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磯資深中醫師黃錦君根據當季天氣乾燥的特點,提醒飲食宜忌,特別推薦了一些常見的健康養生食物。(本人提供)
按照中國傳統中醫的養生理論,進入11月的南加州又到了秋冬養陰養肺的時節。洛杉磯資深中醫師黃錦君根據當季天氣乾燥的特點,提醒飲食宜忌,特別推薦了一些常見的健康養生食物。
黃錦君醫師是「黃氏一針通」療法發明人。她介紹,《黃帝內經》認為,肺通於秋氣。肺部嬌嫩,而秋高氣躁,易傷到肺部,所以養肺是秋季養生的關鍵時節。
秋季飲食禁忌:咖啡、酒、辣椒
養肺可採取調節作息、食療、藥補、針灸等多種方法。傳統中醫強調藥食同源,很多日常食物具備天然功效,尤其是那些順應季節在秋季自然成熟的食物,更有助於促進肺部在秋季的健康。但黃醫師看到很多人在秋天卻常常吃錯一種食物——辣椒。
她介紹,外面的餐館往往是四川餐館比較火,食客們幾乎全是年輕人,吃得滿頭大汗。現在年輕人幾乎是無辣不歡。
「但是,我跟你講,秋天是最不應該吃辣的,包括喝酒。」黃錦君解釋說,按照中藥「性味歸經」之說,辣椒性熱味辛,有發散作用,過量食用引發排汗,會導致津液外放,傷及秋天本來就需要更多津液來滋補的肺臟。
同樣會傷及津液的還包括咖啡和酒精。她說:「有些人陰虛火旺,咖啡和酒精都會收取你的津液,就好像你這水本來就燒乾了,你再把火燒旺一點,就會更加乾燥。」
不過,黃醫師也表示,這些東西也不是完全不能碰,「要看你每天用量、每天的身體狀況」。她說:「一個人每天的健康狀況可能都不一樣。如果你今天狀態不好,已經發燒了、感冒了,還要喝咖啡、吃辣椒,就對健康不利。」
多種應季美食助力健康
黃醫師介紹了多種應季食品,包括石榴、蘋果、柑橘等等,都有助於補益人體津液。她特別提到柿子、馬蹄、蓮藕、大棗、豆類和一種特別適合50歲以上更年期者的食物——黃芪。
黃醫師說,洛杉磯上市的柿子不只一種。成熟的柿子有的吃起來特別清脆,有的吃起來很軟;還有一種柿子可以冰凍起來等到冬天再吃,幼兒特別喜愛。柿子還可以做成柿餅,也非常可口。柿子有潤燥、補津液的功效,可緩解人體因津液不足導致的不適,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同樣具有滋陰潤燥效果的還包括馬蹄和蓮藕。蓮藕有清熱解毒效果。黃醫師說,蓮藕榨汁,喝下去後止咳效果特別好,對咽喉痛也有療效。蓮藕還可以搭配花生,煮豬骨湯,有補腎健脾胃的功效。馬蹄的清熱效果也特別好,胃寒的人可以把馬蹄煮熟了吃。
大棗也是秋季必吃的一種食物。黃醫師提到一句諺語:「一日三棗,長生不老。」大棗有補氣養血、輔助身體津液生成的功效。大棗可以直接吃,但黃醫師喜歡那種在鍋內蒸上三次的大棗,口感香甜綿軟,健脾養血效果更強。另外,大棗煮粥或泡水,也都有養心安神、補血養顏的效果。
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有補氣養陰、潤肺去燥的功效。黃醫師特別提到,對50歲以上人士來說,黃芪除泡水外,還可搭配多種食材,如煮粥、燉湯、燉肉或排骨等,長期食用除了保健養生,還有美容效果,對臉部皮膚可起到提拉作用,但感冒初期、血壓高、上火患者,以及生理期女性不宜服用。
秋季有保健效果的食品還有杏仁、黃豆、黑豆、紅豆以及綠豆等。尤其是杏仁,黃醫師介紹,南杏仁有助止咳,北杏仁可潤肺。
「最好的養生,就在平時點點滴滴的生活習慣裡面。」黃醫師說,每次看診,她會教患者怎麼吃得更健康、怎樣做運動。諺云:「醫者父母心。」她希望更多人受益於傳統中醫,能擁有更強健的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