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廣州國軍抗日烈士紀念塔被改造為廁所

 

孫立人是聞名中外的抗日將領。1942年春,他擔任陸軍新編第38師師長,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協同盟軍與日本侵略軍作戰,在仁安羌一戰中大敗日軍,救出被圍的英軍7000多人,英國女皇因此給孫立人和屬下多人授勳。1944年8月,他升任陸軍新編第一軍軍長,統轄新22師、新38師、新50師參加緬北反攻作戰。他帶領全軍官兵翻過野人山,攻克緬北重鎮孟關、克拉班、密支那等。1945年1月,經血戰收復茫友,與滇西的中國軍隊會師,使中印公路(從印度列多至八莫)與滇緬公路相銜接(又稱史迪威公路)。在赴印度、緬甸對日作戰中,新一軍作戰700餘次,轉戰1500多公里,殲敵74000多人,為中國抗日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孫立人被盟軍譽為「東方的蒙哥馬利」;新一軍亦有2萬多名官兵獻出生命,其中包括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
?

孫立人將軍在公墓落成典禮上


  抗日戰爭勝利後,孫立人奉命率新一軍到廣州受降,負責解除廣州地區的日軍武裝。1945年9月7日,新一軍先頭部隊到達廣州。同時12月20日,他主持召開了「追悼齊學啟副師長暨緬戰陣亡官兵大全」。為永遠紀念在印、緬作戰中犧牲的愛國將士,孫立人等決定在廣州白雲山麓馬頭崗(今沙河廣園西路和濂泉路一帶)修建新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公墓由名設計師楊元熙設計,建築費用為國幣7000萬元,面積達100多畝,同年10月5日動工。此地原是長滿野草的荒地,最初驅役600名日軍戰俘除草填土(一說3000名),意為「以敵汗報流血,聊慰忠魂」。?

  1947年9月,公墓在新一軍駐軍廣州2周年紀念日落成。當時的廣東省政府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並公祭陣亡將士。已升任陸軍副總司令的孫立人和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省府主席羅卓英及各界人士、烈士家屬數千人出席。典禮由張發奎主持,並為公墓揭幕。孫立人在致詞時神情激動地說:「廣州是革命策源地,馬頭崗附近有72烈士、廖仲愷、朱執信諸位先生的墓園。廣州是抗擊侵略者的英雄城市。選擇廣州來建築陣亡將士公墓是最有意義的事。」特別感人的是,3頭被新一軍從日軍手上俘獲的大象被特地帶到公墓前,在哀樂聲中,大象似有所感,吼叫數聲,令在場的人肅然起敬。?

 新一軍印緬陣亡烈士公墓由墓門、紀功亭、紀念塔三部分組成。墓門是一座橫排3門的牌坊,"陸軍新編第一軍陣亡將士公墓"的門額由蔣介石題寫;兩側門柱上的「頂天立地」、「震古鑠今」也是蔣介石的題詞。題詞下屹立著兩尊頭戴鋼盔、手執衝鋒鎗的新一軍士兵塑像。從牌坊進去,經過一條小河,建有兩座紀功亭。兩亭均為八角攢尖頂,上蓋黃色琉璃瓦。亭正面懸掛著蔣介石題寫的「勛留炎徼」匾;背面是孫立人題的「浩氣長存」匾。規模巨大的紀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有4米高,正面開有一門進入塔內。塔上方鑲嵌著孫立人題寫的「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紀念塔」石碑。底座頂端安置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銅鷹,重逾千斤,是用在印緬作戰時發射完的空炮彈殼熔化鑄成的。鷹為該軍軍徽。底座左、右、後三面牆上鐫刻著2萬多名新一軍陣亡官兵的英名。底座四角豎有四條尖頂石柱,直指雲天。?

