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歐盟棒打中共!北京怒吼四個嚴重

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7日現身歐洲議會內所舉辦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會議,發表演說。中國駐歐盟使團則表示強烈憤慨、堅決反對,並稱此為「四個嚴重」: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衝擊中歐政治互信,並提出嚴正交涉。

雖然 IPAC僅有部分成員是歐洲議會議員,這次會議也僅是租借歐洲議會中的一間會議室舉行,但是確實已經達到了「外交突破」效果,北京外交部不能否認的是,歐洲多國政府替蕭美琴成行,開了方便綠燈。

台歐關係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進步,不只是台灣的外交努力,還必須要鑲嵌在中歐關係中,才能夠有全貌的了解。

這次蕭美琴啟程時,為了保密,必須搭乘中華航空或長榮航空兩家國籍航空直達歐洲的班機,但因華航與長榮都沒有直飛布魯塞爾,所以必須取得經由第三國的許可簽證。

台灣的高層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與行政院長,按照中國與歐洲國家所達成的默契,是不能入境的,考慮到保密與政治的可行性,有三條可能路徑,但不會只有單一選擇,以備突發狀況。

其一是搭乘長榮航空,直飛巴黎後轉布魯塞爾,但由於法國總統馬克龍向來主張歐盟應該「戰略自主」,不應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歐洲諸國中,被認為向來親中,馬克龍又即將訪問北京,所以拒絕了蕭的落地中轉請求。

其二是搭乘中華航空,直飛阿姆斯特丹轉布魯塞爾,荷蘭幾個月來都與中國在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議題上爭執不休,本來台灣可能見縫插針,讓蕭美琴自阿姆斯特丹入境歐洲的。

安世半導體的問題出自於美國,9月底,美國商務部將安世列入實體管制清單,荷蘭也同步以國家安全為由,實質接管安世半導體,導致安世荷蘭總部與中國公司相互抵制,由於安世半導體在歐洲工廠生產半導體晶圓,再送往中國進行封裝和測試,約80%的最終產品都在中國完成,爆發爭端後,嚴重影響出貨,造成全球汽車供應鏈緊張。

但釜山川習會之後,美中暫緩清單實施,荷蘭也與中國逐步解決歧見中,海牙政府考慮不能因為台灣,而壞了大局,所以也拒絕了台灣的請求。

這就只剩下搭乘中華航空,直飛法蘭克福轉布魯塞爾的第三種方式;恰巧此時德國政府正因外長出訪中國,被北京吃了個閉門羹,除了外長王毅以外,其他要求會面全部拒絕,德國政府對中國的反感,達到新高,藉同意蔡英文柏林演講,以及核發蕭美琴簽證,以表達不滿。

儘管歐盟與台灣缺乏外交關係,但面對美中競爭加劇,加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歐洲對深化與台灣的關係,正在以彈性方式處理。

在此同時,中國也在加力爭取歐盟,由於歐洲與中國、美國的經濟力量鼎足而三,北京認為只要能夠把歐盟拉過來,甚至只要爭取歐盟中立化,都可以有效地在全球經貿戰中勝過美國。

歐洲在冷戰後,尤其經過川普第一任的四年,開始思考「戰略自主」,急於將自身定位為多極世界中的潛在第三極,但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發現自己仍然依賴美國。川普的第二任不支持烏克蘭,開始關稅政策,雖讓歐洲心中不滿,但有鑑於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在中美之間,歐盟更無法信賴北京。

北京想要爭取歐盟的耐心,現在已逐漸被消耗殆盡,如今又發生蕭美琴到布魯塞爾歐盟議會內發表演講,這讓北京認定歐洲不僅唯美國是從,更不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或許這將是壓垮中歐關係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這是是歐盟對中共威脅的集體覺醒。」他指出,北京愈激烈反應,只會促使歐洲進一步團結,推動對台合作常態化。「北京越想封鎖台灣,就越暴露自身孤立。這場外交衝突不僅象徵台灣在歐洲的突破,更標誌中歐關係的轉折點。若北京繼續以威脅手段應對,恐將失去最後的緩衝空間。當歐洲打開台灣之門,中共的憤怒反而成了台灣最響亮的通行證。」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4/230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