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中國嬌妻,開始狂割老外韭菜

圖源:ReelShort

「短劇的底層邏輯就是解決用戶碎片化和快速觀看內容的需求。這種需求是人類共通的,我們認為海外也會有市場,加上團隊成員此前在海外就擁有承制、流量投放等方面的人才資源,所以很自然地在做了國內短劇後,開始布局海外。」杭州灌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奕源告訴鹽財經記者,而他們從今年6月開始組建團隊布局海外業務,10月時自研的海外短劇產品GGTV就上線了,截至11月中旬註冊用戶數已突破150萬。

因此,如過江之鯽的承制團隊開始收劇本、找海外項目,試圖分得一杯羹。

頭部與中小腰部,冰火兩重天

無論國內國外,短劇出海賽道確實是從今年年中才開始走紅的。

data.ai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海外短劇應用下載量的爆發期則是從2023年5月開始,隨著 ReelShort開始在進行廣告投放推廣,熱門短劇應用在7月海外下載量直逼300萬,環比增長率超300%。

熱門短劇應用海外月度下載量增長趨勢/圖源:data.ai Intelligence

據海外短劇製片人葉忻回憶,今年5、6月,他接觸海外短劇項目時,了解到幾家比較頭部的平台都在開始布局海外市場,但身邊的同行還在研究國內短劇的賽道,勢頭很熱,鮮少有人提及短劇出海。

到下半年時,多個海外承制團隊告訴鹽財經記者,找上門的項目需求確實變得更多了。

上海凡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製片人諶秀峰在跟多個平台聊過出海合作後,也感慨大家的熱情很高,有些平台剛在做App,有一些則會很快上線,而凡酷文化從8月開始布局,僅3個月就已經有2部短劇在海外上線。

不過,在盧廣仲看來,目前海外短劇市場依舊屬於開荒階段,真正下場出錢做本土化短劇的還是背靠資本的頭部平台,剩下的基本在觀望,輕易不會拍攝,大多是收一些題材和製作適合海外市場的國內短劇給自家APP或者網站填充內容。

「目前海外短劇的商業模式還不是很成熟,拍攝成本又很高,實際給到承制團隊的項目需求並不算太多,很多小平台都在謹慎觀望。」盧廣仲說。

比起花大力氣和成本拍攝海外本土化短劇,中小腰部網文和短劇企業更傾向於把手頭的存量劇通過在海外上架的方式盤活。

專注網文、短劇出海平台的Vswork市場合伙人張珊珊告訴鹽財經記者,他們目前在谷歌上做了一個網站,專門放國內網文和短劇,目前已經上線幾百部短劇,感覺找上門利用AI技術翻譯、配音的項目較多,比起動輒十美金、幾十美金的本土化短劇,他們的短劇一部看完僅需要幾美元。

不過,張珊珊也指出,這種譯製短劇付費率較低,因此他們也在考慮拍攝本土化相關短劇。

中小腰部網文和短劇企業並非沒有釋放過本土化短劇拍攝需求,但往往因其預算有限,很難與海外承制方達成一致。影陌創意創始人鄧東籬就表示,通常,英國一部短劇承制市場價在6—8萬美金,而找上門的小平台可能只給到2—3萬美金的預算,連拍攝成本都難以覆蓋。

與之相對的是,公開資料顯示,目前ReelShort大約一個月更新兩部短劇,整個平台只有20多部短劇儲備;ShortTV目前每月更新海外拍攝短劇3—5部,目前累計更新10部。

ReelShort上最火的短劇劇集/圖源:ReelShort

而陳奕源告訴鹽財經記者,GGTV上目前包括國產短劇譯製版本在內有100多部,每個月自產20多部短劇,這個月有10部北美劇準備開拍,正在尋求合作。

某海外短劇從業者表示,其實海外短劇項目的需求相比國內是有限的,之所以媒體報導什麼華人導演檔期排到明年3月之後,是因為平台方更傾向於找有經驗的團隊,而這種團隊來回就幾家。

看起來海外短劇行業很熱火朝天,但實際乾的人就那麼多,項目需求和人才有限,觀望者更多。

是一門好生意嗎?

可以說,劇本、演員乃至拍攝都做到本土化才能吸引更多海外觀眾付費觀眾,已經成為海外短劇從業者的共識。但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投入成本,尤其是在商業模式並不明晰的當下海外短劇市場。

據多位從業者的反饋,鹽財經記者了解到,一部海外短劇的製作成本大概在10—15萬美金,根據不同地區有所浮動。

比如,英國比美國場地費要貴2—3倍,演員卻相對便宜一點;但有些精品本土化短劇成本可能是國內短劇的3倍,如果選擇在國內找外籍演員拍攝則可以控制在15萬美金以下。

但拍出來的本土化短劇海外觀眾是否買帳依舊是門玄學,不像國內有很清晰的用戶畫像和題材偏好,目前被驗證跑得比較好的題材依舊是「狼人題材」(狼人,西方民間傳說的一種獸人,其形象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種魔幻題材之中),比如最近爆火的狼人短劇《Alpha of Aberdeen》。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楓葉互動創始人賈毅表示,ReelShort出圈的同時,仍有70%的劇推不出去,他和團隊依舊擁有很強的爆款焦慮。

