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思想類的書籍,一定要讀已經逝去的作者。如果這句話有例外,那一定非95歲的黑人思想家托馬斯·索維爾莫屬。
諾獎得主弗里德曼稱讚:「索維爾是罕見的理性之光。」哈耶克將索維爾的作品列為「必讀好書」,並稱讚說:「他有一項獨一無二的本領,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非常具體和現實的討論。」
在當代思想家中,若論洞察之深刻、價值之純粹、邏輯之嚴密、文筆之犀利,索維爾不僅在黑人中無出其右,即便在西方歷史上也屬鳳毛麟角。
索維爾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為了展示其思想精髓及人格魅力,我們精心整理了他的一些金句,以饗讀者。
財富、貧窮與政治
人不是隨意擺放的棋子
索維爾回憶,他在30歲前一直是堅定的烏托邦主義者。但是在聯邦政府實習期間,他發現最低工資法案竟然導致更多工人失業。於是他開始系統反思烏托邦主義,最終毅然轉向市場經濟。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財富、貧窮與政治》等作品中,他不僅毫不留情地批判「好大喜功卻帶來巨大災難」的政客,更挖掘了這些政治現象的思想根源。
01,最基本的問題不是什麼最好,而是由誰來決定什麼最好。
02,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時,犯錯是容易的,堅持錯誤也很容易。
03,那些總是指責私營部門「貪婪」的人,幾乎從不指責政府貪婪,不管政府做了什麼。
04,如果政客停止干預他們並不懂的事,那麼,政府規模的縮減幅度要比兩黨的任何主張大得多。
05,如果你想從政客那裡得到快速而簡單的答案,無論你支持哪個政黨,肯定會有人提供這種答案。歷史會告訴你,這種答案的後果是什麼。但是如果你不想費心去讀歷史,你可以等著重溫歷史上的災難。
06,有讀者建議,應該在4月16日舉行選舉,也就是我們繳納所得稅的第二天。這是為數不多可能阻止政客大手大腳花錢的事情之一。
07,經濟學的第一課是稀缺性: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完全滿足所有人的願望。而政治學的第一課,則是無視經濟學的第一課。
08,那些希望掏空我們的腰包並想駕馭我們的人,發現了一條神奇的公式:慫恿我們嫉妒他人或對他人憤怒,這樣,我們就會不斷地上交我們的金錢和自由。
09,那些隨意談論再分配的人,往往把人看成是惰性的物體,為了實現某種宏大的計劃,可以將它們隨意擺放,就像棋盤上的棋子。然而,大眾採取的對策,常常導致相反的後果。
知識
理解人類的局限是智慧的開端
索維爾認為,知識分子的聖化構想、辭令技巧和媚權媚俗,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為此,他在《知識分子與社會》等作品中,揭露了盧梭、羅素、蕭伯納、喬姆斯基等著名知識分子,甚至列出一份「有毒知識分子的黑名單」。
10,認識自己的無知,需要相當程度的知識。
11,知識分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常常忘記自己不是上帝。
12,知識分子有一種讓人驚訝的特權,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極度愚蠢,卻不用為後果負責。」
13,在民主國家,我們過去總是擔心未受教育者的無知。今天,我們卻不得不擔心擁有大學學位之人的無知。
14,集中權力要比集中知識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社會工程會適得其反,如此多的獨裁者會把他們的國家帶往災難。
15,那些為自己有想法而自豪的人往往不明白,只有經過現實生活的「過濾」,我們才知道這些想法是對是錯。實際上,大多數想法證明是錯的。
16,多年來,教育水平下滑的一個可怕跡象是,太多的人無法提出條理清晰的論點。他們會發泄情緒、質疑別人的動機、做出大膽的斷言、重複宣傳口號——除了運用理性,他們什麼都會。
觀念的衝突
