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歷史照片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即清光緒20年(甲午),日本對朝鮮和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史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起因於朝鮮問題。1894年1月,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慫恿清政府出兵朝鮮,以便為自己侵略朝鮮製造藉口。

1894 年6月,清政府派淮軍1500名到達朝鮮漢城西南的牙山。與此同時,日本出動陸海軍800人在仁川登陸,直撲漢城,扶持親日傀儡政府。6月25日,清軍租用英輪「高升」號運載2000名士兵前往增援,在牙山半島外海海面,清運兵船隊遭到埋伏日艦突襲。「高升」號中彈沉沒,700餘名清軍殉難。同日,日軍自漢城出襲牙山。29日成歡一役,清軍戰敗,主將葉志超率部敗逃平壤。

8月1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時向對方宣戰。9月14日,日陸軍中將野津道貫率軍分四路包圍平壤,次日發起猛烈攻擊,清軍殊死抵抗,戰況極為慘烈。清軍北路守將左寶貴,親自登城督戰放炮,不幸中炮陣亡。當夜,葉志超棄城突圍,清軍潰兵於9月下旬渡鴨綠江退入國境。

9月16日,日本海軍中將伊東裕亨率日本聯合艦隊,詭懸美國國旗行至黃海大東溝近海尋釁,與護送陸軍後返航的清北洋艦隊遭遇,爆發黃海海戰。

當時,雙方兵力對比為:北洋艦隊擁有各種艦船18艘,總排水量3.1萬噸,全裝甲戰列艦「定遠」為旗艦;日本聯合艦隊有軍艦12艘,總排水量4萬噸,「松島 」號為旗艦。北洋艦隊主力艦「定遠」、「鎮遠」裝甲厚度和火炮口徑大於日艦,日艦「吉野」航速高達23海里,火炮射速亦快於清艦。

雙方隊形是:日艦由主力艦「吉野」為先鋒,成「一」字豎陣。清艦以兩艘主力艦居中呈雁陣迎戰。中午12時50分,雙方距離5300米。「定遠」艦首先開炮,日艦亦轟擊北洋艦隊側翼「超勇」、「揚威」兩弱艦和旗艦「定遠」。「超勇」、「揚威」中彈起火,「定遠」艦橋震落,丁汝昌帶傷指揮戰鬥,清軍奮勇作戰,日艦 「比睿」起火,日「赤誠」艦軍官全部被擊斃。下午2時半以後,日艦4艘倚仗航速優勢,繞至北洋艦隊背後,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勢態轉危,「定遠」管帶劉步蟾代替丁汝昌接任艦隊指揮。「超勇」、「揚威」兩艦一邊救火,一邊抗擊。「超勇」傷重沉沒,管帶黃建勛以下百餘名官兵壯烈犧牲。「揚威」艦中途擱淺。「鎮遠 」、「定遠」兩艦奮力追擊日艦「西京丸」。「致遠」艦在彈藥用盡、艦體受傷的危急情況下,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迎撞「吉野」,不幸中魚雷沉沒,全艦 250餘名官兵全部遇難。「經遠」艦迎戰4艘日艦,以一擋四,臨危不懼,不幸中彈沉沒,管帶林永升犧牲。「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廣甲」艦管帶吳敬榮怯戰逃跑(後被軍法處斬)。

下午3時半以後,日艦隊尚有「吉野」9艦,北洋艦隊仍有戰鬥力的僅剩「定遠」、「鎮遠」、「來遠」、「靖遠」四艦。北洋艦隊以寡敵眾,堅持血戰。「定遠」、「鎮遠」被日艦5艘包圍,清軍官兵毫無懼色,沉著抵抗,日艦火炮始終未能打穿兩艦鋼甲。在「鎮遠」火炮猛烈轟擊下,日旗艦「松島」中彈起火,死傷官兵113人,日艦隊司令伊東裕亨改乘「橋立」號作為旗艦。「來遠」、「靖遠」面對4艘日艦,雖艙尾迸裂仍奮力抵抗,堅持至海戰結束帶傷駛回旅順。下午5時許,伊東裕亨率殘餘日艦退出戰場,北洋海軍追趕10餘里後收隊返航,海戰結束。

