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袁斌:中共每月補貼300元育兒費 民眾譏諷

作者:
政策設計者仍然活在「生育問題=不願生孩子」的邏輯里,卻沒看到——年輕人是不願結婚,不敢談戀愛,連養自己都成問題。「先補貼單身人群、再補貼結婚人群,最後才是生娃人群」,一位網友的層層推進邏輯,比官方方案更貼近實際。結婚率斷崖式下跌、生育年齡持續推遲、生育觀念徹底轉變,官方想靠「撒錢育兒」來解決人口危機,未免太過天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民智的傲慢低估。

中共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的現金育兒補貼制度(示意圖)

2025年7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宣布自明年起,每個三周歲以下的合法出生兒童,每年可領取3600元育兒補貼,總額預計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共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的現金育兒補貼制度。

但網絡評論區里,冷嘲熱諷卻比比皆是。

有網民直言:「韭菜不夠了,終於開始施肥了。」

更有人諷刺:「以前多生交的社會撫養費是不是得退了?」

每月補貼300元,連孩子都餵不飽

3600元一年,平均每月300元,就算是養活個嬰兒的基本所需都遠遠不夠,連一罐優質奶粉都買不了,更別說鼓勵生育了。無怪乎有人諷刺道:「每個月3600還差不多吧,一個月300夠幹啥?」

房子、教育、醫療、托育、假期、女性職場保障……中共一個月只拿出300元,就想打發民眾重新走進生育陷阱,不免令人感到一種寒酸甚至諷刺的輕蔑。

這不是補貼,這是噱頭,是一次註定高開低走的「政策宣傳秀」。

「韭菜施肥論」:民眾對中共動機早已看穿

在微博、小紅書和推特上,最常見的評論關鍵詞,不是「感動」,而是「韭菜」。

「給韭菜施點肥」,這句調侃精準揭露了中共的真實邏輯:人口,不是生命個體的延續,而是政權機器下的「資源儲備」;民眾,不是國家的主體,而是供其統治、納稅、服從的「生產工具」。

如今人口危機逼近、養老系統吃緊、消費萎靡、經濟增長難以為繼,中共才意識到,韭菜割得太狠了,現在長不出來了。於是,哪怕再不情願,也得施點肥,哪怕這點肥連根須都餵不飽。

補貼難落實,信任難修復,危機難逆轉

這300億的補貼能否真正發到基層,是個大大的問號。如今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縣級財政靠賣地續命,地賣不動,債還不起,靠什麼發錢?

更別提戶籍制度的壁壘,政策落實到基層慢如蝸牛,偏遠地區很可能申領無門。

而更深層的問題是,在社會信任全面崩塌的語境中,誰還敢信官方的話?中共從「計劃生育」到「鼓勵多生」,幾十年內政策急轉彎,卻從未向人民正式道歉。從人是「負擔」到人是「紅利」,一紙政令就想改寫人們對體制的恐懼和不信任,這是天方夜譚。

強推計劃生育的「社會撫養費」罰款,尚未有人問責;鼓勵生三孩時,配套裝務卻連影子都沒有。現在突然發點補貼,難不成又是一次「割新韭菜」的套路?一位網民冷笑:「生育不是三年的項目。」正好打臉這場三年補貼制的短線政策賭博。

不補貼單身與結婚人群的策略性失明

政策設計者仍然活在「生育問題=不願生孩子」的邏輯里,卻沒看到——年輕人是不願結婚,不敢談戀愛,連養自己都成問題。

「先補貼單身人群、再補貼結婚人群,最後才是生娃人群」,一位網友的層層推進邏輯,比官方方案更貼近實際。結婚率斷崖式下跌、生育年齡持續推遲、生育觀念徹底轉變,官方想靠「撒錢育兒」來解決人口危機,未免太過天真。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民智的傲慢低估。

在人口危機日趨嚴重的大背景下,儘管中共不得不從「收割韭菜」變為「施肥韭菜」,但施得太晚、太薄、太虛偽。韭菜不是不肯長,是不想再長在這片土地上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01/225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