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尋求中國民主》:一部中國政治史的扛鼎之作,還原最波瀾壯闊的20年

防失聯加好友蒼山夜語2023-06-13Posted on北京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來最主要的潮流之一,也是中國自19世紀中葉敗於西方國家以來志士仁人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他們將政治民主化看作國家富強和民族獨立的先決條件,孜孜以求。作為思想求索,鴉片戰爭之後就不斷有人表達對西方民主制度的嚮往;作為實際運動,則是從戊戌維新運動開始的,儘管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對民主政治的理解還很膚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新時代,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則標誌著中國實現了政治民主化。可惜,這只是曇花一現。袁世凱掌握政權後,又謀求復辟帝制,護國戰爭的炮聲粉碎了他的帝制美夢。此後,中國先後經歷了軍閥混戰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來。史學界對中國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作了不少的研究,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的馮兆基(Edmund S.K.Fung)教授就是在這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

以往史學界對中國追求民主的努力,多集中在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於民國時期的民主運動著墨不多,即便有之,也多集中於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的民主建設和對蔣介石國民黨壓制民主運動的批判。馮兆基教授則認為,中國民主運動最強勁的勢頭出現在1929-1949年間,這一時期中,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和政治活動家,高高舉起人權和憲治的旗幟,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在本書中,馮兆基教授試圖探討的主題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沒能實現政治制度的民主化?他考察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民主思想形成的內因和外因,認為這一時期民主發展受阻並停滯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政治上的而不是文化上的。他通過對這一時期國共兩黨之外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追求民主的努力的研究,對以往的一些觀點,例如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不願參與政治,他們對自由的真諦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對西方自由思想的理解流於膚淺,中國缺乏實行民主的知識基礎等,提出了懷疑,對這一時期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追求民主的歷史作了引人入勝的描述,為以後對這一時期中國民主運動的研究奠定了一個良好堅實的基礎。

馮兆基教授原籍廣東,幼年隨父母移居香港,196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歷史系,1972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等知名學府,現任西雪梨大學亞洲學講座教授兼主任。馮兆基教授研究領域廣泛,涉及軍事、政治、外交和知識分子,論著甚豐,是國際知名的中國現代史專家。他的這本《尋求中國民主》,堪稱近代中國民主研究的扛鼎之作。有書友稱,這是一本神作!作者通過分析大量文獻,系統的梳理和再現了那個時代,中國不同派別的知識分子在圍繞救國存亡、啟蒙、自由、民主、憲治、法治等問題的思想碰撞,如此波瀾壯闊,堪比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爭鳴。可惜的是,民國的政治邏輯在於武力,而不在於思想,最後結果令人扼腕嘆息!本書啟人深思,填補了一段政治思想史的空白。

本文選編《尋求中國民主》中《譯者的話》。本書譯者:劉悅斌、徐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本文選編《尋求中國民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2/192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