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海歸朱兆瑞告訴你如何花3000美元週遊世界

相貌斯文、身材單薄的朱兆瑞問我:「你曾經夢想過環遊世界嗎?」我想自己和這個城市裡的大多數人一樣,整天忙著工作以獲得生活的資本,然後又忙著應付接踵而來的生活。但32歲的朱兆瑞告訴我「環遊世界才是屬於青年人的夢想」。

2002年的5月到10月,朱兆瑞僅僅花費3000美元的交通住宿費用,行走世界四大洲33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他獨自一人的環球之旅。原本平凡如眾生的他,一夜之間成為各大網站「驢友」論壇上的議論焦點。人們在將信將疑中感嘆:原來環遊世界不是一件只有美國人或英國人才敢於熱衷的事情,也不是一個耗資巨大、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現在的朱兆瑞,喜歡轉動書店裡的地球儀,看那些曾經涉足過的地方從手掌中依次滑過,他覺得「地球其實不大,你看連我也能行走一圈。可置身於每座城市的時候,又覺得地球實在是太大了。在紐西蘭惠靈頓的那個晚上,想著自己離家幾萬公里,只能向前,不能後退,我感到了孤單和害怕」。

  • 一則啟事促成的旅行
  • 朱兆瑞的環球旅行夢也始於童年,儘管他並沒有讀過凡爾納的《環遊地球80天》。但這個夢想一直沒有走遠,直到他看見英國《衛報》刊登出的一則啟事,終於不可抗拒地湧入腦海。「啟事徵集兩名幸運者進行環遊世界的行動,由報社提供所有的費用,代價就是撰寫專欄」。

    朱兆瑞的室友是個學地理的英國男孩,平日裡就經常向他炫耀如何乘坐廉價的飛機去了某某奇特的地方,儘管在英國攻讀MBA期間,他也忙裡偷閒週遊了20多個國家,可聽了室友的經歷還是急得直上火。環遊世界的幸運兒當然不會是一個外國人,但朱兆瑞對此卻念念不忘。一天晚上在酒吧里喝酒聊天,室友舊話重提,說「看,我們英國人又環遊世界了」,神色得意。朱兆瑞不服氣,覺得他也能,就此與室友下了賭。

    賭打了,但環球旅行不是拎起背包就能出發的,走哪條路線,出資多少,側重什麼內容,都要進行詳細的計劃。好在朱兆瑞本科學的財會,MBA讀的市場營銷,精打細算是他的強項。他推崇的旅行觀要既經濟又舒適,是用頭腦去旅行而不是用腿,是智慧的旅行而不是苦旅。他用半年的時間收集各種旅行信息和各國的人文、地理資料,下定決心學以致用,花3000美元圓環遊世界的夢。自從有了這個打算,朱兆瑞就在留學生網站上貼出了徵求同伴的廣告,但遲遲無人響應,前來詢問的人最多關心他如何將美國簽證搞定。

    「困難要考慮,但不能考慮得太多。」5月的英國陽光燦爛,朱兆瑞興奮又無奈地獨自上路了。

  • 所有人獲得信息的渠道都是平等的,看到並運用到的才是聰明人   朱兆瑞的足跡跨越歐陸、北非、中東、東亞、東南亞、澳洲與北美,因為抱著考察名校與名企業的目的,他停駐更多的地方是大都市。在倫敦預訂的環球機票只能停經12個城市,規定旅程5萬公里,而朱兆瑞慕名的城市有上百座,於是他以這12個城市為大坐標,運用各種交通工具將「點」「線」結合,形成一張覆蓋全球的網絡,這對人的經濟觀、計劃性著實是一番考驗。

    第一站希臘是朱兆瑞根據其地理特點和經濟原因精心選擇的。希臘地處土耳其與義大利之間,如果從這兩個國家去,都要乘船。一往一返坐相同的船,意義不大,還浪費時間。而從倫敦飛希臘的機票僅為11.50英鎊,合人民幣150元。

