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熱血沖頭!中國各地土匪式打劫 結果令人傻眼

—孫立平|你可真行:大自然的風光,圈起來收費,最後還能賠一大筆錢

作者:

不知經過多少年的演變,多少年的滄桑巨變,在我們的地球上形成了諸多的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觀。遠的不說,就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人們就可以信手拈來:桂林山水、黃山奇觀、雲南石林、張掖丹霞、雲南石林、長白山天池、黃果樹瀑布、雅魯藏布大峽谷等等,數不勝數。多少年來,這些奇觀美景,沒有人說這是屬於誰的,也沒有人能夠說,你想看看,我要收錢。你是富人也好,窮人也罷,別的沒辦法,但看一眼這些風景,大家還是平等的。但不知道從哪一天起,這些景觀有了歸屬,可以圈起來收錢了。但有些景觀的規模實在太大,想不讓別人看,想不讓不花錢的人看,著實有點不容易,於是乾脆就用圍牆圍起來。2023年,陝西側壺口瀑布沿線修建500餘米"安全牆",遮擋遊客在外圍觀瀑的視線;四川、雲南兩省共管的瀘沽湖景區長期在 S307省道設卡,要求過境車輛先購買70元門票,簽署協議後限時退費;梅里雪山景區在國道旁修建圍牆遮擋觀景視線,強制遊客購票進入觀景台,等等等等。當然,理由也冠冕堂皇,概括地說無非是保護與開發。這個下面再說,先說更奇葩的:大自然的饋贈,你給圈起來收錢,有的還賠得一塌糊塗。這裡就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前一段時間,上市公司張家界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張家界預計虧損約-3000至-3600萬元。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張家界已連續5年虧損,股票證券簡稱也已變更為"ST張家界"。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張家界的門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武陵源景區)‌全票‌:165元/人;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全票‌:278元/人(含上下山索道及接駁車);大峽谷玻璃橋‌門票‌:138元/人(單獨玻璃橋體驗)(網友糾正:景區門票是市里和張管局的,和公司無關。感謝)。‌‌所以有人說,這都能給弄得虧損,還有什麼不能虧損的呢?

大幅度的虧損,當然是其來有自。根據公司年報及有關報導,張家界的嚴重虧損,主要是因大筆投資建設大庸古城所致。當年也許是熱血上頭,公司投資了20億多億元打造大庸古城。現在,這座古城不僅淪為"空城",還造成10.79億元的虧損,使得母公司張家界幾乎面臨破產。

公司負責人也承認,大庸古城是"跟風了":看人家古城古鎮搞得好,總認為自己造一個出來,我也可能營運得好。結果是事與願違。這個事情,至少可以引起我們如下幾點思考。第一,不能把大自然的風光作為誰的私有財產。有一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我本來想查查這話是誰最早說的,結果,度娘告訴我,這是古代打劫的時候說的話。真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第二,這裡確實有個保護與開發的問題,但不能就此成為牟利的工具。古代的時候,經濟和交通的條件差,除了李白這樣少數的文人墨客之外,還沒有旅遊的概念,那時人們對自然景觀不會產生大的影響。而現在不同了,遊人太多,確實可能對景觀造成影響。因此,對有些自然景觀進行保護確實是必要的。但這種保護,主要是政府的責任,費用包括在稅收當中。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做法雖然也不盡相同,但以此牟利是極為少見的。第三,很多投資和開發,往往是拍腦門式的決策。浙江某古村落把周邊梯田圈起來收費,結果遊客銳減,村裡的農家樂倒閉了一半,到頭來門票收入還不夠賠償商戶損失。反觀德國國家公園,堅持免費開放,卻通過引導露營、徒步等體驗項目,帶動周邊產業年收入達21億歐元。其實,很多類似的爛尾與虧損,都是拍腦門式決策的結果。說到底,大自然從不需要人類"圈起來保護",真正需要約束的是人類的貪婪。那些巍峨的山峰、清澈的湖泊,不是某些人斂財的工具,而是需要世代守護的遺產。把大自然還給自然,讓公眾親近公眾的資源,這才是對待大自然最明智的態度。如果有了發展經濟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大家生活得更幸福一點的前提,上面的道理是不難想通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力平坐看雲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20/226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