尋訪新一軍公墓
:金羊網-- 羊城晚報
  廣州有很多重要的歷史紀念勝地,在過去那個「瘋狂的年代」被破壞和埋沒了。白雲山南麓的「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就是其中的一處。

  這原是一座構思獨特、布局嚴謹的墓園———自南而北依山而起,分別由兩座門樓、一座牌坊、碑廊、南紀功亭、東、西兩個池塘、東紀功亭、西紀功亭、兩座新一軍戰士塑像、紀念塔、鐵鷹、陣亡將士紀念碑等部分所組成。20多米高的白色紀念塔,背靠蒼翠蔥蘢的白雲山,顯得格外的莊嚴神聖。濂泉溪流自山上經公墓東、西兩池塘旁流過,滋潤著四周的綠樹芳草、青松翠柏。整座墓園大氣凜然,與南面數百米以外的十九路軍墳園遙相呼應。

  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新一軍公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紀念塔下東、西、南三面的系列台階被剷平,原地建立起了一座幾乎與紀念塔齊平的6層樓房。紀念塔前那兩座頭戴鋼盔、手持衝鋒鎗的新一軍士兵塑像,被砸個粉碎。塔身正面蔣介石所題寫的「頂天立地,震古鑠今」的對聯,早已無存。塔基立面的黑色大理石,是鐫刻著孫立人所撰寫的墓志銘的,也被剷除了。紀念塔塔頂那只用炮彈殼熔鑄的展翅銅鷹,則不知所終。新一軍自比雄鷹,這隻銅鷹可是新一軍的軍徽。

  紀念塔東、西、北三面刻有27000餘名印緬陣亡將士名字的大型碑刻,亦在「文革」中被全數砸爛。由四根方形擎天巨柱所構成的紀念塔,由于堅固無比而無法撼動,最後被「充分利用」改造為廁所。刻有「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紀念塔」16個大字的遼寧青石塔碑,被砸成兩段,丟棄在公墓以外約300米處。

  東紀功亭移平為籃球場;西紀功亭被移平為加油站;南紀功亭則被一個肉菜市場所包圍。

  那兩方碧波蕩漾的池塘,早就被填平了。殘存的一小段碑廊,則被擠壓在了肉菜市場的一角。公墓入口處的牌坊,只剩下東邊的一根殘柱,西門樓則被一個雜亂無章的服裝市場所緊緊包裹著……

倖存的1座紀功亭,被覆蓋在一座農貿市場的室(棚)內。

 紀念碑就在這家恆富酒店的後面,無論從左邊還是右邊看,紀念碑都離這酒店很近。至於有多近,那種「近」的程度到我發現時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本來還想壯著膽子和門衛交涉下,看能不能進去。但之前在外面悠轉的時候給釘上了,搞得我走過門口他都要瞄著我。乖乖,實在沒這膽量了,後來看紀念碑就在酒店後面,所以乾脆在酒店訂了個房,看從窗戶能不能看到紀念碑。經過幾次調房之後,終於找到一間視線算是可以的房間——所謂的「可以」其實也很差,不過沒辦法了。但也因此發現紀念碑被糟蹋到甚麼程度。



    這就是新一軍紀念碑南向一面,新一軍的象徵——銅鑄雄鷹曾經站立過的地方,現在成了爛報紙和垃圾的居所,連雄鷹曾經站立的痕跡也半點沒有留下。



    酒店是緊貼著紀念碑興建的,連10厘米的間距都不留。這是紀念碑南向面,依照中國建築傳統,本來這一面應該是孫立人手書「陸軍新編第一軍印緬陣亡將士紀念塔」 16個大字的遼寧青石塔碑所在的地方,但現在很明顯這裡甚麼也沒有。哪那塊塔碑在哪裡呢?

在塔的北邊。因為南邊已經沒有空間安置這塊塔碑了——總不能讓它對著別人酒店的屁股吧?於是塔碑就被安置在北邊。



    所以當新一軍的後人來掃墓的時候,所拍攝到的是一座「陽光普照」的紀念塔,而不是籠罩在酒店陰影下。





    盧潔峰文章說「經多方呼籲,前不久,紀念塔里的廁所已被拆除」。但很不幸的是,
紀念塔依然被包圍在廁所之中。上面第一張圖的左下角和第二張圖的右上角,就是恆富酒店的廁所——紀念碑是被夾在酒店兩間房的廁所之間的。酒店內對應紀念碑所在的方位是樓梯,所以紀念碑現在是被夾在酒店樓梯兩側的房間的廁所內的——的一張圖,我就是從廁所的窗口那裡拍的

    紀念碑現在也是傷痕累累,很多地方都已經剝落——或是被破壞的。紀念碑是由水泥鑄成,外面是批了石米的。現在破了的地方,有些就補回石米,有些直接用水泥摸上去就了事了。



    而且紀念碑上面還有很多塗鴉,這是其中的一處,上面隱約寫著「在廁所倒垃圾可X」,不知道是誰這麼沒有陰德,在這麼神聖莊嚴的地方,幹這種TMD賤事!



