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趙曉:沒有荷蘭,世界將會怎樣?

作者:
我在荷蘭遊歷,有一種聖經從書上走到地上的感覺——這種感覺,以前只在以色列有過。從倫勃朗的深邃光影、維米爾的靜謐窗光,到高科技潔白無塵的晶圓廠,荷蘭始終讓世界看到:偉大不在於疆域,而在於價值觀與制度的外溢力也就是"國家之道"。正因為有荷蘭,這艘駛出北海的小舟,世界才擁有了共和的風帆、金融的羅盤、科技的引擎、思想的火種與信仰的燈塔。若少了它,現代文明至少要晚到幾個世紀,或許更不完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國不在大,有道則靈"。這句話用在荷蘭身上,可謂當之無愧。當我即將離開這片低地之國,回望北海的咸風,我不禁設想:如果沒有荷蘭,我們今天的世界還會是現在的模樣嗎?讓我們從它帶給世界的最具震撼的現代成果談起,再追溯那股深藏的精神源流。

一、沒有荷蘭,就沒有現代共和國的範式

1581年《脫離宣言》拉開荷蘭共和國的序幕,率先打破"君權神授"的鐵律——一個由省議會和民兵維護的代議共和體,證明了權力可以來自公民與契約而非王室血統。它不僅為英格蘭1688年的"光榮革命"提供了現實模板,也為日後美國開國者描繪憲政藍圖時提供了借鑑。荷蘭人用實際行動昭示:自由與法治在一個小國萌芽後,是如何影響了整個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政治文明。

二、沒有荷蘭,就沒有全球資本與貿易秩序

1602年,荷蘭人將冒險家的合夥制寫進法治框架,成立世界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VOC),並在阿姆斯特丹架起史上首家證券交易所。此舉讓財富第一次可以切割成可流通的股份,風險可轉嫁、利潤可共享,資本跨海遷徙成了常態。從華爾街到倫敦金融城,現代資本市場的每一次開盤聲都在迴響那記17世紀的木槌。不像蒙古帝國的擴張主要依賴軍事暴力,荷蘭的全球影響源自貿易、制度、技術與金融體系的外溢,其"海上馬車夫"地位真正將全球經濟首次連接為一個統一網絡。

三、沒有荷蘭,就沒有今日如日中天的人工智慧技術革命

在21世紀,全球所有3nm及以下製程晶片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台"荷蘭造"——ASML的 EUV光刻機,每台價值逾4億美元、獨步全球,精度以奈米計算,為人工智慧、大模型、量子計算的硬體底座持續升級。更別忘了,這片不到兩千萬人的土地已誕生21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丁伯根),以科研實力證明:"小國"可以成為"大國"的引擎。

四、沒有荷蘭,就少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藝術與視覺文明

荷蘭繪畫不只是藝術,而是一種文明的眼睛。從倫勃朗《夜巡》中守護正義的市民形象,到維米爾窗邊女子所代表的日常神聖,再到林布蘭《猶太新娘》中充滿憐愛與人性光輝的凝視,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既是信仰的延伸,也是市民社會精神的寫照。荷蘭把神聖拉進了人間,讓"人的尊嚴"第一次在畫布上如此真實、如此光輝。

五、沒有荷蘭,就沒有對"宗教自由"與"出版自由"的文明定義

在17世紀,當法國胡格諾派被屠殺、英國清教徒被迫害之時,荷蘭張開雙臂接納他們。阿姆斯特丹不僅成為歐洲金融中心,也成為宗教與思想難民的避風港。斯賓諾莎在此出版神學批評,笛卡爾在此完成哲學巨著,《聖經》也在此以多種語言廣為傳播。沒有荷蘭,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思想自由與憲政精神的萌芽期。

六、沒有荷蘭,就沒有今天的英國和美國,以及今天的世界格局與秩序

1688年,橙色的威廉三世率領荷蘭艦隊橫渡英吉利海峽,被擁立為英格蘭國王。他帶去的不只是兵力,更是一整套加爾文主義驅動的憲政理念。英國的"光榮革命"建立了現代議會制政府,而美國的清教徒社會則深受荷蘭自由傳統影響。沒有荷蘭,就沒有新教化英國以及現代憲政英國;沒有憲政英國,就沒有以契約、自由、個人責任為核心精神的美國。今日西方文明的主幹,源頭竟然都可追溯到這片勇敢的低地,而世界格局與秩序的鑄成,也只因這塊神奇的低地。

七、探求荷蘭成功之魂:新教信仰是內在發動機

這一切成就,並非偶然。16世紀的加爾文主義在尼德蘭深耕,塑造了"人人面對上帝"的平等觀與"天職"倫理。凱波爾提出的"領域主權"理論,主張家庭、教育、國家、經濟等各自獨立、互相制衡,為荷蘭社會提供了制度與價值的雙重潤滑劑。正是這種既敬虔又務實的信仰,讓荷蘭敢於衝破王權,也敢於讓資本與創新自由流動。

八、荷蘭→英國→美國:新教與現代文明的三代接力

荷蘭是第一個新教國家,第一個憲政民主國家,第一個全球性大國,而因為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的助力,英國"光榮革命"成功——從此奠立了英國新教化、憲政根基以及海上霸權;再經"五月花號"與清教徒,政治與宗教自由漂洋過海,孕育出美利堅合眾國。就現代文明與新教文明而言,荷蘭猶如祖父,英國好比兒子,美國則是孫子。祖孫三代攜"自治—契約—創新"之道,領導並影響世界至今已經五百年。

九、結語:風起低地,浪卷全球

我在荷蘭遊歷,有一種聖經從書上走到地上的感覺——這種感覺,以前只在以色列有過。從倫勃朗的深邃光影、維米爾的靜謐窗光,到高科技潔白無塵的晶圓廠,荷蘭始終讓世界看到:偉大不在於疆域,而在於價值觀與制度的外溢力也就是"國家之道"。正因為有荷蘭,這艘駛出北海的小舟,世界才擁有了共和的風帆、金融的羅盤、科技的引擎、思想的火種與信仰的燈塔。若少了它,現代文明至少要晚到幾個世紀,或許更不完整。

謹以此篇,獻給這片勇敢的低地,一個因基督而轉化、要向全地作見證的偉大國家!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722/225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