    每到一個國家、一所城市,朱兆瑞都喜歡對自己做這樣的挑戰:是花10美元去住五星級的賓館,還是一星級的賓館,還是睡火車站節省下來,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折扣的奧秘往往因為人們怕麻煩、粗心而得不到揭示。「飯店打折的關鍵是提前預訂,在當地偶爾參加老年旅行團可以省不少費用,吃中國菜如果打包帶走可以節省80%的支出……」對這些細節的留意讓朱兆瑞體會到一種樂趣,在他看來,所有人獲得信息的渠道都是平等的,看到並運用到的才是聰明人。

    波士頓是朱兆瑞美國之行的必經之地,那裡哈佛、麻省等名校雲集,證券公司也是世界有名的。從紐約去波士頓有三種方法:花300美元坐飛機,花180美元坐火車,花80美元坐「灰狗」(長途汽車),但朱兆瑞都覺得太貴。「紐約有全美最大的唐人街,而波士頓是新英格蘭州的首府,兩地的華人一定經常往來,他們坐什麼交通工具呢?」於是朱兆瑞來到唐人街,乘上了紐約與波士頓之間對開的巴士,僅需15美元。車上大多數是中國同胞,一路上朱兆瑞詢問去哈佛的路線,吃住在哪裡合算,等波士頓到了,各種信息也收集得差不多了,而這一切都來自他在紐約購買的一份報紙。

    節省也是一種能力。在眾多的免費博物館裡,羅浮宮是收費的,但你若晚一點去,閉館前的一個小時免費;便宜的飛機票儘管有不能轉簽、不能更名、餐飲另付費等等限制,但比起動輒花去幾百英鎊的標準價格還有什麼值得計較?種種的旅行經驗讓朱兆瑞感到這是一筆難得的生活閱歷,是智慧和勇氣帶來的財富。不過,有一件事至今還讓他耿耿於懷,在夏威夷的3天時間內他總共花費51美元,但後來發現如果多花20美元,他就可以住進四星級的賓館,並且能乘坐賓館免費提供的遊覽車,而實際中他歇腳的地方是青年旅館。

  • 人總有脆弱的時候,單身旅行也是考驗人意志的過程   

    80多天的單身旅行也是考驗人意志的過程,而人總有脆弱的時候,無法超越。從西雅圖飛往溫哥華時,正趕上美國「9・11」事件一周年,邊檢異常嚴格煩瑣,原本晚上8點到達溫哥華,結果午夜12點朱兆瑞才走出機場。開往市內的巴士已經沒有了,更找不到落腳的旅館。北美的空曠讓朱兆瑞感受深刻,沒有人可以詢問,偶爾路過的汽車也不敢停下來。他只好在黑暗中試著朝一個方向走,感覺不對了,再換個方向繼續走。又累又餓,背上30多公斤的負重像座小山。他問自己何苦自找苦吃呢?也沒有人規定他不可以向後轉。凌晨5點,他終於看見了HOTEL的標誌,此時,沮喪、恐懼與黑夜也一起消失了。

    倒霉的遭遇還沒有結束,在羅馬的火車上,一覺醒來的朱兆瑞發現攝影機沒了,那可是他記錄每個所到之處的寶貝,只好痛心地再買一架。

    乘坐從巴塞隆納開往馬德里的特快列車時,臨開車前,朱兆瑞發現自己的票有些對不上號。平常十分小心的他一時疏忽,將裝有護照的外衣隨手放在了床鋪上,去隔壁的列車室詢問。就在他轉身間,一個人突然匆匆跑下車去,朱兆瑞感覺不對,回去一看護照沒了,而火車此刻也緩緩啟動了。周圍的旅客都很同情,列車員通過對講機聯繫另一列返回的火車,在一個小站上把他又接回了巴塞隆納。

    到警察局已經是下班時間,在警察看來丟護照是見怪不怪的事。西班牙有很多北非的偷渡客,偷走的護照改改就能賣給他們賺錢。朱兆瑞不死心:「也許小偷要的是錢,不是護照」,整個晚上他翻遍了巴塞隆納的垃圾桶,殘留的最後一絲希望還是破滅了。「那本護照上有很多國家的簽證,意義非凡。」朱兆瑞除了心疼還是心疼。第二天他去中國領事館辦了一個旅行證,但只能回中國,不能回英國,他又坐車去馬德里的英國領事館辦理英國簽證,費盡了周折。