    再近距離看紀念碑一眼。雖然是簡介的四支立柱,雖然現在已經被折騰得面目全非,但他即便到現在,還能體現出新一軍將士得堅韌、剛強氣質。



    這是原來位於紀念碑西側的「花籃塘」遺址。說是「遺址」,其實已經甚麼都沒有留下來了,變成了一個軍方專用的加油站,非軍車是進不去的,加油的人都是穿著制服的。至於本來在東邊的「葫蘆塘」,據盧潔峰文章說變成了一個籃球場,不過我對應了一下「花籃塘」和紀念碑的位置關係,估計現在「葫蘆塘」所在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這個部隊的家屬樓了。



    讓我們最後遙望一下這座孤零零地立在廁所和軍區中的紀念碑。離開的時候我在想,對於軍人來說,都說不定有陣亡的時候。好不容易這些為民族生死存亡,遠征緬甸抗擊日軍的將士得以忠骨還鄉、魂歸故里,埋骨之所現在居然變成廁所、加油站、批發市場、肉菜市場等一系列不知所謂的東西,拋開意識形態立場,我們對得住他們嗎?
    我又想,軍區裡的大爺們,你們沒準也有陣亡的一天,你們也許也有入土為安的時候,難道你們覺得自己的墓所被摧殘破壞、變成髒亂不堪的市場,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然則你們又為什麼對你們的先輩們如此不堪?將他們的埋骨地變成你們的家屬樓、加油站、肉菜市場?難道你們晚上睡覺不擔心被忠魂斥罵,不擔心終有一日報應不爽嗎?



    前段時間才知道新一軍的公墓就在廣州,而且已斑駁不堪。於是上星期六專程尋訪,發現現實情況更催人落淚。

    【地理位置】
    新一軍公墓選址「前帶沙河,後依雲山,東北為第一師陣亡將士墓園,十九路軍滬戰殉國官兵公墓在其南,其西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及朱執信廖仲愷諸先生之兆在焉。諸烈士得以與革命先烈比冢長眠,忠骨名由,而垂不朽矣。」
    第一師將士墓僅幾百平方米範圍,尋覓不易,但黃花崗、十九路軍墓園、朱執信墓等倒是好找(廖仲愷的墓早在1935年已經遷往南京中山陵區)。對照現在地圖,新一軍公墓範圍約在廣州沙河濂泉路和廣園路交界處。



    據盧潔峰《新一軍公墓揭秘》,新一軍公墓共有幾個部分:紀念碑、兩個人工池塘、記功亭、戰史室、兩座門樓、一座牌坊。但現在留下的,僅餘兩座門樓、半個牌坊、記功亭與一座殘缺不全的紀念碑而已。而且已經不復當年布局,由於廣園路的開通,紀念碑被分割在路的北邊,餘下門樓坊亭孤立在路的南邊。



    【門坊】



    這是當年的門樓和牌坊。由於當年墓園所在地為廣州郊區,基本上是四周空曠一片,所以墓園和四周環境是十分的自然和諧的。依據上面計程車兵雕像高度為6米推算,當年的門樓高度約在6米左右,而牌坊高度對照旁邊站崗計程車兵身高,可能將近12米,牌坊上的「英魂永存」、「頂天立地」八字,高度約在5米左右。





    這是現在的門樓和牌坊。不單止道路正中穿過墓園正門,而且已全然被周圍的服裝批發市場以及來來往往的墮胎車流所淹沒。在此之前我也層幾次到濂泉路,可一點也察覺不出來這曾經是一個數萬平方米的墓園正門。如果不是此次專程來查看,我想沒多少人會留意到。
    墓園和周圍的環境依然是那麼自然和諧,那是因為整個墓園已經被摧殘得再也不像墓園了,他已經被之前得「群眾運動」和周圍所謂「經濟浪潮」所淹沒掉了。



