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更大的漲價潮要到來!所有人和所有錢都在賭

漲價,正在成為2024年的核心詞之一。

而所有人和所有錢都在賭,更大的漲價潮將會到來。

而今年的A股市場中,最成功的也當屬漲價交易了,從年初至今,有色、化工、公用等行業的股票一飛沖天,市場不僅在押注這些公司業績大增,更加在押注會有更大的漲價潮接踵而來,而不管是從國內還是國外的情況來看,結構性漲價的浪潮可能會更快更猛烈地到來,主要有四個類型的漲價:

1、輸入性漲價

這一類主要是定價權在海外,國內對外依賴度又比較大的商品,比如銅、鐵礦石、貴金屬、造紙、化學藥品原藥(維生素、青黴素等)、棉紡等,海外瘋狂漲價,最後進口到國內,成為了企業的高昂成本。

2、行政性漲價

這一類主要是土地財政吃緊,地方政府槓桿收縮導致的,比如今年水、電、熱、燃的漲價,比如高鐵的集中漲價,今年這些已經漲了一波,但還有很大的漲價空間。

3、約束性漲價

產能不足、供給受限是導致這一類漲價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化工品、有色、航運等行業;比如TMA、製冷劑R32、SCFI、銻、仔豬、金屬汞、CCFI、銦、製冷劑R125、矽錳等,這些的共性特徵是需求相對平穩或剛性,但供給側面臨較強約束,導致價格水平大幅上漲。

4、復甦性漲價

這一類的漲價是受益於需求的復甦,既包括國內需求復甦,比如農產品、設備更新的相關產品;也包括國外需求復甦,比如玩具、體育製品等、紡服、家具、木製品。

而A股相關資產大漲的背後也是押注這些主要的漲價潮。

但我們其實可以發現,資金押注的仍然是「結構性漲價」而非「全面通脹」或者「全面滯漲」,更多的是一種資金避險和投資未來的舉動。

一個比較確定的結論是,結構性漲價背後,是全球經濟正仍處在一個「類衰退」階段,在衰退還未過去,復甦也還未來臨之際,投資者紛紛提前押注了新一輪市場復甦。

之所以說全球還沒到全面復甦的時候,原因有兩個:

1)中國地產當下正經歷從投資品向消費品的時代轉變,資產負債表壓制核心通脹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房地產再也不是吸收通脹、結構性蓄水的主要方式,反而成為了推動緊縮、壓制通脹的最大重石。

2)美國財政持續超預期擴張,尤其是向居民部門進行天量的轉移支付,強化了居民消費支出持續性,導致美國的需求遠超供給,在疊加中美脫鉤、地緣政治等供給限制,美國的實際通脹很難降低到以往的「舒適」水平。

站在世界流通的角度,一個是主要產能方,一個是主要需求方,二者的供需產生了錯配,前者無法輸出產能,而後者無法壓制需求,共同作用下,成為了阻礙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

因此,這一輪的「漲價交易」更多的是一輪反直覺的「偽通脹交易」,持續性可能差強人意。

而未來真正的通脹交易能否開啟,得盯住兩條線索,海外盯住全球信用周期擴張何時啟動,國內盯住中國債務周期能否迎來觸底回升。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