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降將吳化文與虎將張靈甫

作者:

今天回味此次蘇州—上海—南京之行的照片,翻到南京總統府時,突然想起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總統府里陳列的展覽中與其他的一些歷史記載中,一般都不提到底是哪支部隊首先「解放」了這裡,降下了青天白日旗。什麼原因?這就涉及到了一位著名的降將——吳化文。

吳本來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帳下將領,後來看老蔣得勢就成了中央軍。抗戰開始之後,一開始先是施展其逃跑功夫,成功的保存了實力,後來實在躲不過去,見勢不妙又投降了一次,搖身一變成為汪偽政府的上將司令,並且還很賣力,在山東給八路軍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對此,他對部下是如此解釋的:「如果日本打贏了,咱們當然不吃虧,日本人輸了的話,老蔣還需要我們去打,也不會把我們怎麼樣,最不濟的話,還可以去投共軍,他們也需要咱們打國軍。」

此後的歷史,倒還真如他所料,抗戰勝利之後,這位「和平建國軍」的第三方面軍上將司令又成了國軍第九十六軍中將軍長,在「剿共」中還有些戰果。但畢竟「共軍太狡猾」,一九四八年,和王耀武這位當年的抗戰名將一起在濟南被圍,此時,吳化文的俊傑本色再次顯露無遺,當機立斷地臨陣起義,讓許世友一周時間便拿下濟南,俘虜了王耀武。

投降後的吳化文(右)

王耀武在壽光縣境內被俘

開進濟南市區的解放軍 


吳化文麾下的部隊從國軍第九十六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五軍之後,倒也繼續發揮了其善戰的英雄傳統,打敗仗、苦仗的時候從來不會有份,出風頭的時候則絕對在場,第一個衝進總統府的殊榮,就落到了這支「前國軍」的身上,卻也害得大陸上的歷史學家們不太願意提及這一點。這支為不同的政府屢立戰功的部隊,後來改編為浙江省軍區,吳化文也在成為開國中將之後轉業浙江,任省政府委員、交通廳長,後升任政協副主席,帶著四個老婆在西湖邊過著逍遙日子,直至六二年善終。

當年率軍贏得萬家嶺大捷、雪峰山大捷的王耀武,被吳化文背後捅上一刀,在戰犯管理所里鬱悶不已,寫信給吳化文,責怪起義為什麼不叫上自己,吳化文大笑,說王耀武既沒有逃跑經驗又沒有投降經驗,整天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不找他。這段對話,足以讓所有人為之語塞。

不過比起另一位部下張靈甫,在六十年代中期貧病而死的王耀武還不算太鬱悶的。當吳化文在日本人那邊當著上將司令的時候,張靈甫正在浴血奮戰。一九三八年十月在德安會戰的張古山之戰中,面對日軍堅固險峻的張古山核心陣地,時任團長的張靈甫效法鄧艾偷越陰平,率一營將士從山後懸崖攀上,占領張古山,取得關鍵性勝利。田漢作詞的七十四軍軍歌中,有「張古山,血染紅」一語,抗日鐵軍七十四軍從此成為國軍頭號王牌主力,而張也因此獲國民黨雲氅勳章,升任一五三旅旅長。一九三九年南昌會戰中,他一腿被炸斷,拒絕出國養傷而提前歸隊,從此成為跛腿將軍。一九四一年上高會戰,七十四軍殲滅日軍一萬五千餘人,以戰功顯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張靈甫也再獲勳章。一九四三年常德之戰中,張靈甫親率突擊隊救援常德守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作戰異常兇猛,僅用一天時間即收復常德。一九四五年四月芷江保衛戰中,張靈甫指揮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在鐵山與日軍血戰獲勝,戰後獲三等寶鼎勳章,升任七十四軍中將軍長。

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名將,不僅不能像吳化文那樣安享晚年,甚至欲為王耀武亦不能了。當然,張靈甫的知名度要比吳化文高得多,拜中學歷史教科書所賜,很多人不會知道那位吳化文中將,卻都知道張靈甫殞命孟良崮。一次在北大BBS上讀到一個為國軍抗日正名的帖子,裡面稱張靈甫為抗日名將,作者卻被許多人嘲笑不懂歷史。在許多人看來,張靈甫不過是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鋒,之外再無其它,斃命孟良崮罪有應得。嗚呼!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張靈甫若泉下有知,看今日校友如此表現,不知作何感想?

摘自《真名網》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201/2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