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我們愛的是哪一個中國?」

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發表題為「我們愛的是哪一個中國?」的社論,文章指出,一些有政治謀算的人質疑愛國,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要攻擊政府。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的採訪報導


《環球時報》的社論說,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愛國」成了一件敏感的事。特別在網際網路上,有人把愛國與「愛政府」等同,對愛國的正義性提出質疑。在懷疑主義盛行的時代,這種論調攪亂了輿論場,形成了一股詆毀愛國主義的邪氣。社論說,愛國光明正大,無論是有理論素養的人,還是普通勞動者,談到愛國大概沒人會往「政府辦公大樓」那裡想。作為悠久文明和現實生活的承載物,中國的國家概念極其豐富,把政府從國家的概念中先剝離出來再強行粘合,這是一些人搞的政治遊戲,決非愛國主義情感本身就有的困惑。美國紐約的中國文化學者謝選駿說,他支持將「國家」和「政府」的概念分離開來,

「我們知道愛國主義在中國之所以名聲越來越不好跟在德國和日本發生的情況類似。在德國和日本由於是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這兩個政府綁架了愛國主義。所以他們戰爭失敗以後,愛國主義就變得很臭。在日本誰到提愛國主義,老百姓或者是左派就比較認為這個人是軍國主義分子;在德國要提到愛國主義,大家就覺得跟納粹有關係;那麼在中國一提到愛國主義覺得跟共產黨有關係。所以,愛國主義被極權政府綁架了以後就產生了這樣的壞結果。現在中共政府決定要把愛國主義跟愛政府主義給它脫鉤,我覺得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

《環球時報》的社論說,有一個值得我們愛的「中國」的真實存在,它既是文化的、精神的、也是物理的。本次利比亞危機中,有個「中國」派出軍艦和飛機從動盪中撤出數萬中方人員,舉世震動。對得到救助的人來說,以及對撤僑不力並因此受到批評的歐美領導人來說,這個「中國」都是真真切切的,我們愛國,愛的就是這個中國。杭州的維權人士朱虞夫說,多年來試圖混淆國家與政府概念的恰恰是中共的專制政權,

「我們一直以來有關方面的教育就是偷換了這個概念。就是政府和國家的概念。所以說現在經常發生好像所謂的『反華』,其實它是反對共產黨的這種做法,反對共產黨政府,它就說它『反華』。動不動就舉出那個愛國主義的這塊招牌對它提出批評的那些人說他們是不愛國。」

謝選駿認為,一個人可以愛國,但可以反對不代表民意的政府,

「比如說一個人反對中國共產黨,但他是由於愛中國而反對中國共產黨,那他就是一個愛國者。相反,一個人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或者集團的利益在堅持共產黨一黨專政,那他可能就是一個賣國者。它出賣祖國的利益來達到自己個人的目的。愛國也可以是政治的。反政府愛國這也可以是政治的。政治上愛國,但是反政府,這完全是可能存在的。那在埃及、突尼西亞以及現在正在利比亞發生的所謂茉莉花革命不就是這樣嗎?他們都是愛國者,他們反政府啊。」

謝選駿說,把 「中共政府」和「中國」區別開來有利於中國走向民主政治。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304/19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