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知道中共文人無恥 不知道還能這麼無恥

 
 
 
文人可以無恥到這個地步?

野老泉


6月6日,山東《齊魯晚報》A26版"青未了"副刊發表了署名為王兆山的"詞二首",第一首《江城子 廢墟下的自述》,現抄錄在下,奇文共欣賞。

  天災難避死何訴,
  主席喚,總理呼,
  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
  十三億人共一哭,
  縱做鬼,也幸福。


  銀鷹戰車救雛犢,
  左軍叔,右警姑,
  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
  只盼墳前有屏幕,
  看奧運,同歡呼。


點評:「天災難避死何訴」,四川地震誠然是「天災難避」,但活生生的生命瞬間被奪去,對任何死難者而言,都是無可挽回的巨大災難。死難者活著的時候大概是沒有享受歡樂幸福的權利的,死了連悲傷呼告的權利也被剝奪。也許王大作家哲學學得好,思想境界高,不為必然的失去而縈懷,但是誰給了你這個權利去代表死難的十萬同胞,要求他們死了也忍氣吞聲?

「主席呼,總理喚,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借用林昭的一句話表達我的感受:「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未有此千古奇文也」。草民生命就如此之賤,只為死後享受到「主席呼,總理喚,黨疼國愛」的浩蕩皇恩就死而無憾,欣然赴死?大概王大作家在此種情況下,是非要從廢墟里掙扎著出來磕幾個頭不可的。但是你賤不能代表別人也賤!

  「「銀鷹戰車救雛犢,左軍叔,右警姑,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死難者不僅有小孩,還有老者和成年人,如何能說「左軍叔,又警姑」?這並非僅僅文字的挑刺。軍人、警察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他們個人雖然年輕,但他們代表的是整個國家權力機器,宜乎你們這些草民應該高喊叔叔姑姑。代表老百姓喊叔叔、姑姑,足見王大作家對國家權力的膜拜。「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是啊,在人民民主國家,個人的生命一錢不值,唯有國家民族的利益高高在上。享受到民族大愛的草民,豈但死要知足,還要含笑九泉!「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真乃神來之筆!死難者死則死矣,留在人間的老人或小孩亦不足掛齒,唯一的遺憾,就是看不到北京奧運。說來也是,老人孩子終有一死,由他去罷,唯有奧運是小百姓的百年夢想,豈可忘懷!

作者王兆山,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區區孤陋寡聞,以前從未聽得王大作家大名。但我堅信,此文一出,王大作家必然名垂千古。

文人無恥,前有余秋雨,後有王兆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吾等拭目以待。




文章提交者:胡麗娘

牛頭馬面走相呼
一歌奴
兆山猢
草雞插標
泥圈仿鴨鳧
不足先天失彩袖
鬼畫符
臉塗朱

做人心肺早全無,
自宮蛆
小侏儒
陰曹代表
無冕自加封
冤魂竟遭牲口辱
犬有義
爾不如


出律了哈,反正那個代鬼填詞不過是掛個江城子的詞牌而已,平聲韻竟然被搞個仄聲韻
靠,氣煞蘇東坡啊。


等會兒哈,再來一個

紅酥手
黃藤酒
胯里還有龜頭獸
歌奇痔
嘗真屎
欣然聞屁
糞潑白紙
恥恥恥
*********************
 
今天,我終於罵人了:文而無德即為賊

文/金滿樓

當代詩人葉匡政曾說:「作家應該成為對國家核心價值觀的鑄造有所貢獻的人,而前幾年評的50位公共知識分子,連畫家陳丹青都成了公共知識分子,而一個作家都沒有」,葉匡政甚至提出,「現在的文學還不只是垃圾,他們製造的是「毒素」。文化批評家朱大可也說過,「現在的文壇已經空心化了,它已經榮升為一個龐大的垃圾場」。

在繼余秋雨的《含淚勸告死難學生家長》之後,終於又看見了這樣一篇散發著毒素的垃圾作品,它榮登於山東《齊魯晚報》(2008年6月6日的A26版)的「青未了」副刊,作者是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名曰《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說句實話,我是懷著極其噁心的心情讀完這個作品的,如果這個作品再次噁心了你一次,我要對立表示歉意。下面就是這個偉大的作品。

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

天災難避死何訴,
主席喚,總理呼,
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
十三億人共一哭,
縱做鬼,也幸福。

銀鷹戰車救雛犢,
左軍叔,右警姑,
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
只盼墳前有屏幕,
看奧運,同歡呼。

王作家以一位廢墟中的地震遇難者的口氣,描述了他在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後地面上發生的一切後的感慨。果然是奇文,可謂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未有此千古奇文也!」

作為御用文人,在天災後急於歌功頌德、評功擺好,這種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他們的飯碗所在。但是,做人也不應該太無恥,在這個巨大的災難面前,如此急切的跳出來說好話,塗脂抹粉,那也有顧及人們的感受,至少也應該尊重下那些死難者吧!換句話說,這樣無恥的代表死難者去感激皇恩浩蕩,也未免太不講人性、太不講政治了!

孔子說,「老而不死即為賊」。對著這種無恥至極的御用文人,我只能說是「文而無德即為賊」。「主席呼,總理喚,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這種話說出來,我估計除了王作家之外,任何人都會覺得因肉麻而戰慄,我無法肯定胡主席和溫總理看到這句會有何感受,而那些死難者又何嘗會「縱做鬼,也幸福?!」

難道草民的生命就如此之賤,為了這皇恩浩蕩就死而無憾,欣然赴死?這是什麼樣的邏輯?這是犯賤的邏輯!是☆☆的邏輯!難道王作家想把中國拖入奴隸社會?!

