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憤怒網友曝:中共埃及撤僑一人要8500 沒錢不讓上

—網友:中國埃及撤僑包機要8500 ,沒錢不讓上

恩,我不愛寫日誌,因為我寫出來的東西經常語句不通很難理解,文筆就更不堪入目了。

  但是這次埃及了,我也爆發了...........

  背景:我住在朋友家,家裡1個90歲老人,2個中國護照的,3個澳大利亞護照的。

  第一天:我說:不如我們改機票回國吧。

  答:沒事,每年police day都是這樣。

  第二天:我說:改機票回去吧,或者買點米和麵包。

  答:昨天和今天是公共假期,人民閒得慌鬧鬧,明天就沒事了。

  第三天:某某和某某一大早就買了三袋大米回來,電話網絡中斷了。

  我說:改機票吧。

  答:沒事,暴動最多2-3天。

  第四天: 某某一大早就動員全家搬到了四季酒店(大家可以google map一下離事發現場的距離)機場關閉了,所有航班取消了....

  我沒話說.......在陽台欣賞離我們不遠的希爾頓酒店旁邊的政府大樓被熊熊烈火包圍的壯觀。

  第五天:米國,英國,加拿大包機來了。我們ZG沒有音訊。

  我:緊密聯繫著ZG使館。

  使館:裡面的工作人員都很忙,沒有時間接聽我電話。

  第六天: 我們ZG的飛機來了,注意是所謂的「包機」

  我:終於聯繫到了領事館。

  答覆:我們先讓旅行團的撤退。(兩架飛機飛走了)

  第七天:我們ZG又來了兩架飛機,心想有戲了。

  我:打了半天,終於聯繫上了機場人員。

  答覆:你有後備機票嗎? 有的話按機票上的時間去機場排隊。(此時機場有500多人在等待,斷糧斷水)放棄了。

  第八天:我們ZG又派了2架飛機,滿心歡喜阿,一大早冒著危險去了領事館。

  答覆:可以走啊,有票的排隊,沒票的買票(7000埃及磅,8500人民幣),沒錢沒辦法。但是你的機票是2月26 號回國,太晚了,估計排不上。不過你可以去機場等,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走。註:很多人斷水斷糧奇蹟般的等了4天才走。領事館的人答應我一有飛機就通知我。

  晚上:程浩同學熱心提醒 "最後一班撤離飛機已經起飛"。


這回多虧了胡錦濤:連派8架飛機

新華網  

  埃及局勢驟緊,滯留埃及中國遊客的處境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外交部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接回部署。24小時求助熱線隨即開通,外交部、國家觀光局、公安部、民航局等部門圍繞盡最大努力在節前接回所有滯埃同胞的目標,迅速行動起來。

 有國外媒體評論,中國是所有自埃及接返國民的國家中相關工作啟動最早、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2月1日16時58分,來自北京的小朋友郝桉第一個走出機艙,經歷了在開羅機場的長時間滯留,又經過了9個半小時的長途飛行,他看起來有些疲倦。但是,望著圍過來的笑容親切的叔叔阿姨們,郝桉接過機場工作人員送來的鮮花,稚嫩的臉上一下子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郝桉是滯留埃及的中國公民之一,也是搭乘第一架中共政府派出飛機首批返回的268名旅客之一。

  1月28日以來,埃及連續發生反政府示威遊行,局勢一度劍拔弩張,開羅機場部分國際航班停飛,埃航也取消了所有赴華航班,造成大批中國遊客滯留。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中共政府緊急動員,全力以赴,外交部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單位,會同中國駐埃及使館,共同書寫了45個小時派出8架飛機、成功接回1800餘名滯留旅客的傳奇。在這一連串數字的背後,究竟凝聚著怎樣的努力與付出?從派出第一架飛機到接回最後一批滯留旅客,又發生過怎樣的動人故事?

  1月29日離除夕還有4天。埃及開羅機場內滯留的中國旅客已經達到260多名,人數還在繼續增加。遙遙無期的等待,加上食品飲水的匱乏,給滯留同胞企盼回家過年的心情平添了幾分焦慮。不安和無助的情緒在人群中不斷蔓延,國家的救援成為人們心中唯一的希望。

  滯留埃及中國遊客的處境不僅令他們國內的親人牽腸掛肚,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外交部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接回部署。

  外交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開通24小時求助熱線。30日牽頭緊急召開部際協調會,國家觀光局、公安部、民航局等有關部門參加。圍繞著盡最大努力在節前接回所有滯埃同胞的目標,會上迅速做出決定,立即增派航班赴埃接回滯留公民。

