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共的世紀豪賭

 

「中國共產黨的世紀豪賭」
中共與時俱進確保執政地位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發表日期: 2007-10-18 
Andrew Batson and Jason Dean

中國是世界十大經濟體中唯一一個未建立多黨制民主政體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本周召開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之際,中共領導層將對執政方針作出適應性調整,以確保國家政體繼續維持現狀。

在過去30年中,中國共產黨的世紀豪賭──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可確保其一黨統治得到民眾的接受──大體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今天的中國,其社會結構已經變得複雜了許多,其與外部世界的聯繫也比從前更加緊密。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支離破碎的社會服務體系以及環境的日益惡化已經開始激起公眾、尤其是占其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不滿情緒。

面對這樣的嚴峻局面,作為中國權力中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以使其統治做到更加對公眾負責。它同時也採取了一個更加民眾至上的政策取向,在繼續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擴大教育和醫療福利的覆蓋面。與此同時,它也加強了對公然反對自己的持不同政見者的控制。

這種政策微調策略將在本周的十七大上得到展示。會議將通過以更加均衡的經濟增長和謹慎的體制改革為重點的中國未來五年大政方針。

此次黨代會還將產生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和更加權高位重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當前有八位成員)。到2012年下一次黨代會時,本次進入政治局常委的一位新成員可能將接替胡錦濤成為下一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共調整其執政方式並不意味著它要為在中國實行多黨制創造條件。相反,此舉意在確保胡錦濤及其繼任者繼續成為中國毋庸置疑的領導人。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說,所有這些努力將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中共官員們表示,如果共產黨不能足夠快地調整執政方式,則其對政權的掌握就有可能受到削弱。那可能意味著要麼13億中國人獲得更多的政治自由,要麼是即將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會出現更多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學者黃靖說,中共正試圖加強中國當前的政治架構,提高各級政府機構的執政效率,但也擔心改革會導致局面失控,所以漸進式改革是其最鍾情的方式。

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維持自己的一黨執政地位,那麼所謂只有民主決策的靈活性方能確保現代經濟體的長期成功發展這一被冷戰後的西方世界奉為金科玉律的觀念將會遭到顛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已經在對這一觀念發起挑戰,正在這個前蘇聯國家重建集權統治。

中國社會目前正在發生的變革之一是立法方式的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基本上一直是採取關門立法的方式,法律批准通過後才會向社會公布。直到幾年前這種情況才發生了變化。現在政府會將許多制定中的法律以草案形式向社會公布,一些法律在制定過程中會根據社會公眾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今年,新的勞動法就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下進行了修改,其中加入了嚴禁用工歧視的條款。

曾任職於中國司法部(Ministry of Justice)的袁岳(Victor Yuan)見證了中國政府執政方式轉變的又一體現。他於1992年創辦了中國最負盛名的民意調查機構零點調查公司(Horizon Group)。該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為企業從事市場研究工作。而最近幾年,不斷有地方政府聘請該公司來調查公眾對其政策的支持度。

袁岳說,他發現中國政府正努力形成一些機制以加大政務公開。他認為這是政府對社會壓力作出的現實回應。

儘管中國共產黨的傳統意識形態已難以為繼,但它已經找到了使自己在新形勢下繼續生存、發展的途徑,比如說發展民營企業家入黨等。中共目前有大約7,300萬黨員,差不多每18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名中共黨員。

自1921年在上海舉行的只有13個人參加的中共一大以來,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毛澤東執政時代特色的絕對公有制和經濟上的與世隔絕已隨著1978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而被廢棄。但中共集權式的執政方式這些年來卻並無顯著變化。

雖然地方官員們獲得了一些自主權,但從任命省級官員到制定匯率政策,所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決策仍需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多數重大決策都是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北京中南海幕後制定的,這裡緊鄰著紫禁城,外人很難進入。

不過政治局委員們也逐漸意識到,他們的權力取決於能否得到公眾的支持。中共高級官員們在2004年一份旨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綱領性文件中指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永久不變的。

如何最大程度地獲得公眾支持是一個引發了熱烈爭論的話題。中國自由派學者敦促政府進行實質性改革,比如擴大地方政府官員的直選範圍等,但中共領導層對這些想法卻反響消極,這反映出他們十分擔心這會引發社會不穩。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曾大力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但卻最終引發了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