    這是東邊門樓和牌坊的照片。由於道路建設鋪了水泥,所以整個牌樓門坊都被埋掉了將近30厘米的一截,所以對比以前的照片要矮一點。而且牌坊上邊「頂天立地」四字,以及牌坊與門樓連接的橫樑以上部分被全部破壞掉,所以現在牌坊地面以上部分的余高剩大約4米左右,僅為原來的1/3。



    原來的門樓還算基本保存完整,但已被改為傳達室。





    在牌坊下方有一個牌子,上標「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新一軍征緬陣亡將士公墓」(而且隻字未提,新一軍到緬甸是為了抗日,為了打通對中國抗戰至關重要的唯一交通血脈——滇緬公路。不知道的人看見了還以為新一軍是去侵略緬甸。),上面標的時間是1993年立的。但之前網友貼的「黃埔軍校網」的照片顯示,當時是沒有這個牌子的。而且1993年的時候,濂泉路還不是批發市場,我量那些布販多囂張也不敢在文物單位里建批發市場。所以我認為這塊牌是近年才貼上去的,絕對要比1993年晚很多。至於為何偏偏要寫「1993年立」,估計是某些無恥的人為了逃避責任而耍的花招。

    而且看著這個所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牌指示,我想十有八九的人會鑽到旁邊這門裡面去——誰會想到這門後面絕對不是新一軍的墓園,而是軍區某單位的建築。排放上面的題字已經被破壞得面目全非,即便十雙眼睛我想也已經不可能分辨出那曾經存在過甚麼文字了。



    現在新一軍公墓東門樓的整個主體,已成為「廣州軍區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沙河營區)」、「廣州軍區預防醫學門診部」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了——連門樓都已經和旁邊的小樓蓋在一起了,至於門樓上四角的青天白日徽,也被完全鑿去,現在只留用來填摸的白灰而已。



      你怎麼樣也想不到,這就是新一軍墓園的西門樓。整個西牌坊已全部被破壞殆盡不知所終,而西門樓就變成了「天寶市場」的一部分,其中這一面牆,就成了這家「廣大服裝行」的門面。

    你怎麼樣也想不到,這就是新一軍墓園的西門樓。整個西牌坊已全部被破壞殆盡不知所終,而西門樓就變成了「天寶市場」的一部分,其中這一面牆,就成了這家「廣大服裝行」的門面。





    這就是被包圍在批發市場內的西門樓,我當時看著都覺得淒涼,本來宏偉剛硬的建築,現在居然被小氣而且又脹又亂批發市場給包起來了。



    這是到市場管委會的樓梯。現在西門樓整個已經變成這個管委會的私人財產一般了,隨意折騰。



    雖然如此,但如果從一些角度去細品的話,公墓門樓依然還是有那麼一股英氣保存下來的。

    墓園的大門,已經被糟蹋得一塌糊塗了。不過,大門起碼還能夠貼上那麼一塊「文物保護單位」得牌子。再往下走,沒有這塊「牌子」罩著得新一軍公墓,處境更加悽慘。


        【記功亭】
    公墓的記功亭原來是被臨時肉菜市場包圍住的。後來臨時的肉菜市場拆除了,不過在不久將來,它將再次被肉菜市場包圍——這次是永久的。



    記功亭就在廣園路邊上,現在被工地圍在圍牆內。據旁邊肉菜市場的小販講,這塊工地要建的還是一個市場,不過記功亭是肯定不會拆除的,至於怎麼處理,那就真是只有天知道了。不過現在建成的市場是2層的,我看到時候最有可能的是,記功亭被劃在建築物外,終於能夠有機會重見天日——當然我也只能如此希望了。





    看著這畫面,確實令人蠻心驚膽顫,甚麼時候這鋼管或者水泥甚麼的砸下來了,估計這記功亭也就只能如此毀於一旦了。



    至於記功亭東南邊的戰史室,從這張圖上看是已經不存在了。圖中樹林的另外一邊,就是一天貨運鐵路了,再過去就是居民區了,估計這戰史室也已經被埋沒在這黃土瓦礫之中了。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707/4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