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2024,努力讓自由變成我們的日常呼吸

作者:
權不是別的,就是尊重人的自由和權利。 讓個體的創造性,充分發揮,讓個體與個體,自由結合為公司、公益組織,於是,才有財富的充分涌流,有了人與人的志趣相投,有了公民社會。 爭取自由,它不是犧牲,不需要猛吸一口氣,不需要安排身前身後事。它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我們的日常。 它只需要我們帶有一點意識,望前走一小步。十億人的一小步,每天的一小步,能給這個國家的自由,能給我們自己的自由,帶來質的變化。 當然,不僅僅是財富。更是中國人慢慢重新獲得人的尊嚴,活得自由,活的更像個人。

自由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自己。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國家的人民需要什麼,要解決的癥結在哪裡。

1970年代末,僅僅是「允許」了小崗村村民冒死的分田單幹,中國人很快就從饑荒中走了出來,過上了吃飽飯的日子。

這不是誰的恩賜,是中國農民被逼到絕境後,舍了性命,闖出來的一條路。

尊重農民種田的自由,回歸常識之路。

這條自由之路,擴展到個體戶,擴展到私營企業,有了「雙軌制」,擴展到價格由供求決定,擴展到國企「抓大放小」的改革,於是,有了市場經濟。

有了思想的萬馬奔騰,有了學生和社會對腐敗「潤滑劑」的深惡痛絕。

中間,經歷了慘痛的風波,以及1992年的改革開放重啟。

隨後,有了2001年加入WTO,有了中國製造。

然後,有了人權入憲。

權不是別的,就是尊重人的自由和權利。

讓個體的創造性,充分發揮,讓個體與個體,自由結合為公司、公益組織,於是,才有財富的充分涌流,有了人與人的志趣相投,有了公民社會。

當然,不僅僅是財富。更是中國人慢慢重新獲得人的尊嚴,活得自由,活的更像個人。

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是城鄉二元體制的一個標誌。

以一個年輕的生命為代價,收容審查制度被廢除了,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初步獲得了遷徙的權利。

然後是2008年汶川地震。

短暫震驚後,很多很多人停下手中工作,停下正在行駛的車輛,眼淚止不住地流。

那麼多的社會組織,出錢出力,自發前往災區。對豆腐渣工程的質疑,鋪天蓋地。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那樣的共同體感,不需要任何說教,純然從每個中國人的內心噴涌而出。

這也是自由。

自由不僅僅是權利,也是關愛,是仁義,是惻隱,是憐憫。

這種爭取自由的歷程,當然遠遠沒有完成。

什麼時候開始,不知道具體是誰劃出了一條線。說,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說。

什麼時候開始,攝影頭越來越多,原本生龍活虎的個體,慢慢變成麻木不仁的木頭人。

什麼時候開始,說幾句常識,不斷有人好心提醒你,這個危險,那個可怕。

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舉報老師課堂上有「不當言論」。

什麼時候開始,一個行業因為一張A4紙,就可能遭遇重大打擊,甚至滅頂之災。

什麼時候開始,法律上並未宣布公共安全的緊急狀態,公民的私宅卻可能被破門而入。

什麼時候開始,潤學成為華夏大地上的顯學。

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這也不是這片土地的未來。

個人的未來在於自由,這片土地的未來在於法治和民主。

自由主義者說,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祖國。但是馬上就有徐復觀這樣人站出來說,我不甘心僅僅做一個自由主義者。

他還對傳統的天道,對「士」的身份有認同。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來融合古今,來貫通中西,推動華夏民族走出歷史三峽,「接著講」出中華文明的新生命。

這個「新生命」,絕對不是秦制的升級版。

恰恰相反。這個新生命,要解開「聖」、「君」、「父」之間的複雜紐結,解開「道的錯置」。

君不是「聖君」,更不是「君父」。「君」是一個委託性的連接,它要從孟子的「民貴君輕社稷次之」「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中汲取智慧,也要繼承孫文重新高揚的「天下為公」的遺志,更有洛克、托克維爾的契約論、權力分立的思想,英美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等諸多現代國家的實踐的加持。

惟有如此,才會在自由的地基上,生長出師道尊嚴,生長出父子親情,而不擔心被舉報、被從根子上損害。

中國人才會重新找到自己文化的根脈,才能繼續敞開心胸,溝通、對話「信、望、愛」的一神教信仰。甚至孕育出像禪宗一樣的,美妙絕倫的新文化物種。

中西的價值觀,才可能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在國內,中國人才有更豐富和立體的自由;

在國際,中美、中歐才能找到更豐富和真實對話空間;

大陸和台灣,才能更好地對話,逐漸找到和平相處,甚至和平統一之路。

中國人民才能和中國這個國家一起,在這個地球上,在文明和民族之林里,在這個宇宙間,真正站起來。

人工智慧和矽基生命的時代,我們才可能倖存出新的生命和人類尊嚴。

所以,爭取自由,是1970年代末以來,是1949年以來,是1911年以來,甚至,是自有中華文明、中華民族以來,我們要百折不撓、前赴後繼爭取的目標。

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責任,也是我們不得不直面的天命。

它很難,但不遠。

孔子說,吾欲仁,斯仁至矣。

自由意志,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它每一刻都存在。

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發一句清醒的評論,給為眾人抱薪者點一個贊,這不需要太多勇氣。

爭取自由,它不是犧牲,不需要猛吸一口氣,不需要安排身前身後事。它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我們的日常。

它只需要我們帶有一點意識,望前走一小步。

十億人的一小步,每天的一小步,能給這個國家的自由,能給我們自己的自由,帶來質的變化。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貓頭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4/199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