黃海海戰結束後,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保存個人實力,誇大失敗,嚴令北洋海軍不許出戰,使日本掌握了制海權。

平壤戰敗後,清軍在鴨綠江重兵駐守。日軍分兩路進攻遼東。日本陸軍大將山縣有朋率日本第一軍,於10月下旬渡江占領九連城。12月占領海城。另一路日軍在陸軍大將大山岩率領下,於10月下旬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進攻大連灣和旅順。大連灣清軍守將丟棄炮台,不戰而逃。同年11月下旬,清政府苦心經營15年,耗資千萬建成的東亞最大軍港淪陷。

1895年1月,日本第二軍在山東半島東端成山角登陸,2月初占領威海衛,當時威海港內尚停有北洋海軍鐵甲艦、巡洋艦10餘艘,並有南、北幫炮台和劉公島炮台拱衛。但由於執行李鴻章不抵抗政策,北洋艦隊株守港內,坐以待斃。日軍占領南、北幫炮台後,居高臨下發炮轟擊港內清艦,「定遠」等主力艦先後被擊沉,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提議突圍,遭部分清將及洋員反對,丁自殺殉國,殘餘清艦向日軍投降。2月12日,北洋海軍全軍復沒。

由於李鴻章李鴻章所率淮軍在對日作戰中屢遭失利,清政府任命湘軍首領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路清軍以挽回敗局。1895年2月,數萬清軍圍攻海城未克反被日軍逐出,連失牛莊、營口等地,湘軍敗如山倒,日軍長趨直入。

至此,早有乞降之意的李鴻章在慈禧太后支持下,派其子赴日,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1、鄧世昌(1855—1894)廣東番禺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艦長)。黃海海戰中,鄧世昌不顧彈盡艦傷,率艦迎撞日艦「吉野」,不幸觸雷犧牲。

2、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的清北洋大臣李鴻章。

3、日軍攻陷威海後,將北洋艦隊殘存艦船11艘悉數擄往日本。至此,始建於1888年,擁有25艘戰艦,4000餘名官兵的北洋艦隊全軍復沒。圖為被清軍鑿沉於威海港內,後被日軍打撈劫往日本的「鎮遠」艦,日軍一直將其役用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4、日軍占領拱衛威海軍的南、北幫炮台和劉公島炮台後,將炮台炸毀。圖中大炮為清軍購自德國的新式克虜伯要塞炮。

5、清軍被俘官兵3000餘人被日軍押送芝罘島集中營,被折磨致死者不計其數。

6、日艦隊旗艦「松島」號被「定遠」艦重炮擊中艦首,斃傷該艦艦長志摩清直大尉以下113人。

7、停泊在威海港內待修的清主力艦「鎮遠」(排水量7335噸)。圖為該艦尾炮。

8、「吉野」艦,日海軍主力巡洋艦,排水量4.225噸,該艦航速和射速均為當時世界一流,黃海海戰中被清艦擊傷。

9、1894年6月,日海陸軍800人在朝鮮仁川登陸。7月23日,日軍占領朝鮮王宮,組織親日傀儡政府。

10、1895年2月 6日,北洋艦隊「威遠」艦在威海保衛戰中被日軍魚雷擊沉。

11、1894年11月下旬,清政府耗費巨資建成的旅順軍港陷落,日軍在旅順屠城4天,暴行震驚世界。

12、1895年1月,日陸軍大將大山岩率日本第二軍在山東半島成山角登陸,從背後進攻威海。

13、伊東裕亨(1843-1914年)日本薩摩人,曾任日本海軍「浪速』艦艦長、海軍大學校長。1892年升任海軍中將,甲午戰爭中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新三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223/15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