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真的要征社保稅?中國百姓活得真苦

爭議社保稅或將「十二五」開徵

  沉寂了數年之後,社會保障稅作為官方首次正式提出的一個新稅種,再次引起了熱議。

  4月1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堅定不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出「完善社會保障籌資形式與提高統籌級次相配合,研究開徵社會保障稅(下稱『社保稅』)。」這一新稅種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媒體和業內人士的熱捧。10天之後的4月10日,謝旭人在中國財政學會2010年年會上再次提到社保稅開徵,似乎印證著這個新稅種的開徵已為時不遠。

  記者隨後從相關部門處獲悉,目前從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到全國人大法工委等層面,還沒有開始探討社保稅開徵問題。儘管如此,這絲毫不影響人們關注社保稅的熱情,尤其在民生日益成為重點關注目標的今天。

  費改稅之爭

  其實,社保稅費改革並非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早在10年前農業稅稅費改革期間,學界就已經有呼籲將社保費改稅,但2006年出台的《社保基金管理條例》對社保基金提出暫時不徵稅,規定社保局和稅務局都可以徵收社會保險,不改變現行的行政隸屬關係。

  在《社保基金管理條例》出台5年後,費改稅改革再次進入官方視野。在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看來有點突然,「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之前在編制『十二五』稅制改革時,沒有出現過這個稅種。」

  隨著這一新稅種的再次提出,輿論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是社保稅該不該征,如果開徵是否會增加民眾負擔。

  對於該不該開徵的疑問,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社會保障稅早晚要徵收。

  此觀點一出即遭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的反駁,他在「博鰲電視辯論會」上明確指出:「徵收社會保障稅沒有道理,相反應減少稅負。」

  社保基金費改稅是否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劉桓解釋說,「社保稅只是將我國目前社保基金由收費改成了收稅,對繳納人沒有影響,納稅人的負擔不會增加,但是社保資金在管理、使用,以及資金的安全和效益等方面,卻有相當大的差別。」

  社保基金存兩大問題

  根據《社保基金管理條例》規定,收費部門各省不一。目前全國有17個省和兩個計劃單列市(廈門和寧波)是由地稅局徵收,然後上繳財政,再由財政劃撥給社保部門支付。而剩下的一些省份、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則由社保局徵收。

  由於征繳單位的不同,資金的使用效益也大相逕庭。

  「從中國17個省和兩個單列市的實踐來看,社保由費轉稅,是基於中國國情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從徵收效率、成本和資金安全性來看,費改稅更優越。」劉桓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之所以社保由費轉稅,主要是因為目前社保基金存在兩大問題。

  首先,社保局徵收的社保基金使用效果並不好。由社保局徵收,必定要單獨找一批人去進行企業財務核算,監控企業工資,通過類似稅務總局的征管軟體,去進行調查、稽核、征繳,這個過程就產生了行政工作的浪費,「本來有一個人在幹這個事,現在又找另一個人幹這個事,就會多出一份行政開支,這筆錢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從社保基金的收費中扣除。據我了解,社保基金去年返還的水平就很低,有的地方社保返還率不到40%,大部分變成費用了,就非常不經濟。」

  其次,是資金的安全問題。社保基金以費的形式進入到地方金庫,有可能產生貪污和浪費,造成社保基金損失。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上海社保案。

  據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國的國庫是分層級的。如果費改為稅,中央將把這筆資金統一調撥到中央財政金庫,就不再是地方代理。如果是費,就要進入各級政府,政府可以掌控銀行帳戶。儘管地級市以下級別的地方領導動不了這筆錢,但是作為省長、省委書記這一層級是可以動用的。

  「如果改為社保稅,就是以國家權力為依託,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安全性,有利於提高社保資金的統籌層級,打破各省『各自為政』的局面。」劉桓說。

  僅2億多人繳納養老保險

  據悉,目前,大多數高福利國家都有社會保障稅費制度,主要作為特別的醫療、失業福利和養老金籌資的補充來源。

  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社會保險法立法進程,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草案)》進行了三次審議和多次修改。對此,法律界人士認為,社會保障稅開徵首先要完善立法,通過法律明確,為征管提供法律依據。

  「如果法律規範了,對企業而言,就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如果企業不交社保稅,就是偷漏稅了,國家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封企業帳號,對企業進行保全措施。」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據了解,到2008年6月底,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1億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2.4億人。醫療、養老的參保率相對較高,但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例仍在80%以下;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的參保率更低;靈活就業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鎮非就業人口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等部分人群,尚未完全進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之內,但一些城市已對此進行試點。

  隨著國家保民生戰略的提出,社保基金的覆蓋人群也越來越廣,社保費的弊端也越來越凸顯。

  「如果繼續徵收社保費將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由於社保費都有一個科目的對應,收誰的費將來要用到誰身上,資金的使用也僅限於繳費這部分人群。對於目前沒有參加社保的廣大農民來說,雖然沒有繳費,但也得有低保,國家就要拿出其他錢去補貼。如果改為稅,這些問題就得以解決。畢竟改為稅之後,社保資金就進入了中央金庫,國家再相應建立起社保預算,這筆錢的覆蓋面會更廣一些,資金使用的規範性也更強一些。」劉桓說。

  劉尚希進一步分析認為,開徵社保稅將使社會保障基金獲得一筆固定的財政收入,之所以這麼改,為的就是社保全覆蓋,夯實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石。

  估計「十二五」開徵

  儘管開徵社保稅的諸多好處顯而易見,但是何時開徵,官方依然沒有明確的回應。

  何時開徵社保稅,這個問題在劉尚希看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要把費置換成稅,從社保費變為社保稅,含義不一樣,就變得非常複雜,開徵需要較長的時間。」

  劉桓告訴記者,如果開徵社保稅,首當其衝的問題是需要人大立法,人大通過之後再由國務院執行。具體程序是:國務院可以授權財政部稅政司或預算司,以及國家稅務總局具體設計方案,然後將方案返回到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秘書局等部門,研究討論意見辦法是否合適。之後由人大常委會大會審議通過,一次通不過,還有第二次、第三次,這個過程還很長。

  「按我的理解,謝旭人部長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著眼於『十二五』期間實現的。今年實現的難度很大,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完成立法程序,以及調研和調整方案的準備,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倉促出台幾乎是不可能的。」劉桓說。

  劉桓進一步強調指出,「不要認為社保基金費改稅是一個簡單的改變,這意味著我國今後的社保結構體系將要發生大的變化,整個社保體系的模式將要重建。」

  「社保」包括哪些?

  對於職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說的五險一金: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社保繳納基數一般為職工平均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繳費比例分別約為是28%、8%、3%、0.5~2%、1%,合計達到42%,其中用人單位繳納31%,個人繳納11%。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04/16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