通常來說,拍過海外爆款劇的承制團隊更容易拍出下一部爆款劇,但由於海外短劇市場剛剛起步,懂海外觀眾口味的人才稀少,因此不少有經驗的團隊拍攝成本水漲船高。

諶秀峰表示:「尤其是紐約、洛杉磯這邊卷得很厲害,光爆款短劇導演個人的費用就已經上漲到2萬美金。」

除此之外,海外投流的高成本也令從業者們焦頭爛額。據了解,海外通道費較高,若通過Google配合APP,需要付給Google平台30%的成本。

諶秀峰補充道,加上投流,一部短劇在海外成本可能高達100萬人民幣,是國內的兩到三倍。

總體而言,現在的海外短劇仍處於燒錢交學費的階段。

之桃影視海外雙語導演黃銘宵表示,歐美觀眾所需的會絕對付費的短劇和國內短劇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產品,而很多人在傳播的時候會混為一談,這個是觀念會導致在落地中或者製作中的偏差,所以有些數據不會太好。

在盧廣仲看來,以上成本高的問題都是由於海外短劇工業化體系不成熟的問題。比如內容供給方面,海外能寫出本土化原汁原味短劇劇本的團隊太少,懂海外觀眾爽點和審美需求的承制團隊也很少,兩者恰恰是決定觀眾是否買帳的關鍵因素。

由中國公司製作的海外短劇的拍攝現場/圖源:九州文化

再比如投流成本高的問題,是因為國外投放各個平台的功能不夠完善。盧廣仲說:「投流投不好,數據很難好看,目前海外的各大渠道並不像國內擁有比較方便的投流功能,投手也少。」

也因此,平台定製的海外短劇折戟沙場是常事。據媒體報導,最誇張的時候國內某頭部平台連撲19部,甚至有平台一度虧了3000萬人民幣。

短劇出海的挑戰與出路

想在海外淘金並非易事,除了成本,眼下橫亘在玩家面前的依舊有不少挑戰。

首先是內容供給層面,包括編劇和拍攝兩個環節。

比如編劇,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編劇人才缺乏對海外文化環境、乃至英文的痛點,而培養海外編劇人才也需要時間,某海外短劇編劇就曾提到收到過面向海外的某狼人劇本,卻連最基本的alpha、beta和omega設定都不懂。

盧廣仲還提到,相對於國內短劇抓馬的情節節奏,海外觀眾對於劇情發展的合理性、邏輯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演員,是阻礙玩家們的另一項因素。

一方面,海外的演員成本相對國內幾百人民幣的價格確實更高昂;

另一方面,海外演員更注重生活,加班配合度更低,說好的8鐘點工作制,就算加錢他們也可能不願意熬夜加班,在效率方面可能會拖慢劇組進度。

據黃銘宵回憶,他們在歐洲拍攝短劇時,明顯感覺到現場效率不高,因為歐洲的派對文化,這邊劇組在咔擦咔擦拍攝,那邊歐洲人就你來我往咔咔開派對,一個小房子擠滿二三十個人。

海外劇導演閆佳穎在片場給外籍演員說戲/圖源:一條

此外,國外演員的演出意願問題也是一大難題。鄧東籬說:「像短劇其實節奏快,劇情抓馬,表演要求比較誇張,而我們去找英國演員,他們就不太想演,覺得這東西低俗。」

然後是播放平台的問題。

國內的短劇其實是以小程序居多,打開方式更便捷,像抖音、快手等用戶基數龐大的app也擁有相應的頻道和付費鏈路。

而海外沒有小程序生態,大多數海外網友其實還停留常使用谷歌搜尋引擎的情況,他們如果想觀看短劇,必須進入應用商店下載註冊後付費解鎖,而目前大部分海外短劇app存量劇數量有限,很難長時間留住用戶。

大多數海外網友如果想觀看短劇,必須進入應用商店下載註冊後付費解鎖

除了高舉高打的本土化拍攝方式,國內也有一批積攢了大量小說IP和短劇成品劇的公司,他們則面臨著缺乏海外上劇平台,以及聲話翻譯、換臉等訴求。「適配的語種多少直接關係到這部劇的市場有多大,而且得讓聲音接近真人發音,不能出戲。」陳奕源說。

在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看來,短劇其實還是瞄準了人性中貪婪、脆弱和關心的一些基本訴求,在國內已驗證的情況下,在海外應該是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不過企業還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內容、營運和布局方式,才有可能真正在海外市場分得蛋糕。

短劇出海能成功複製國內的盛景,成為一門造富的新興好生意嗎?

站在當下,沒有人能篤定地回答這一問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短劇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前仆後繼入局的人們,如同掘金者一般,孜孜不倦地在海外「韭菜市場」收割,都許願自己就是那個一夜暴富的幸運兒。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鹽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6/199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