左右之爭其實是道德觀念之爭
索維爾敢於直面最尖銳、最重大的公共議題,他對「黑命貴」「多元文化」等西方政治正確的批評直言不諱、令人生畏。美國保守派稱他為「孤獨的自由鬥士」。然而,他從來不以口號或情緒取勝,而是以淵博的知識、嚴謹的論證、翔實的數據,揭露對手的邏輯悖論和道德陷阱。
17,試圖和那些在無知中享受道德優越感的人擺事實、講道理,通常是白費口舌。
18,許多政治左派陶醉於他們的美好願景,卻看不到他們正在現實世界製造的醜陋現實。
19,政治左派似乎認為,經濟政策議題是檢驗你的人品的試金石,而不是那種是否可行的事實問題。
20,在學術圈,多樣性意味著黑人左派、白人左派、女性左派、拉美裔左派。人口的多樣性掩蓋了意識形態的一致性。
21,無論政治左派的意識形態或修辭是什麼,他們在世界各地的議程一向是:代替別人做決定,並管制他人的生活。
22,把人們領進依附和不滿的死胡同,可能無助於改善他們的處境,但那些把自己打扮成「被壓迫者之友」的人,卻可以名利雙收。
23,儘管左派的大詞是「同情」,不過,他們的主要議程卻是製造「依附」。吃政府救濟的人越多,左派得到的選票就越多,也就能進一步擴大福利國家。
24,我們毫不奇怪地發現:為了生存,左派扎推到一些機構,在那裡,理念未必需要行得通。不論左派人士如何談論同情心,他們對納稅人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25,政治左派始終不明白,如果你給了政府足夠的權力去創造「社會正義」,那麼你就給了它足夠的權力去創造專制。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因為忽視了這個簡單的事實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26,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件事讓人苦樂參半,那就是你意識到自己年輕時錯得多麼離譜。年輕時,我也是政治左派,當時,我以為左派是普通人的代言人。然而,事實遠非如此。
27,正如過去許多人警告過的那樣,自由不可能一下子公開地消失。它更有可能被金光閃閃的承諾和高尚的理念一點一滴地侵蝕
正義悖論
當正義蛻變成「社會正義」反而帶來巨大的不公
《社會正義的謬誤》是索維爾最新作品,凝聚了他畢生思想的精華。該書延續索維爾一貫的風格,直指那些深陷正義謬誤、帶來巨大災難的人:將「權利平等」偷換成「機會平等」;將家庭、教育問題包裝成種族問題;將大眾視為任人擺布的棋子……
28,那些聲稱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從未解釋過,為何這些文化的後果卻是如此的不平等。
29,「多元文化主義」歸結起來就是,你可以讚美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你不可以批評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
30,「民權」過去指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但現在一些人習慣了特殊待遇,以至於平等對待被視為歧視。
31,嫉妒,從前被視為七宗罪之一,後來它被冠以「社會正義」的新名號,就成了最受欽佩的美德之一。
32,我實在不能理解,那些認為各行各業都該有少數族裔代表的人,卻為保守主義運動也有黑人代表而煩惱。
33,黑人家庭挺過了數個世紀的奴隸制、數代人的種族隔離,但是,隨著自由派所主張的福利國家的擴張,這些家庭已經瓦解。
34,自奴隸制結束以來,從來沒有像現代福利國家(無論是在西歐還是在美國)這樣,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自己有權享受別人的成果。
35,我們這個時代最危險的趨勢之一,便是通過制定「仇恨言論」法,使得講真話成為「社交上不可接受的」乃至「非法的」。
36,儘管媒體和學術界都虔誠地談論「寬容」,但在我們的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裡,對那些挑戰政治正確教條的人,則毫無寬容可言。
......
