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王亞法:戊戌返國記略 【重磅長文慎入】

作者:
我的意識流被觸發,想跟蔡英文總統說幾句話——中華民國沒有亡,只是偏安在台灣,就算是你們民進黨暫時得了勢,你們也沒有權力把"中華民國"的國號丟棄,她是未來中國還魂的軀殼。蘇聯死了可以回到俄國的軀殼裡去,中國也一樣,引用前文黃天才的話說,國民黨沒出息,你們可不能,你們應該把目光放遠大——中華民國的前途在大陸廣袤的土地上,不僅是這個小島。

一九四零年,日寇飛機發起對雲南各地的頻繁轟炸,目的是要切斷滇緬公路,阻止援華物資進入內地的通道。

這時候已經歷近七次西遷的同濟大學,眼看在昆明待不下去,準備尋找新的遷徙處所,經過研究,他們把目光鎖定在川南一帶,同時暫遷至雲南的國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也在醞釀搬遷新址,時任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傅斯年先生希望尋找一塊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正在戰亂頻仍,舉棋不定之時,消息傳到了川南的小縣城李莊,被一個叫羅南陔的人知道了。

羅南陔是國民黨李莊區的黨委書記。他飽讀詩書,舉止儒雅,是本地頗有名望的鄉紳,他立即聯絡了區長張官周(注意,國民黨並無區長一定是黨委書記的規定,他和黨國不同)、楊君惠、宛玉亭、范伯楷、楊明武、鄧雲陔、李清泉、江緒恢……全鎮鄉紳和名流,研究接納同濟大學來李莊避難的可能性。

會上雖然有人提出李莊乃彈丸之地,只有三千餘人口,恐無力接待二萬餘人的南遷隊伍。

最後在羅南陔,國家遇難,國人有責的說服下,取得一致同意,當即以李莊地方政府的名義,向民國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同濟大學等單位發出電文,電文由羅南陔草擬,全文十二個字:"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

電文發出後,同濟大學隨即派出專家前來考察,不久一錘定音。

同濟遷校的路線,是從川滇和滇黔公路入川,到瀘州後再轉船到李莊,一路山高水深,極盡艱險。值得一提的是,現今保存在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那批文物,也是通過這條路線運往李莊,安放在張家祠堂里的。

隨同濟大學一起遷往李莊的,還有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人類體質學研究所;國立中央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幾乎囊括了所有民國政府的文化機構。著名學者有:傅斯年、董作賓、吳定良、童第周、陶孟和、李濟、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費正清、吳文藻、謝冰心、王世襄、羅哲文、羅爾綱、吳孟超……當時的李莊名遐世界,所有的國際信件和包裹,只要寫上四川李莊的,都能收到……

感謝李莊,感謝羅南陔一行鄉紳,感謝李莊的百姓,是他們在國難當頭,民族生存的危急時刻,保護了我們民族的血脈。

敲鍵至此,我不由自主地肅立起敬,對屏幕上的李莊深深三鞠躬。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同濟大學和所有的中央單位回遷,告別了李莊。

回憶在這艱苦的五年時間裡,且不說傅斯年為缺糧少錢,四處向軍隊借糧的囧事,也不說梁思成在艱苦的環境下完成《中國建築史》的舊事,更不說林徽因"太太的客廳"的軼事,和她臥病治學的辛酸……

這批民族精英,在李莊六年間,發生的感人的故事可以車載船裝,不是我這篇小文所能記載的,但有一件事我不能不說,我不能不記:

一九五〇年年鎮反時,按新政權規定,區長以上的國民黨幹部均屬關殺對像。

曾任國民黨區分部書記的羅南陔,和國民政府李莊區區長張官周,以及國民政府李莊鎮長楊惠君等三人,首當其衝,成了新政權殺人立威的靶子——

行刑那天,鎮反工作小組結集了三百名貧下中農,手持木棍,立成兩行,幾個五花大綁的反革命份子,被押著從中間通過,被亂棍追打。血腥的是,未到刑場三名反革命分子已被打死,魂歸黃泉。

人死了,但是新政權還沒有放過他們,劊子手上前將死者拖往刑場,補打一槍,以完程序,接著準備按計劃,將死者綁在竹樁上,用麻布綁住屍體,撬開天靈蓋,挖去腦漿,灌上桐油,點三天三夜的天燈,示眾立威。誰知就在撬天靈蓋一霎那,突然天空烏雲翻滾,暴雨如注,劊子手害怕天公發怒,只得收埋死屍,草草收場。

讀者諸公,關於天公顯靈之事不可不信,我早年受共產黨唯物主義教育,不信鬼神,自到澳洲後,親自碰到兩件奇事,使我不得不信,世間有天人合一感應的存在。

九十年代前來澳洲的讀者一定還記得,心臟科專家張任謙醫生被害的往事,那天在ST.JIMMS教堂出殯,當牧師叫起棺時,天空突然烏雲翻密布,雨下如注,棺木抬出教堂後,忽又雨過天晴,陽光復照;另一件奇事,是我友趙燕昇兄的令堂往生,趙兄是孝子,在家祭弔,當主祭人喊起棺時,也頃刻間黑雲驟起,雨似瓢潑……若說世間無天人感應,何以會如此湊巧,一聲"起棺",即呼風喚雨,吾不信也!

回頭還說羅南陔一行被冤殺事,此等殘忍的殺人法,有勝於中國古時的剮刑,可惜當時國人閉塞,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吉尼斯記錄"的,否則一定可以登上榮榜。

二〇一〇年,有人提出,羅南陔是一介書生,對中央院校內遷有功,且無血債,要求平反。上級領導以"鎮反"是太祖所定,鐵案如山,不得動搖回答,切磋之下,最後以"開明紳士"含糊呼之。其實此類曠古冤案,七十年來,從邊遠山區到天安門廣場,從東海之濱到紅牆內外,何止千萬,若要昭雪,除非天塌。

老夫年邁體衰,老眊昏花,敲鍵不輟,旨在拋磚引玉,呼籲同齡道友,發揚當年胡適先生整理國故,"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的治學精神,啟發大家上網,上圖書館,上台北國史館,向陳舊的《傳記文學》,向破舊的故紙堆,向碩果僅存的遺老……找回我們民族的真實歷史——

責任編輯: 李安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1/198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