  外交部負責總體協調,並指導駐埃及使館開展工作,民航局協調國內有關航空公司派出飛機,國家觀光局搜集滯埃旅客情況並敦促有關旅行社承擔相關責任。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周密部署。自此,一場由外交部牽頭,國家觀光局、公安部、民航局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大規模接回滯埃公民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1月30日離除夕還有3天。埃及開羅機場內滯留的中國旅客上升到530多名。政府增派包機來埃接人的消息在人群中產生熱烈反響,孩子們立刻歡呼雀躍,「我們要回家啦」!一位滯埃同胞在返京後對記者表示:「這讓我本來懸在嗓子眼兒的心一下子安安穩穩地落了下來。」關鍵時刻,政府的介入猶如一顆定心丸,但是派飛機接人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埃及正值旅遊旺季,在埃中國遊客數量接近峰值,而備受中國遊客青睞的亞歷山大、盧克索、霍爾格達等地離首都開羅有數百甚至上千公里之遙。人數眾多、人員分散成為統計滯埃人員規模的一大障礙。

  埃及各主要城市因遊行示威出現一定緊張局面,開羅、亞歷山大、蘇伊士等地紛紛實行宵禁,部分地區宵禁時間長達17個小時,這給準確統計滯埃旅客人數製造了又一難題,也給滯埃旅客在指定地點及時集中帶來極大不便。

  困難尚不止於此。中國新年即將來臨,滯埃旅客普遍急盼回國過年,而國內由於「春運」航空運力緊張——執行赴埃接返任務面臨「雙向」壓力。而埃及開羅市內商鋪大多停業,造成滯埃旅客食品、飲用水供應緊張,進一步加劇了派機接返滯埃旅客的緊迫性。

  此外,參與執行此次接返任務的國航、海航、南航和東航4家公司,所派飛機航路不盡相同。增派航班赴埃迫在眉睫,必須趕在派出飛機離境之前辦妥途經15國的飛行許可,難度之大可以想像。

  時間緊、任務重,困難重重,不確定因素多,共同決定了中共政府要在節前安全、順利地從埃及接返所有滯留中方人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月31日離除夕還有兩天。在各方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中共政府派出的第一架飛機順利降落在埃及開羅國際機場,聚集著600多名滯留中國旅客的 T3航廈休息大廳內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大約3小時後,第二架飛機順利抵達開羅,中共政府派出的由外交部、國家觀光局、公安部組成的聯合工作組隨機抵達,並帶來上千箱食品和飲用水以備急需。

  開羅機場的諮詢台臨時成為中國駐埃及使館的辦公地點之一,「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工作組」的指示牌和掛在上面的五星紅旗分外醒目。使館自1月30日起開始給滯留機場的旅客們送餐。「只要使館在,就會安全地把你們送回去。」駐埃及大使宋愛國面對著機場的所有滯留中方人員鄭重承諾。與此同時,使館開設的 3部24小時求助熱線響個不停,工作人員們通宵達旦地堅守崗位,耐心細緻地記錄、安撫。

  看到中共政府派出的聯合工作組,在機場滯留的中國旅客如同見到親人一般。聯合工作組的同志們見此情形,也顧不上片刻歇息,立刻加入機場組織、協調的工作隊伍,努力通過耐心細緻的解釋說明,贏取滯留人員對登機安排的理解與配合,通過苦口婆心的勸慰安撫,緩解滯留旅客不斷累積的焦躁、緊張情緒。

  安排老弱旅客優先登機,是聯合工作組和駐埃及使館的工作原則之一。36名《北京少年報》紅領巾通訊社赴埃及採訪的孩子受困開羅,孩子們的家長心急如焚,紛紛給外交部和中國駐埃及使館掛電話求助。外交部領導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終於,所有孩子在有關各方悉心關照下,最早一批坐上了回國的航班。於是,就有了最初小記者郝桉第一個走出機艙的那一幕。

  無獨有偶,41名廣州東川路小學管樂團的孩子也在滯留開羅人員之列,外交部領導數次通過電話向領事保護中心、駐埃及使館及前方工作組「打招呼」,表達關心並提出明確要求,務必確保孩子們及早、平安返回。後來,這些孩子在包括外交部在內的社會各界關注下,同樣順利搭上第一批回國的航班。

  2月1日離除夕還有一天。16時41分,中共政府派出的第一架飛機滿載著268名滯留旅客,平安抵達首都北京國際機場。第一批滯埃人員順利回國的消息振奮人心,但作為具體承擔協調工作的部門,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的所有同志不敢、也不能有絲毫鬆懈。

  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進入值守應急狀態已經有4天了。從啟動應急機制的第一天開始,這裡始終被一種緊張、忙碌、積極、有序的氣氛所籠罩,開通的 24小時求助熱線幾乎一刻不停,至第四天累計接聽來電數量已經超過600人次,詳細登記的滯埃團隊和個人的求助信息已多達200餘條,而所有這些記錄在冊的求助無一例外地都在第一時間轉往中國駐埃及使館,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點對於及時聯繫接返滯埃同胞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一天,這裡的工作人員按照事先確定的分工,有些專門接聽熱線電話、逐一記錄求助信息,有些與航空公司和駐途經有關國家使館雙向聯繫以儘早辦妥飛行許可,有些圍著地圖研究制訂具體接返方案,有些分別與包括駐埃及使館、民航局、國家觀光局保持熱線聯絡,隨時互通情況,還有些同志一次又一次奔波在往返機場和辦公室的道路上,只為確保每一名抵京的歸國同胞都能順利返家。