他出身黑人底層
卻成為當代第一智者
1930年6月30日,托馬斯·索維爾生於一個南方黑人家庭,是家裡第五個孩子。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靠給人幫傭維生,無力再養活他,於是姨姥姥收養了他。當時的美國實行種族隔離,因此他的童年生活非常封閉,甚至不知道金色是一種發色。
9歲時,索維爾全家搬到紐約市哈萊姆區,那是充滿貧窮與罪惡的黑人社區。但索維爾聰明好學,是全家唯一的小學畢業生,他考上了著名的史蒂文森高中。17歲因貧困輟學,做過送貨員、車間工人等多種工作。
21歲時朝鮮戰爭爆發,他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兼職攝影師。退伍後,他從一家黑人夜校考上哈佛大學,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深造。他師從過的斯蒂格勒、弗里德曼、哈耶克,後來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索維爾回憶,他在30歲之前,一直是一名堅定的烏托邦主義者。但是在聯邦政府實習期間,他發現最低工資法案竟然導致更多工人失業。於是他開始系統反思烏托邦主義,最終毅然轉向市場經濟。
卓越的天分、豐富的經歷、大師的相伴,加上高產的寫作,使索維爾獲得巨大的影響力,成為舉足輕重的經濟學家、歷史學者、政治學家和社會評論大師。
在當代思想家中,若論洞察之深刻、價值之純粹、邏輯之嚴密、文筆之犀利,索維爾不僅在黑人中無出其右,即便在整個西方思想界也屬鳳毛麟角。
早在美國全面左轉之前,他就一直激烈抨擊「黑命貴」、「多元文化」等西方政治正確,因此成為左派眼中的頭號「黑奸」。比如1987年,他為了支持里根總統和博克法官,在參議院出席作證時,他說「賦予黑人法律的特權,就是葬送黑人的未來」。

▲黑命貴運動
他的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卻從不以口號或情緒取勝,而是以淵博的知識、嚴謹的論證、翔實的數據,揭露對手的邏輯悖論和道德陷阱。
美國保守派稱他是「孤獨的思想勇士」,「思想的勇士、寫作的紳士」。
他的作品直面最尖銳
最重大的公共議題
索維爾敢於直面最尖銳、最重大的公共議題,因此他的批評總是直言不諱、令人生畏。
在《歧視與不平等》中,他抨擊「文化無高低」:「那些聲稱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從未解釋過,為何這些文化的後果卻是如此的不平等。」
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中,他抨擊烏托邦情結:「經濟學的第一課是稀缺性,任何東西都無法完全滿足所有需要它的人。但政治的第一課,就是無視經濟學的第一課。」
他對知識精英的批評尤其劇烈,在其世界名著《知識分子與社會》中,他抨擊羅素、薩特、蕭伯納、羅曼·羅蘭、喬姆斯基等著名知識分子:「他們有一種讓人驚訝的特權,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極度愚蠢,卻不用為其後果負責。」

清華大學教授、社會學者郭Y華評價:「索維爾的書是精英自戀的醒腦良藥、致命自負的免疫配方。」
對那些「夢想改天換地卻帶來巨大災難」的政客,索維爾更是毫不留情:「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時,犯錯是容易的,堅持錯誤也很容易。」
這本《社會正義的謬誤》延續索維爾一貫的風格,抨擊那些「深陷正義幻覺、帶來巨大災難」的人——他們以「機會平等」抹殺權利平等、規則平等;將家庭、教育問題包裝成種族問題;將大眾視為棋子,隨意擺弄;懷揣拯救蒼生的偉大使命,卻無視自己的知識盲區……
美國歷史學者維克托·戴維斯·漢森評價:六十年多來,托馬斯·索維爾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學術造詣,挑戰了諸多進步經濟學的假設。如今,他將自己大量的學術論文和著作加以總結,聚焦於當今流行的覺醒社會正義話題。這是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鐘,警示我們當前關於受害者心態和缺乏公平的刺耳言論大多既無歷史依據,也缺乏經濟數據支撐。
《社會正義謬誤》
索維爾畢生思想的結晶
索維爾著作等身,然而長期以來,他一直缺少一本「總綱」式的作品——就像哈耶克晚年的作品《致命的自負》。這本《社會正義謬誤》只有200多頁,其章節卻凝聚了索維爾畢生思想的精華:
「機會平等謬誤」是《財富、貧窮與政治》的理論精華;「種族謬誤」是《移民與文化》的內容精髓;「棋子謬誤」是《政治學思維方式》的核心理論;「知識謬誤」則是《知識分子與社會》中的「聖化構想」……
《華爾街日報》推薦:索維爾博士的這本書一如既往地令人振奮,它以事實和邏輯打破了傳統觀念和假設,清晰地解釋了世界的真實運作方式。讀完本書,你將擁有智識上的武器、事實上的支持,反對謬誤,並抵制生活中的很多危險方向。
總之,索維爾的這本新書非常值得一讀。先知書店有幸獲得搶先發售,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一鍵收藏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