更噁心還在後面。什麼「銀鷹戰車救雛犢,左軍叔,右警姑,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又來了,王作家自己沒有被埋在廢墟下,沒有嘗試過幾十個小時無人救援煎熬而死的慘狀,卻代表那些死難者說「親歷死也足」,這種冷血的文字真是讓人極度噁心而寒心,也許,老天真該把他埋在廢墟下,讓他好好嘗試下「幸福」的滋味!

至於那「左軍右警」,本不值得稱頌,因為他們是在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犯不著如此提高境界。雖然這些戰士和其他救援者非常的努力和艱辛,但救援的效果並不理想,這是事實,我們並不怪他們,這不是他們的錯。但是,我們不能容忍的那種刻意的拔高,因為這是對子弟兵的侮辱,也是對災民的另一種諷刺。

最為神來之筆的是最後一句,「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看到這句,我無法再忍,不得不跳起來破口大罵了。老百姓死了還不算,還得在「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真是難以想像,死難者在死後還負有為「奧運」歡呼的義務,真是死而不得安生矣!我不明白的是,奧運能代表什麼?是大國崛起還是國強民富?還是純粹就是個扯談?

中國的文人,挺起你們的脊樑!不要總像狗一樣輕賤!不然,你們就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罪人!
 
**********************************
 
章立凡:有一種感覺叫肉麻

   有部老電影叫《戰鬥里成長》,回顧我的成長曆程,發現自己是在"肉麻里成長"的,尤其是那個"早請示,晚匯報"外加唱頌歌跳"忠字舞"的年代,肉麻是每 天的功課。歷練久之,"麻閾"漸寬,常規語言的肉麻漸能忍受,最難忍的是"詩性語言"的肉麻,例如讀某大文豪的頌詩時,那麻感從頭皮開始,由表及里,麻遍 全身,透入骨髓……
  
  告別"文革"快32年了,我已很少肉麻,也許是有了一點年紀,比較麻木了。今年地震以後,哀毀過度,神經變得 很敏感,從"加油"那天開始,直到最近我的一位老朋友"泣告",某種久違的感覺漸漸回來了。近日上網,忽見舊體《詞二首》(作者王兆山,6月6日《齊魯晚 報》),立時絕倒。茲錄其一如下:

   《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
  
  一位廢墟中的地震遇難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後地面上發生的一切,遂發出如是感慨--
  
天災難避死何訴,
   主席喚,總理呼,
   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
   十三億人共一哭,
   縱做鬼,也幸福。
   銀鷹戰車救雛犢,
   左軍叔,右警姑,
   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
   只盼墳前有屏幕,
   看奧運,同歡呼。

  做鬼是不是幸福?墳前看奧運轉播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既然作者如此認為,不妨自己"親歷死也足"。肉麻源於矯情,矯的是人類之情,禽獸不與焉。見過矯情的,沒見過這麼矯情的(還見過其他的,不說了)。老了老了,不知遭了什麼報應,居然被如此"詩性"的肉麻擊倒?
  
作者強調"天災難避",我只是個"打醬油的",怎敢有意見?但作者以死難者的口吻,歌頌黨國領導的救災善舉,我倒是有點疑問:你還沒死,是站著說話的主 兒,憑什麼來當廢墟下的冤魂"代表"?我國是一個在輿論導向上講究"以人為本"的國家,大災之年哀痛未平,就急著"壞事變好事","代鬼填詞"的"王代 表",是不是在"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我是從來不會去罵人的,僅在此勉勵一下作者:"加你的油,做你的鬼!幸你的福!"(中間刪去若干字)沒準還附上一支民間流行的歌……
  
   2008年6月12日 風雨讀書樓
  
【附】詞作者簡歷(百度百科)

王兆山
  山東沂南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77年參加工作,歷任山東省出版局文學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秘書長,《當代文學》雜誌副主編,山東省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山東文學》主編,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王兆山 男,1946年11月出生,河北灤南人。二級編劇。1988年畢業於空中大學。現任遼寧省鐵嶺市藝術研究所創研室主任。遼寧省劇協、曲協會員。主要貢獻: 1964年創作上演處女作話劇《槍》,1970年起從事專業戲劇創作,先後在喀左民族文工團、鐵嶺地區文工團等任編劇。發表上演大量文藝作品。其中戲劇作 品40餘部,主要有歌劇《風雨鷹石山》、《烏蘭交通站》、話劇《一刀齊》、《鐵鐐聲中》、戲曲《深宮案》、《界樹下》等。廣播影視代表作有廣播劇《仇人之 間》、《潺潺的小溪》、《紅娘淚》,電視劇《三峽的孩子》及電影音樂故事片《紅娘》等。作品多次獲省以上獎勵,其中獲全國一等獎的作品有《熱線電話》、 《動心眼》、《老大哥老大姐》、《大樓里的小旮旯》、《跟俺走》、《紅娘》等。歌詞和散文作品也多次在全國獲獎。多年從事藝術研究,首次提出"寄生藝術 論"和"藝術三角反饋論"。多篇論文在國家和省級刊物發表並獲重獎,被國內外一些企業家聘為策劃顧問,受聘於吉林、遼寧、北京、湖北等多家電台、電視台、 雜誌社等,為特邀撰稿人及藝術顧問。應邀為百餘台電視文藝晚會及欄目、專題片擔任策劃、撰稿工作,作品多次獲獎。近年致力於《國情文化與文化國情》的專題 研究,擬出專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