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共 媒體學者痛批政府尋找敵人

牟傳珩: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
----媒體、學者痛批政府「尋找敵人」

在2008這一年裡,除去多發自然災害和膠濟鐵路事故、襄汾潰壩、毒奶粉、人禍柑橘、深圳特大火災等突發性重大公共危機事件外,由官民衝突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更是蜂擁而起,浪擊中國。自3月14日西藏發生拉薩騷亂以來,甕安群體性暴力事件、孟連警民衝突事件、甘肅隴南事件、陝西府谷縣警民搶屍事件、廣東惠州騷亂事件、雲南麗江環保糾紛事件、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湖南吉首非法集資事件、重慶巫溪車禍事件、河北省廊坊鐵路征地事件、江西銅鼓縣山林糾紛事件、深圳寶安區對講機砸人事件、湖北武漢下崗職工上訪事件、重慶開縣村民煤礦衝突事件、廣東東莞勞資糾紛事件、中鐵十七局廊坊打人事件等等,特別是近期老師罷教事件,浪潮洶湧,範圍涉及四川、甘肅、陝西、重慶、湖北等多個省市。網絡統計數據表明:罷教事件多達172起,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2008年究竟發生了多少群體性事件,官方未敢再公布最新的數據。不過三年前的一組數據已經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根據2005年的《社會藍皮書》披露,從1993年到2003年間,中國群體性事件數量已由1萬起增加到6萬起,參與人數也由約73萬增加到約307萬。

如今,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已經成為2008年終年繞不開的主題。在這一年,每月都要發生一起以上,有的月份甚至接二連三,頻率越來越高。對此海內外多家媒體都有報導與評述,認為中國民眾對當局的憤怒與不滿情緒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在這一年裡,群體性事件頻發,不僅在海外和中國民間引發熱議,甚至國內官方新華網都刊出標題為《今年恐成警民衝突最重一年社會怨氣積聚所致》的文章。而最新一期新華社主辦的《瞭望》雜誌竟同期並列發表兩篇"特別報導":《群體性事件推動反思》、《2008年震動中國的群體性事件》。

已經歷時四年專項研究群體性事件的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單光鼐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群體性事件的激烈程度比以往大大升級了。這一方面緣於信息傳播手段的多元化和人民對自身權利的認知能力提高了,一些以前能夠捂住的事情被掀開了蓋子;另一方面,也說明矛盾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以高破壞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群體性事件破壞性升級,不是因為老百姓的訴求多了,而是由於一些幹部的責任心少了。為什麼幹部的責任心少了?因為他們的利益不是與群眾,而是與投資者和官場聯繫在一起的。看到了這一點,也就看到了矛盾的癥結。"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秦剛則大膽批評政府說,"眾多群體性事件,都存在老百姓利益表達渠道不暢,政府與民間溝通不到位、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有的地方處理問題的時候動不動就出現'不法分子'、'敵我矛盾'等階級鬥爭詞彙,對自己工作態度、工作方式的反思不夠。"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這樣說,"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根本性原因在於個人無法找到協商機制和利益維護機制",危機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胡百精說,"一個社會最健康的狀態就是能夠把個體的困境轉化為公共問題,大家一起投入智慧和精力進行協商,畢竟社會對抗的成本遠遠大於社會協商的成本,而最不健康的狀態是局部出現問題後,局部去壓制。如今此起彼伏的群體性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現在連御用媒體上也發表痛批官方所謂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眾"、"黑惡勢力幕後指使策劃"等等說辭。最近新華社《瞭望》雜誌還特別刊發了《評群體性事件:群眾"不明真相"是官員失職》的文章,痛批政府"尋找敵人"。該文認為:為了給這樣的"體制性遲鈍"尋找遁詞,一些地方官員在應對群體性事件時,傾向於走極端,延續"尋找敵人"的專政思維,簡單粗暴地"扣帽子,揪辮子,打棍子"。面對危機,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努力化解矛盾,而是上升到"政治高度",對事件超前定性,把群眾利益訴求"泛政治化":要麼認定"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挑唆煽動",要麼認定為"有黑惡勢力操縱",然後把公安機關推上一線,採取高壓手段解決問題。文章特別指出:在"尋找敵人"的同時,一些官員還習慣於封鎖消息,控制輿論,製造出"不明真相的群眾"。而"不明真相的群眾"暴露的是一些官員對民意的漠視,以及對"權力必須接受監督"這一法治理念的強烈反感。在少數官員的腦袋裡,他們根子上就漠視公民的基本權利,更何況"公民知情權"。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12月18日在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折騰"提法不僅被國內官方輿論大肆操作,也為海外媒體廣泛報導與解讀。胡錦濤說:"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在這裡,"穩定"又成了"不折騰"保障的"硬任務"。

然而,實踐證明:穩定壓倒一切絕非真理;"不折騰"也是有前提的。在這個社會矛盾尖銳,官民對抗,貧富懸殊,腐敗嚴重,社會不公,兩極分化已超過了國際社會公認的警戒線的現實中,又是誰最需要"穩定",害怕"折騰"?其實,既得利益者最怕"折騰",權貴集團更需要穩定。因為他們只有在"不折騰"的穩定條件下才能維持、發展其既得利益和權勢,而對廣大弱勢者和權利被剝奪民眾來說,無正義、不公平的穩定,只能是自己的權利與利益繼續被侵害。因此他們更需要的正是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現存制度與秩序。

眼下,2009年開歲在即,世界金融海嘯又襲擊中國,形勢的確十分嚴峻。據說,僅廣東一省就有上萬家出口企業倒閉。春節前後,更會有大量的企業藉故停業,全國將有成千上萬的民工開始失業返鄉。而外出打工所得,目前已占農民收入七成左右,民工失業意味著他們家庭的收入驟減。此外,今年尚有560萬大學生畢業,更給就業市場帶來巨大壓力。這些都將構成社會不能穩定的因素,2009年群體性事件來勢可能更猛烈。由此可見,中國的民間社會也許並不為胡錦濤的"不折騰論"背書。
--------------------------
原載《議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229/11482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