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汽車業深陷產能過剩及內需疲軟困局,大量新車因滯銷被經銷商「變身」為零里程二手推車轉售海外,形成扭曲市場的灰色出口鏈條。中共商務部近日發布新規,將從制度層面嚴厲整頓這一亂象,並加強對二手推車出口的監管力度,以維護中國汽車產業的長期穩定與國際形象。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共商務部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凡車輛在登記掛牌後180天內申請出口批准,必須提交與售後維修服務相關的證明材料;地方商務主管部門也將強化出口許可證發放及出口商合規監督,重點打擊將新車虛報為二手推車的行為。
新規顯然劍指所謂「零里程二手推車」出口模式。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今年6月的行業論壇上直言,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口碑,造成海外價格體系混亂,且損害中國產業全球競爭力。
中國自2019年放開二手推車出口後,「零里程二手推車」風潮迅速蔓延,尤其隨著中國電動車工業快速擴張更為普遍。寧波一名汽車出口商透露,此類車輛在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等市場銷量甚高,價格低廉,但多數不提供售後服務,進一步衝擊中國品牌信譽。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
2019年二手推車出口僅3036輛;
2024年暴增至43.6萬輛,其中約90%為零里程中古車。
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CADCC)14日在微博表示,收緊監管「符合產業預期」,並給予出口商1個月寬限期,呼籲嚴格遵規以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分析指出,雖然零里程出口短期有助去庫存,但長期造成多重負面影響,包括刺激惡性價格戰、引發現質量危機、動搖市場秩序,甚至令製造商因追求銷量而犧牲品質,最終危及中國產業的國際信譽。
中國汽車自媒體「汽車預言家」批評指出,「零里程二手推車」形式上雖已登記掛牌,可規避新車出口高認證門檻,又能享受最高13%的出口退稅,成為部分出口商套利工具,加劇行業亂象。

中國汽車業競爭激烈,經銷商為增加銷售渠道,將大量已完成車輛掛牌手續,但里程數為零的新車轉為二手推車銷往海外。(路透文件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