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陝西十大怪



    陝西十大怪,有說是關中十大怪,其實全國各省區都有怪,少數民族多的怪就更多,漢人出旅,覓異鄉之情趣,見怪不怪,實為各地的民俗,組成了情趣盎然的風情畫卷。我祖居浙江,生長在西安,是喝滻河水、吃秦川小麥長大的。對身邊所謂的十大怪早已熟視無睹見慣不驚。因喜歡攝影,故將陝西十大怪首次按真人實景列出,聊供話資。

1.房子一邊蓋
    行走關中,偶然能看到民國時期的農家莊院,兩側為陡峭高聳的單面斜坡房,叫做房子一邊蓋。外牆並無窗口,與世隔絕。當然對防火防盜頗有益處。那年月封建閉塞,也許隔斷女眷閨女與外界男人聯絡亦未可知。兩側廂房有廚房、寢室、雜物間。後面叫上房,一般一明兩暗。中間的設為客廳,兩側為臥室,多為長輩居住。簡單的為連鍋炕,冬季做飯煙道通過炕洞採暖,炕洞口設在院裡,供撿拾苞谷杆等柴禾燒火採暖。其房屋冬冷夏熱,採光不好。窗戶開在院內。現在已不多見。









2.烙餅賽鍋蓋



2.烙餅賽鍋蓋
    此種烙餅厚大,一般直徑1尺余大小、厚可1寸余,陝西人叫做鍋盔。著名的有乾縣鍋盔。幼年時常在西安騾馬市口看到。烙餅的大師傅先將牆壁掏洞,擀杖一頭塞進小洞一頭握在手中擠壓發酵的麵團,摻進很多麵粉,並揪下一小撮用力揉白,再將此揉過麵團壓扁包裹未揉過麵團擀開,用擀杖壓出菱形花紋,立即擱進用木炭火雙層鐵鏊。翻騰數次,並用鐵簽插眼烙熟。可惡那人終日邊烙餅邊用短擀杖有節奏敲擊案板,那熟食的香味那聲音常令我饞涎欲滴。

2.烙餅賽鍋蓋


  





3.麵條像褲帶



3.麵條像褲帶
    陝西人在民國時期招待上賓的飯食為撈麵條。此地話叫粘(音然)面、biangbiang面。那字頗難寫,我致力文學40餘年,尚不曾寫過。有童謠為證: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坐個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個勾勾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估計不是倉頡造的。麵條擀好,隨便用菜刀劃開寸許寬,好像褲腰帶,煮熟澆上醬油醋、油潑辣子,咔嚓咔嚓就著生蒜瓣大口吃進。那粗瓷大碗直徑一般有1尺大小,有的乾脆用盆。下苦人吃一頓頗耐飢。若有上海小資情調女人看到必會大驚失色,大叫:乖乖隆滴東!






4.大姑娘不對外



4.大姑娘不對外
    民國時期陝西人相對保守,希冀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閨女就近擇婿而嫁。岳母思念閨女走動起來也方便,也防備遠嫁遭婆家人欺負,婆媳矛盾古來有之,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但僅僅局限於涇陽縣、三原縣、高陵縣、周至縣、戶縣。此5縣土地肥沃旱澇保收,有的還受益於涇惠渠,曾聲名遠播,以富裕出名。關中民謠:白菜心、涇三高。金周至、銀戶縣。窮鄉僻壤的姑娘巴不得嫁入富裕地區,以期吃到撈麵鍋盔。舊俗還討彩禮,被外地人譏笑:姑娘當驢賣。



5.辣子是道菜



5.辣子是道菜
    那年月人窮,並非不想山珍海味4素8葷湯菜俱全饕餮。記得在70年代有個愛好文學的女人曾告訴我,她一輩子最羨慕的就是林家鋪子的日子,4菜1湯。那年月人真是窮,沒啥吃,吃辣子下飯省錢而已。所吃的辣子是秦椒,俗稱線辣子,紅透後用線編成串掛在廚房門前,做菜下鍋。很多陝西人把辣椒麵摻鹽,用滾油潑澆,吱吱亂響香氣四溢,就叫油潑辣子,拌涼菜、撈麵,夾鍋盔是陝西人的嗜好。我曾受妻子蠱惑,也一度吃辣子,如今腸胃不好,已忌口戒辣子了。李詠曾說民諺:
    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
    三千萬懶漢高吼秦腔,
    端一碗撈麵喜氣洋洋,
    沒放辣子就嘟嘟囔囔。