  及時、安全、順利地接回滯埃中方人員,是包括外交部在內的中共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中國駐埃及使館為之不懈努力的共同目標。在他們看來,此次增派航班接回滯埃公民,並不是簡單的商業行為,因為它事關公民切身利益,事關國家形象,事關在關鍵時刻能否把中央「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化作實際行動。

  2月2日除夕當天。15時25分,中共政府派出的第六架共載有222人(包括175名港人)的飛機平安降落在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加上前一日搭乘政府派出飛機返華的港人,約有200名香港同胞由中共政府平安接回。

  當了解到數百名香港居民滯留埃及的情況後,外交部十分重視。考慮到近200名香港同胞被困在距開羅700公里之遙的盧克索,外交部會同有關部門經綜合分析,迅速做出了派航班直飛盧克索、返程直飛香港的決定,同時指示駐埃及使館派出工作組驅車趕往盧克索,為組織滯留當地同胞登機預做準備。

  中央政府此舉獲得香港社會各界普遍稱讚,包括《大公報》、《文匯報》、《明報》、《星島日報》在內的主要港媒紛紛以社評、頭版頭條突出報導,還刊登了大量相關圖片。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報》頭版刊登整版感謝信,盛讚此舉是「史無前例之完美安排」,「有如此國家及特區政府的照顧,香港人事實真有福」。

  「中央政府此次提供了大力協助,有關工作成果超出預期,堪稱史無前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向記者表示。澳門特區政府也表示:「感謝中央政府的關懷。」一些受助的台灣遊客再三表示感謝:「在我們身陷困境時,及時安排我們乘飛機離開,深深體現了同胞之情。」

  2月3日正月初一。12時57分,中共政府派出的第八架飛機自埃及開羅平安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至此,中共政府此次接回滯埃公民行動基本結束。3天之中,45小時內,中共政府共派出了8架飛機,順利接回了1800餘名回國心切的同胞。

  在開羅,中共政府派出飛機的每一次降落,都能引來一陣歡呼。在北京,走下回國航班的每一位同胞臉上都洋溢著相似的喜悅。「感謝祖國」——這是在抵達機場大廳里最經常聽見的由衷表達,在一位位回國同胞的口中不斷地重複著。

  「黎明奔機場,滯留國旗伴。政府溫暖迎,包機返故鄉。」一名中學校長在機場即興詠嘆。「什麼時候祖國最親?什麼時候身為中國人最自豪?這時候祖國最親,這時候身為中國人最自豪。」一位回國同胞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最要感謝的是祖國為我們發出了包機。」廣州東川路小學的朱老師在微博上發消息。

  這是極不平靜的一個中國新年,又是極其溫暖的一個節日;這是時間最緊張的一次接返,也是任務最艱巨的一次行動。有國外媒體評論,中國是所有自埃及接返國民的國家中相關工作啟動最早、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如果沒有國家的強大,沒有政府對人民的重視,難以想像。

  為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滯埃中國公民平安回國,為了他們能早日與一直擔憂守候的國內親屬團聚,中共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外交部、國家觀光局、公安部、民航局等各有關部門和中國駐埃及使館的許許多多工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不辭辛苦地連續工作,他們毅然放棄了與子女的團圓,放棄了與父母共享天倫,犧牲了返鄉省親的機會,犧牲了一年難得的休假,在辦公室內度過了一個不眠的特殊除夕夜……

  2月5日正月初三凌晨4時10分,中共政府派出的聯合工作組才搭乘海航班機自開羅返回北京,儘管他們受到的迎接十分樸素簡單,但是完成任務的滿足在每個人的臉上都無比真切。談起這次任務,工作組組長、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副主任張洋唯一的遺憾是儘管付出了最大努力,但仍有431名中國公民初一上午才返京,未能趕上除夕的年夜飯。他此刻大約忘記了自己一個月前向父母作出的在湖北一起過年的約定。

  埃及局勢突如其來的緊張打破了國內中國新年的寧靜,也擾亂了赴埃旅行人們的行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湧現的許多動人場面同樣會令對此關心的國內同胞,以及包括小記者郝桉在內的滯埃公民終生銘記……畢竟,無論是滯埃旅客在困難面前守望互助的溫馨,還是公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誠,以及政府部門以人為本的務實和執政為民的高效都那麼令人難忘。

  「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所有這些,讓我們為之振奮,讓我們深感溫暖,也讓我們充滿希望。正如一位平安歸國的滯埃中國旅客所言,「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關懷和溫暖。穩定、強大的祖國真正是人民可靠、溫暖的家園」。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人人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208/19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