  • 朱兆瑞覺得自己雖然是一個小人物,但他用自己的理念與行為在影響著其他人  

     一個人的旅程就是這樣,悲傷無人分擔,就是快樂也無人分享,於是孤單與寂寞常常不經意地襲上心頭。

    夏威夷的海灘一直是朱兆瑞嚮往的地方,但從紐西蘭的奧克蘭沒有直飛夏威夷的航班,他特意從奧克蘭返回雪梨,再從雪梨飛抵夏威夷。雖然浪費了里程,但朱兆瑞覺得值。當他帶著攝影機和游泳褲興沖沖地趕到海邊時,卻忽然發覺眼前嬉戲的情侶和無憂無慮的孩童竟有一些刺眼……他最終沒有游泳,而是漫無目的地沿著海濱公路一直向前走,在一塊高地上坐下來靜靜地看腳下的海。很久沒回瀋陽的家了,自己是不是也早到了該尋找另一半的年紀?這些念頭過去似乎不曾困擾過他。

    然而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並非意味著冷漠,每當簽證官得知他的環球計劃、翻看他的旅行資料時,都會投來欽佩的目光。辦理澳大利亞簽證的時候,對方問朱兆瑞停留多久,他回答兩個星期。對方搖搖頭說:「我們的國家那麼漂亮,你怎麼才停留兩個星期?」朱兆瑞得到了一年多次往返的優待。紐西蘭的簽證官看到澳大利亞的決定,「哐」一蓋章,也給了他一年的時間。

    尼亞加拉大瀑布前主動提出為他當導遊的美國老人;熱心領他坐電車、又領他到學校住宿的斯洛伐克女大學生;讓他隨便挑蔬菜而不必付款的紐約唐人街老闆……當人們了解到一個青年正為一個夢想而執著前行時,都慷慨地展示出他們的熱情與關切,不分國界。

    在夏威夷偶遇的一位中國老人聽說朱兆瑞從大陸來,連連驚喜地對他說:「沒想到大陸人也能環球旅行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紐約觀光局的一位華裔專員聽了朱兆瑞的經歷感動異常,他出生在荷蘭,從未回過中國。今年春節前,他給朱兆瑞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他打算辭掉工作來中國待半年,教這裡的孩子學英語。朱兆瑞覺得自己雖然是一個小人物,但他用自己的理念與行為在影響著其他人。

  • 你不知道的事情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   

    在異國,朱兆瑞遇到的亞洲背包客大多是台灣人或香港人,歐美的學生更是早早就開始遊走各地了,火車站裡經常能看到他們背著大包席地而臥。旅行是他們人生的必修課,很多意想不到的經驗就在旅行中培養起來了。旅行結束回國後,在浙江大學和上海浦江飯店舉行的講座上,朱兆瑞鼓動大家攢3000美元都出去看看,「3000美元是個伸手可及的目標,環遊世界是每個普通如我的人都能做到的。」

    讓朱兆瑞沒想到的是,環球之旅也幫助他做出了一個原本難以取捨的決定。留學英國的人都面臨三種選擇:移民加拿大或澳洲,留在英國,回國。他已經在英國學習工作了三年多,依然在回與不回中躊躇。中國是這次環球之旅的中間站與休息地,回到中國與再次從中國出發的心情都讓他難忘,身處異地時那種對歸屬感的強烈渴望更使他明白,他應該回家。

    去海外留學的人不止朱兆瑞一個,「海歸派」他也不是第一人,但他更看重的是能否帶回一些國內人們所不知道的新鮮觀念,這促使他決心將自己環遊世界的經驗與他人分享。然而出版社對他25萬字的書稿持懷疑態度,有人除了不相信他只花了3000美元外,甚至質疑他根本沒有環遊世界。無奈之外,他更想對人們說的是:出去看看,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世界,你不知道的事情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

    明年,朱兆瑞打算依然用3000美元進行他的第二次環球之旅,奔赴嚮往已久的南美、非洲與南極

  • 責任編輯: 李岩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923/5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