6.帕帕頭上戴
    走進關中鄉村,無分冬夏春秋,還能看到老年婦女頭上戴著大號手絹,一般素色淺色為主。這裡有個緣故,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戴手絹能遮擋塵土,以免天天洗頭,也沒那條件。但手絹是洗的極乾淨、用大茶缸盛開水熨平的。手絹還曾是男女間的定情物,當然是從賈寶玉處學來,林妹妹感動擬詩云: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哪得不傷悲。我中學生時代害單相思,曾給一女生送了手絹,伊絲毫不感動,也沒寫詩回贈,直接交給班主任了。隨著時代的進步,手絹基本上銷聲匿跡,取代的是蒼白的餐巾紙。





7.泡饃大碗賣
    羊肉泡饃是西安的特色小吃。當然南方人也許吃不慣。記得郭沫若旅陝期間,被招待吃了頓羊肉泡饃,當年他不會寫掰字,懶惰未查字典,就寫成把麵餅用手碎裂。吃的大汗淋漓,然後1周胃口不開。當年的羊肉泡饃老孫家最著名,舊址在東大街端履門口,粗瓷藍花大碗真的很大,碗口將近1尺,能泡進2兩麵餅10個8個。叫做水圍城的肉爛湯寬,叫做乾繃的收火無湯,以牛羊肉湯汁、粉絲、蔥花調味味精食鹽,佐以糖蒜辣醬,味道極佳。我此次歸國後立即先走進泡饃館子殺饞。

7.泡饃大碗賣



7.泡饃大碗賣



8.秦腔吼起來
    地方戲是各地人的所愛。我們35年前上山下鄉後也曾唱過。田間地頭,荒腔走板,拼命大吼黑頭花臉唱腔。陝西的秦腔雖流行於西北五省區,記得30年代曾被魯迅詆毀過。秦腔確係北方人獨有,雄壯悲涼,不是17歲養娘楊柳岸曉風殘月所能理喻的。
    以下圖片為陝西秦腔百年小生陳妙華、著名主持人陳愛美、秦歌手十三郎。
    我幼年時曾被父親抱去西安易俗社看秦腔。冬天時,我曾注意過舞台兩側伴奏的樂手,因他們特逗人,都剃著光頭,戴黑瓜皮帽,鼻子上支著圓片銅架的石頭老花鏡,裸身穿黑粗布棉襖,袖子明晃晃的是擦汗擦鼻涕的緣故,不穿罩衣,大裹襠的黑粗布棉褲,褲腳用四指寬的帶子紮緊,蹬一雙家做的燈芯絨圓口棉鞋,西安當地叫棉窩窩,後脖子上斜插著黃銅瑪瑙嘴的旱菸鍋,有的鼻子尖上墜著一滴清鼻涕,個個聚精會神搖頭晃腦,擊鈸敲邊鼓、敲鑼打梆子、吹笛吹嗩吶、撥月琴三弦,拉板胡京胡二胡,全身心地沉浸在戲文里。而在戲前彩排的間隙,他們就呼呼喝喝,自嘲地唱一曲自編的亂彈:
        我從小唱秦腔名揚四海,
        上台來不小心把嘴咧歪,
        台下的觀眾們無法忍耐,
        磚頭塊瓦渣蛋全撇上來。

8.秦腔吼起來




8.秦腔吼起來



9.有板凳不坐蹲起來




9.有板凳不坐蹲起來
        蹲在板凳、椅子上的陝西鄉下人過去常能看到,如今就少了。我曾詢問過,回答是:不窩耶(舒服)、坐不慣。我頗驚異。我自己腰圓腿粗,根本不耐蹲,稍時就會腿僵腳麻難以施展。而陝西鄉下人有老碗會習慣,飯口端1老碗飯食,聚合在村口老柳樹下窮聊,彼此一蹲就是半天,實在叫我佩服。

10.盆碗分不開



10.盆碗分不開
        大碗吃飯是陝西人的舊習。那年月沒啥副食,主食也就是瓜菜雜糧,出力下苦者不得不拼命大吃,以捱到下頓。所以很多陝西人至今還用大碗,包括我。那碗一般直徑將近1尺,能盛2-3斤乾飯,有時大碗盛不下就用盆。有次老友來訪,錯過飯口,只得煮了2斤掛麵,蓋澆了一大碗豆腐菜肉,最後用洗菜搪瓷盆盛出。曾看到小女孩也用盆吃飯,猜測是父母習慣的沿襲。

10.盆碗分不開




小結
        還有大襠褲子沒腰帶、說話吵架分不開、老少無聊把槓抬、旱菸鍋子脖子塞、鬧起洞房胡亂來、吃麵涎水倒回來、生冷憎倔性格怪、婆娘上樹比猴快、若有屎尿憋回來、男女拉屎用土塊、婆媳吵架罵八代、婆娘禦敵解褲帶等等等等。很多陋習皆因過去貧窮而來,如今大部分已消遁尋不見了。據說陝西有10大怪、36中怪、72小怪。不勝枚舉。

    ——嚴建設原創

責任編輯: 陳柏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04/13219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