面實在堅持不下去時,小冉還是打了120,才被送到了醫院搶救。但此時已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機會,她終究沒能逃過死神的追捕。

在ICU的兩個月,她只能通過醫療機器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徵。在進行了兩次的手術之後,她仍然阻止不了全身多處器官衰竭,皮膚大面積潰爛……

翻看她的微博相冊,五官精緻、身材高挑,但即便是這樣,她仍然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就連她的粉絲也一再勸阻,可她還是沒能聽得進去。

這個漂亮、幽默風趣的女孩,還是沒能擺脫容貌焦慮的困擾。

在綜藝《某某與我》,談到容貌焦慮,徐志勝卻可以如此豁達地說道:

「長成這樣不是我的錯,每個人的審美不同,沒必要為了長相這事兒承擔任何焦慮和負面情緒,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靠這個長相快樂地活下去。」

如果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那麼,不愛自己便是疲於奔命的源頭。

想起短劇《魔鏡》中,女主說的那一段獨白:

「一定得是巴掌臉嗎?一定得是筷子腿嗎?一定得高嗎?一定得白嗎?一定得有胸有屁股,還得瘦嗎?」

真實也許不是最美的,但真實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優勢和缺陷,找到讓自己最舒服愉快的生活方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告訴那個女孩以及所有有容貌焦慮的人:「外在的東西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準,你是人生獨一無二的主角,不要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熾熱的星星。」

我們不得不承認,焦慮越來越常見了。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點不焦慮的。也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焦慮,才構成了我們完整的人生。

音樂詩人李健曾經說過:

「當有一天你深陷苦難,一要接受它,二要學會苦中作樂。」

適當焦慮可以,但鬆弛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鬆弛感的內核其實是對自我的篤定以及情緒的穩定,就是面對世界的任何變化和不如意,一切不按預期發展,也不至於自亂陣腳,反而認為自己可以接納這個結果。

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真正的鬆弛感,不是無所謂,而是與世界的變化和解,跟自己的執念和解。

工作也好,社交也好,容貌也好,不必浪費心力與它們糾纏,瀟灑轉身繼續輕鬆地迎接人生的下一站!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9/183975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