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他是辛亥革命元勛 慘死於中共的鎮反運動 離異妻子一直思念到死

—被冤殺的辛亥功臣

作者:
鎮反運動中,夏之時卻被人誣告為匪患主謀,遭到逮捕,並於1950年10月6日,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的罪名,槍決於合江縣城關鎮,時年63歲。他的大哥、四弟,侄兒,也同被處決。董竹君離婚後從沒有對孩子們說過夏之時不好,只是說他脾氣暴躁;董竹君一直把她和夏之時的照片放在臥室床頭,直到1997年12月她98歲在北京逝世。

夏之時

他是辛亥功臣,卻被解除兵權;他是革命元老,卻被無辜冤殺;他有最好的妻子,卻彼此離異。他生前雖然沒能挽回婚姻,卻在死後47年,仍然被前妻認可為自己的丈夫。

這個人叫夏之時,名字取得雅致,卻非詩人而是軍人。1887年出生於四川合江夏家。15歲入自貢私立樹人學堂讀書,兩年後東渡日本,就學於東斌學校步兵科。1905年,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1908年,奉命還蜀,加入四川新軍。在成都謁見總督趙爾豐時,因言辭激烈,惹趙爾豐不快,被分派至川邊、西藏一帶做軍事測繪和勘察工作。兩年後調回,擔任新軍第十七鎮步兵排長。

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他率步兵一隊隨東路衛戍司令駐防成都龍泉驛。11月5日夜,策動駐龍泉驛新軍步兵3排,工兵、騎兵、輜重兵各1排共230餘人起義。起義士兵處決了清軍東路衛戍司令魏楚藩,打傷了教練官林紹泉。

總督趙爾豐獲知消息,令十七鎮統制官朱慶瀾派管帶龍光率大隊官兵平亂。為避鋒芒,夏之時率部東下。至簡州,新軍支隊官孫和浦部180餘人來附。攻占樂至時,又添駐樂新軍330餘人。起義軍進駐安岳,經公議,夏之時被推舉為革命軍總指揮。根據當時形勢,決定進軍重慶。

此時,重慶的革命黨人楊滄白、張培爵正在籌划起義,但因武力不足,不敢貿然起事。獲悉夏軍正往重慶而來,重慶革命黨人立刻感覺有了武裝支持,精神大振,當即派朱之洪前往夏之時兵營聯繫。11月22日,夏之時率軍高舉「中華民國」旗幟,從浮圖關進入重慶。重慶革命黨人及紳商學各界數千人夾道歡迎夏軍,在朝天觀舉行盛大集會,宣告重慶獨立暨重慶蜀軍政府成立,推選張培爵為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負責軍事指揮和整訓部隊。並將此消息通電全國。

蜀軍政府的成立,如同吹響了進軍號角,四川各州縣聞風而動,紛紛起事,相繼宣告獨立。川督趙爾豐迫於形勢,在成都宣布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將政權交與咨議局局長蒲殿俊與心腹朱慶瀾。重慶蜀軍政府認為趙爾豐仍居總督位置,手握重兵,並非真正起義,乃決議西征,統一四川,令夏之時率軍出征。進軍途中,收到成都尹昌衡來電,謂已推翻蒲、朱政權,戡平兵亂,將趙爾豐明正典刑,改由他和羅綸出任正副都督。鑑於形勢變化,蜀軍政府決定暫緩西征。

不久,又傳聞清政府擬派重兵進攻潼關,滇、黔兩省通電推舉夏之時為北伐軍總司令官,準備北伐。後因南京陸軍部長黃興電令西北統一,北伐遂被取消。

局勢穩定後,重慶蜀軍政府以大局為重,主動提議與成都大漢軍政府合併,避免了一場內鬥。1912年3月,成、渝兩地軍政府合二為一,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張培爵任副都督,夏之時任重慶鎮撫府總長。

任職方一月有餘,夏之時便在5月7日發表辭職通告書,書中說「清政府已推翻,革命已大體完成,統一全國的南北合議,也已達成協議,大局已定,自己年僅二十四歲,願棄職留學日本,再度攻讀軍事」。四川軍政府再三挽留,但夏之時去意已決,最終獲准辭職;政府贈留學費銀三萬元,以酬其革命功勳。

1912年夏天,夏之時回到合江,旋即乘船東下。在上海加入了孫中山、宋教仁組織的國民黨。1913年,在上海參與革命黨人的討袁起義。「二次革命」失敗後,夏之時隱居上海,伺機待起。當年,上海的紅燈區四馬路,是革命黨人經常出沒的地點之一,燈紅酒綠的妓院是開展秘密活動的最好場所。在這兒,夏之時認識了董竹君。

董竹君小夏之時12歲,1899年出生於上海一個窮苦家庭。父親靠拉黃包車掙錢,母親是替人家做粗活的娘姨。13歲那年,因父親病重,無法拉車,又需治病,無奈之下,向長三堂子(妓院)老闆借了300元錢,條件是將董竹君抵押給妓院做三年「清倌人」,但說好賣唱不賣身,只陪客人清談。像長三堂子這種高等妓院,姑娘未成年是不接客的。這倒不是老闆心善,是要等到姑娘唱紅了,接客時才能開出高價。

因為心情抑鬱,董竹君陪客時從來不笑。但她天生麗質,嗓音又好,水牌總是寫得滿滿的。一張局票唱一曲,堂子收一塊銀元。第一天晚上就有30張,後來逐日增加,客人不斷,成了青樓老闆的搖錢樹,經常要唱到嗓子嘶啞。