與此同時,胡錦濤政府也避免走回毛澤東時代實行高壓手段的老路。左傾學者和退休政府官員批評中國在資本主義道路上走得太遠了,政府對此做出回應,為經濟改革進行辯護。胡錦濤還允許在一定程度上討論政治改革。他在6月份的一次講話中表示,要繼續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

不過,很多事情仍然是不允許做的。民意測驗不能調查公眾對胡錦濤的支持情況。但中國共產黨卻越來越關注公眾對其他領導人的看法。零點調查公司的袁岳說,2003年,政府發布規定,要求在政府官員晉升考評中加入民意調查。

這類民意測驗的結果通常都是保密的。但袁岳說,2005年,河南省鄭州市市長讓零點調查公司公布了民意測驗結果,以便促進市政府官員的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公眾普遍對市政府官員受賄問題感到不滿。

袁岳說,他們進行的民意調查通常顯示,公眾相信政府的經濟工作做得很好,但不擅長社會服務。

政府還開始要求公眾對政策提出建議和有限的批評,比如,為3月份舉行的十屆人大五次會議建立了網站。溫家寶總理在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要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

再看看中國立法程序方面的變化。自1998年中國首次發布法律草案讓公眾參與討論,越來越多的新法在公眾的參與之下制訂出來。雖然政府控制最後結果,並設定辯論限度,但公眾的參與確實會帶來不同效果。爭議較大的法律常常會作修改或暫緩通過。

例如,政府3月份發布了《就業促進法》草案,當時中國媒體正廣泛關注B肝病毒攜帶者因求職被拒而上訴的事件。大約1.2億中國人(占中國人口的10%)為B肝病毒攜帶者。B型肝炎會損害肝臟、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雖然B肝病毒不會通過一般的接觸傳染,但人們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多中國人稱,他們與B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工作會感覺不舒服。

為B肝病毒攜帶者遊說的非營利組織開始採取行動,發布調查結果和報告,顯示歧視現象普遍存在。7月份,政府就該問題召開了一次網上討論會,大量的不滿意見湧進網站。一位勞動部官員說,她對歧視原因感到不安,政府將努力確保B肝病毒攜帶者的權益。

最後,《就業促進法》中增加了一個防止各類就業歧視的章節。它指出,僱主不應因某人是病毒攜帶者而拒絕僱傭。這部法律已於8月份獲得通過,但尚未生效。

根據2000年通過的法律,如果公民認為某項法律法規違反了中國憲法,他有權提出質疑。雖然質疑常常被忽視,但是,在問題足以引起媒體關注後,政府偶爾也會改變立場。例如,最近就修改了對事故受害者進行賠償的標準。

現駐北京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法律學者基斯•漢德(Keith Hand)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他說,這是個嚴格控制的過程,但可以釋放一些壓力,同時也能幫助政府官員收集信息,及時注意可能發生的衝突。

中共中央政治局對委員們的任期期限和退休年齡有非正式規定。這些規定有時對人事任命及限制高層權力鬥爭有一定作用。它也使胡錦濤面臨著任期屆滿後正常交接的問題。中國問題人士將下一任最高領導的人選集中到現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和現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身上,很多人認為後者是胡錦濤指定的接班人。

習近平和李克強均比胡錦濤年輕十多歲,也比很多現任政治局常委更具國際視野。但他們很可能會遵循既定的政治改革路線。新的政治局常委名單可能要到下周才會公布。

政府對公眾反映的腐敗問題很少作出回應。政府採用傳統的「信訪」方法,每年處理來自民眾的1,200萬件請願和質詢。學者們估計每1,000件中只有2件能得到解決。

一些黨內人士希望加大開放力度。上個月,曾任毛澤東秘書的李銳在北京一家雜誌上發表了給胡錦濤及政治局常委的公開信,希望加大改革力度。他在信中寫到,必須轉向憲政民主。

高層領導們曾反覆強調他們不會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但現在他們卻更多地談論全面政治改革的話題,這或許會提升公眾對改革的期望。胡錦濤本周在十七大報告中一共60多次提及民主一詞,雖然大部分是在談到黨內程序時提到的。

溫家寶總理今年在公開講話中表示,民主政治改革是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補充。溫總理8月份在對國內外企業家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沒有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就不會成功。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019/5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