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馬英九老調新唱三民主義

作者: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由於他明確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因台獨意識高漲而緊張萬分的兩岸局勢暫時平靜了下來。北京當局也鬆了一口氣。馬英九「不獨」,自然不會踩到大陸的底線,兩岸動武的可能就大大減少。

馬英九的三不主張,第一是「不統」,然後才是「不獨」,至於「不武」,因為台灣與大陸實力懸殊太大,根本沒有主動向大陸動武的可能,所以「不武」乃是要大陸「不武」。這個三不主張,說穿了就是以「不獨」換取「不統」、「不武」。

陳水扁在任時,嚴防「台獨」是北京的當務之急,台灣島內的任何政黨、團體、個人,只要不贊成台獨,便是中共的同路人。隨著國民黨重新執掌台灣政權,「台獨」這個最大的矛盾得以緩解。此後,北京當局對台的政策重心,將回歸到「統一」這條既定方針上。而馬英九三不主張的「不統」,很快就會與北京政策發生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只是此一矛盾將激烈到什麼程度,還要看北京台北之間的互動如何。筆者認為,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關係,雖然不會比陳水扁時期更差,但也不會比李登輝時期的兩岸關係更好。
台灣政壇的各派大老中,真正了解馬英九的,當屬李登輝。此次大選結果揭曉前,李登輝在對日本傳媒談話中,提到馬英九時說他人很老實、很正直、很清廉。尤其他還對日本媒體講馬英九不是統派,這句話講到了點子上,馬英九自己後來也對記者說,李登輝稱他不是統派「我覺得這點很有趣」。

李登輝為何會說馬英九不是統派,而台灣的許多綠營人士則認為馬英九是統派,擔心他上台後出賣台灣呢?因為李登輝知道,馬英九雖然認同中華文化,也認同中國(中華民國),但他的政治理念是堅持民主政治,反對專制獨裁。只要大陸政權共產專制性質不變,以馬英九的政治理念來看,絕對不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

馬英九當選以後,布希在賀電中稱台灣是「亞洲與世界民主的燈塔」,馬英九看了這句話後非常感動,他說:「讀著讀著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馬英九認為華人世界只有台灣能直選總統,台灣一步步向前進,將成為華人最進步的地方。他是如此珍惜與看重台灣的民主制度,為台灣的民主制度驕傲,相信他
絕不會因為認同中國而將民主的台灣歸臣給專制的大陸。

筆者手邊有一份馬英九在1982年4、5月間到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時寫的自述。那年他剛從美國學成回國不到一年,時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革實院是國民黨播遷台灣後,培養幹部人才的場所,受訓者多被重用。

馬英九在自述中談到政治理念時,有這樣一段文字:「余以為本黨當前『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號召,應突出『以中華文化驅逐馬列』(民族主義),『以民主憲政消滅共產專政』(民權主義),『以復和經濟取代計劃經濟』(民生主義)。」

馬英九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馬氏三民主義」,充分反映出他的政治理念及抱負。那時候的他已是哈佛法學博士,參加過多年海外學生運動,思想早已成熟。他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他一生的行動基礎。六四以後,馬英九嚴厲批評中共,要求北京政府平反六四,還在多種場合表示六四不平反,兩岸統一就不能談。他是藍營中,極少數長年堅持平反六四,敢於向北京嗆聲的領袖人物。對比連戰、宋楚瑜等人,馬英九在民主政治上的堅持,與他的思想信仰堅定是有極大關係的。這也是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李登輝對馬英九的人格優點與政治理念瞭然於胸,所以他才會胸有成竹的說馬英九不是統派。

馬英九在自述中,談到人生觀時說:「余幼受讀書為善之庭訓,多年來均秉持『中正和平,樂觀奮闘』之人生態度,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篤信讀書旨在經世致用,而非孤芳自賞。」「為善亦不止於行善,而應力求與人為善。」看馬英九的人生觀,受傳統中華文化影響極大。他返回台灣後在政治舞台上奮闘近三十年,公德私德幾乎無可指責,在政壇上實為異數。雖然此次大選對手也舉出幾件有損其形象的事,但畢竟瑕不掩瑜,他為官處事,用「行端舉正」四字形容絕不過分。

在台灣的各政黨中,筆者最有好感的是民進黨,國民黨與共產黨乃是一胎雙生,都是俄共培養出來的怪胎。親民黨與新黨更加不堪。可惜在目前的台灣政壇中,好的政黨沒有優秀的領袖人物帶領,優秀的領袖人物卻為日落西山的政黨打拚。現實就是這樣不能盡如人意。
(原載《動向》月刊2008年5月號)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27/8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