也是天賜姻緣。在這人來人往的堂子裡,董竹君在眾多的來客中相中了夏之時,而夏之時也為少女歌妓的容貌和歌喉所吸引。兩人一見鍾情,決定結為伴侶。夏之時提出為董竹君贖身,被董竹君拒絕,她要憑藉自己的力量逃離青樓。董竹君說:「我不是一件東西,不能讓你用錢來買,免得日後吵起架來,你說我是你買回來的。」「我嫁給你,條件有三,一不做小,二是必須送我到日本求學,三是將來你行報國之志我做賢內助。」

出逃當晚,董竹君支開看守,只穿了一套白色的內衣褲,跑到樓下,叫了一輛黃包車,一趟子拉到了日租界夏之時的居住處。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等到風頭過後,夏之時攜董竹君乘船前往日本,在東京郊區租了一幢小獨院,居住下來。董竹君每天搭高架電車進城,補習日文和學習各科知識;夏之時則一邊學習軍事,一邊繼續從事反袁活動,並加入了孫中山在東京組建的中華革命黨。

這一天,恰是初夏的一個傍晚,在家溫習功課的董竹君,突然耳聞一陣簫聲,吹奏的樂曲是愛爾蘭民歌《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她臨窗遙望,隱隱約約看見一個青年在遠處的橋上吹簫。此後每天傍晚,那婉轉動聽的簫聲就遠遠地傳送過來,董竹君就站在窗前側耳傾聽。夏之時有時也會來窗前一道聆聽,並稱讚說樂曲不錯。再後來,遠處橋上的男子不知去了何處,婉轉動聽的簫聲也從此消失,但那妙曼的旋律,卻永遠刻在了董竹君心底。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夏之時奉命從日本返川。第二年7月,護法戰爭爆發,受唐繼堯委任為四川靖國招討軍司令兼川東宣撫使,駐防合江、璧山、永川等縣。1919年,熊克武任四川總督,對川軍各部進行改編,令夏之時率部至成都,交出軍權後改任文職,授其為西昌道道尹。夏之時痛感時局動盪,名為護法,實為軍閥互鬥,搶奪地盤,遂無心仕途,決定辭職不就。1920年,呂超出任川軍總司令,仰慕夏之時的才能,邀請他擔任護法軍川西總司令。但夏亦不為所動,毅然退出軍政兩界,將目光轉向教育。

1921年,在余際唐、向傳義等人的幫助下,夏之時在包家巷創辦「錦江公學」(原址即現在的成都十四中學),並親任董事長,從此一心培育青年,為國家儲備人才。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夏之時與朱之洪、向楚、唐宗堯等致電國民政府,要求聲援華北,抵禦日寇,並請川軍出師殺敵。同年,夏之時與董竹君的婚姻,也因情感不合走到了盡頭。雖經朋友相勸,仍然無法挽回。

自此後,夏之時身居成都,董竹君則帶著子女回了上海。儘管天各一方,但畢竟夫妻一場,夏之時仍時時牽掛著對方,董竹君也間或會讓子女寫信問候他們的父親。夏之時離婚後,一直還希望董竹君能回心轉意,雙方破鏡重圓。從最初分居到正式離婚,6年過去了,夏之時看到董竹君已經不可能再回到他的身邊,這才跟一位名叫唐則吾的中學老師結婚,婚後又生下一個女兒夏國琪。抗戰中,成都多次遭受日機轟炸,頻率和強度僅次於重慶,夏之時考慮到家人安全,遂於1938年攜家眷回到故鄉合江定居。

從此,夏之時與軍政兩界再無往來,惟願修身養性,遠離政事,僅擔任過合江縣銀行名譽董事長這樣一個閒職,而以欣賞書畫文物自娛,並潛心學佛,曾出任合江縣佛教分會常務委員、法王寺佛學院院董。

1948年,夏之時聽說上海要發生戰爭,特地寫信給董竹君,要她回四川躲避兵災,並告知房間都已經為她安排妥當。董竹君讓兒子夏大明回信,告訴他不要擔心,且叮嚀他明哲保身,小心行事。

1949年合江「解放」,夏之時被委任為合江縣招撫委員會委員。1950年,土匪暴亂,受人民政府之命,夏之時寫信給匪首夏西夔,勸其反正,夏西夔見信後即率部投誠。

然而怎麼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鎮反運動中,夏之時卻被人誣告為匪患主謀,遭到逮捕,並於1950年10月6日,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的罪名,槍決於合江縣城關鎮,時年63歲。他的大哥、四弟,侄兒,也同被處決。

董竹君

也是這一年,董竹君在上海開辦的錦江飯店,成為接待外賓的高級賓館。在開辦錦江飯店的那些年間,董竹君一直以錦江飯店為據點,默默從事地下工作。

夏之時的歷史冤案,歷經37年方才得到糾正。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受上級指示,對夏之時案進行了認真複查,認定夏之時無罪,進而簽署判決書,為其平反昭雪,宣布恢復其辛亥革命功臣的榮譽。

董竹君離婚後從沒有對孩子們說過夏之時不好,只是說他脾氣暴躁;董竹君一直把她和夏之時的照片放在臥室床頭,直到1997年12月她98歲在北京逝世。

著名指揮家卞祖善回憶起一件事:董竹君讓小女兒打電話給卞先生,托他尋找《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的錄音帶。董竹君臨終的願望,是在舉行葬禮時,播放這首愛爾蘭民歌《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

「她用這首歌隱喻她是夏之時的夫人。她和夏之時經歷的風風雨雨、恩恩怨怨,最後還是要化解……」卞先生感慨地說,「她選用這首歌,是要給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2021-01-01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4/195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