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開始加速砸鐵飯碗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01

擠進體制內

2024年高考正在進行中,今年有1342萬考生報名,創下歷史新高。

在前天的文章中寫過,1342萬考生中,還有大約413萬的復讀生(占高考人數的三分之一),而2024年本科錄取名額預計為450萬。

這意味著,今年的高考是史上最卷的一屆高考。

未來,還會更卷。

比高考更卷的,是就業。

教育部去年年末披露,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

畢業季即將來臨,這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結果將會如何?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智聯招聘不久前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今年,大專學歷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率最高,占比56.6%,且高於去年的54.4%。本科、碩博學歷應屆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分別為45.4%、44.4%,均低於去年的47.5%、56.7%。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學而優則仕,何況在如今就業受困的大環境中,進入體制內的欲望,更加強烈。

期望進入國企的畢業生比例連續5年上升,從2020年的36%持續上升至2024年的47.7%;而期望進入民企的畢業生連續5年下降,從2020年的25.1%持續下降至2024年的12.5%。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除了進入國企,考公的人也在逐年增加。

第一財經披露,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高達291萬,較去年同期新增4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市場就業環境不好的時候,想要進入體制內的人就越來越多,這是再正常不過的邏輯。

但是,在公務員報考人數不斷創新高的背景下,另一個消息也傳來了,體制精簡正在提速。

02

砸碎鐵飯碗加速了

澎湃新聞6月7日報導,已經有多地公布了這一輪行政精簡的比例,2%到5%不等。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比如四川內江市發布的《內江市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結合部門職責任務和履職情況,按照3%比例對市級行政編制進行核算精減。

河南省漯河市發布的《市直機關行政編制精減和核定專項方案》提出,對市直機關行政編制採取「一刀切」的辦法,統一按3%的比例精減,共精減54名。

甘肅省發布的《甘肅省行政編制精減方案》,按照5%的精減比例,紮實推進行政編制精減工作。

今年2月份,人民網山西頻道今年2月關於本輪山西省機構改革的報導稱,此次改革,總的廳局級機構不增加,同時還將逐步縮減省、市兩級的公務員行政編制,省級將減少3%編制,市一級至少減少2%編制,騰出來的編制將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和基層人員力量。此外,省直機構領導班子人數也將有一定比例的減少,一般不會超過4人,和之前的動輒八九人相比,減幅巨大。

事實上,對體制內的精簡,山西早在2020年就開始了。

2020年4月,在山西省選取了忻州市河曲縣、臨汾市浮山縣、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石樓縣、晉中市榆社縣、長治市黎城縣6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開啟整編改革試點。

截至去年,太原市婁煩縣,改革前35個機構,改革後精簡了13個,只保留了22個機構,相當於精簡了37%。事業單位從之前的62個精簡至40個,精簡了35.5%。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製圖:城市財經;根據公開報導梳理

山西拉開序幕之後,疊加三年黑天鵝大背景,期間財政收入有所下滑,經濟復甦壓力舉步維艱,於是在去年年初,中央定調了全面機構編制改革的方案。

去年年初,官方發布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

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精簡5%的目標,還要求地方也要著手精簡。地方黨政機關人員編制精減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結合實際研究確定。縣、鄉兩級不作精減要求。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之後各地陸續開始執行。

中央機構方面:

據中國機構編制網10月12日披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調整相關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事業單位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涉及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

其中央行核減了30名行政編制、6名司局級領導職數。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地方上: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臨汾市浮山縣、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石樓縣、晉中市榆社縣、長治市黎城縣6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早在2020年就開啟了整編改革試點。

去年,湖南省古丈縣、安徽省4個常住人口較少的縣(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江蘇、湖南、湖北、內蒙古、江西等都已經開展了整編改革試點。

此外,還有一大批地區正在清退編外人員。

進入2024年,速度開始加快。年初的時候,各地就紛紛行動了起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23年12月以來,至少已有江西、北京、天津、湖南、貴州、上海、河北、甘肅、雲南、江蘇、青海、陝西、廣西、福建、四川、湖北、重慶、廣東等18個省份相繼召開會議,部署、動員機構改革工作。

03

精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關鍵問題來了,對體制內精簡,是出於什麼原因?原因並不複雜,公務員隊伍龐大,財政吃緊,再疊加人口通縮,小縣城收縮,人浮於事現象越發嚴重。

體制內人員越來越多,國家財政就越來越大,不堪重負。

看一組數據。

有機構算過一筆帳:

中國財政中,向政府雇員支付的勞動報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近十年來不斷上升:從2012年的33%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超過50%,再到2020年以後的超過60%。

比如某西部省份人口小縣,總人口僅4萬餘人,但財政供養人數近2500人,全縣總人口數與財政供養人員比例為16.9:1。

這種狀況放在過去經濟整生日上、財政狂奔的年代,或許還可以運轉自如。然而,在內外環境變化的今天,必須要進行機構編制改革才行。

從財政角度來看,我們的財政在黑天鵝平復之後,2023年增長不錯,但結構性不確定性仍較大。

我們一直以來的現狀是,中央有錢,但地方有缺口。但中央的財政盈餘,也只能填補地方一半的缺口而已。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從上圖可以看到,中央需要填補地方的缺口在逐年擴大,壓力也越來越大。

這一點可以從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角度看到。

財政部數據顯示:

2023年中央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了102945.19億元。

這一數據,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財政部

 

中國砸鐵飯碗,加速了?根本原因就一個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財政部、各地統計局

轉移支付壓力加大的同時,地方政府另一個錢袋子賣地收入,在快速縮水。

我們知道,中國八十年代初,開啟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灶吃飯的模式,賦予了地方更大的行政權力各種它能控制的資源,並且把這些資源經濟化。其中土地資源便是其中之一。

各地賣地收入都是歸於地方政府使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城市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