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改制=合法搶劫 政府將數億元企業一萬元就賣了

—原標題:山西一集體企業「被國有」後以超低價轉賣個人


      根據群眾舉報,「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對這起充滿蹊蹺的產權轉讓事件進行了跟蹤調查。
       法人代表不知情 集體企業「被國有」

      在朔州市平魯區白堂鄉,有一片方圓近10公里的礦區。這片礦區原本由3個同屬集體性質的煤礦組成,兩邊較大的礦,分別叫白堂煤礦和潘家窯煤礦,中間的叫東梁煤礦。
      根據朔州市政府的要求,早在1995年潘家窯煤礦就對另兩家煤礦實施兼併,並於次年註冊成立了「潘家窯聯營煤礦」(以下簡稱「潘聯礦」),企業性質仍為集體。原來三個礦的採礦許可證全部註銷,並給新成立的潘聯礦換發了統一的採礦許可證。
      潘聯礦成立後,在原東梁煤礦礦址上設立了內部分支機構潘聯礦2號井,潘聯礦法定代表人徐步升委派時任潘聯礦副礦長徐海福為負責人。徐步升承認,由於當時潘聯礦只有一個採礦許可證,按規定只能開一個井,為了讓2號井能夠獨立生產以擴大潘聯礦產量,想以「託管」的名義打政策擦邊球再申請一個許可證。 2000年8月,潘聯礦指派徐海福出面簽訂了2號井的託管協議。
      然而,由於這種「託管」違背了當時國家「關小並大」「一證一坑」的政策,2號井並沒有取得單獨的採礦證,2002年5月即被工商部門註銷了營業執照。
      隨後,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2002年11月,平魯區財政局居然為早已經不存在的「東梁煤礦」頒發了《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不僅突然冒出一個新「東梁煤礦」,而且企業性質成了「國有」。兩個月後,平魯區政府才註冊了平魯區「東梁煤礦」,這個礦實際上是以被註銷的2號井資產設立的, 因為2 號井雖被註銷,徐海福卻一直在非法經營。
      而作為潘聯礦的法定代表人,徐步升一開始居然對2號井的企業性質發生變更一無所知,直到2006年才知道2號井「被國有」了。
      「 東梁煤礦 早就註銷不存在了,平魯區財政局所謂的 東梁煤礦 不知道從何而來?將明顯的 集體 性質的企業改為 國有 ,到底有什麼用意?」一位知情人提出質疑。
      煤礦價值數億 轉讓價格一萬
      2008年3月4日,平魯區經貿局將「東梁煤礦」的產權轉讓給了徐海福個人,價格是1萬元。轉讓後,徐海福將煤礦名稱變更為「山西朔州泰安煤業有限公司」。這次轉讓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平魯區政府的一份文件對「1萬元是怎麼來的」作了解釋:經評估,「東梁煤礦」總資產32107314.9元,總負債32097653.64 元,淨資產9661.26元。
      對於這一轉讓價格,當地不少人認為「簡直低得離譜」。
      原平魯區煤炭工業局局長王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坦承:「根據當時的煤炭市場形勢,1萬元的價格確實太低了。」他表示,在這個煤礦權屬、企業性質存在爭議的情況,進行改制轉讓「確有不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21/16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