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政府的十年改革止步不前

德新社本周五(3月2日)發表文章指出,共產黨內部的許多值得關注的聲音表示,中國過去10年是被耽誤了的10年。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沒有利用好經濟快速發展給改革帶來的契機,而是處處謹慎小心,一味強調穩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共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只給國有企業和銀行帶來好處,使得國家經濟發展以私人經濟的利益損失為代價愈發成為主流。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中國過去的十年確實是被耽誤了的10年:「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重大的改革措施這個10年沒有出現過。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個10年中國經濟還是高增長。」

中國經濟10年來以兩位數的均速增長。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種成就。但在茅于軾看來,中國的經濟高增長其實是犧牲了許多其他方面的指標。比如說用犧牲環境換取GDP,財富分配愈發不公。雖然財富的生產情況良好,但財富的分配卻並不盡人意。這也就直接影響了GDP的質量。茅于軾指出,許多泡沫,比如房地產領域的泡沫雖然都能製造出GDP,但「改革措施不得力。造成的結果就是增長率雖然高,但增長的質量不好。」

換屆前不談改革

德新社文章認為,誰要是想在溫家寶下周一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找到新的、勇敢的改革建議,那他只能感到失望。在「穩定中求發展」是現任總理為2012年經濟以及社會工作發展制定的方針路線。文章指出,因為今年中國領導高層要面臨換屆,所以政府不會在此之前有怎樣的大動作。今年秋天,現任副主席習近平會接過國家的指揮大權。

德新社的文章還透露,中國老一屆的改革者,比如2003年卸任的前總理朱鎔基對目前將要退任這一屆政府倍感失望。這位現年83歲的老人曾經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鋪平了道路。文章援引和朱鎔基有接觸的人士稱,朱鎔基認為,現在的政府只是收穫了他執政時的功績,但本身卻沒有什麼新的建樹。

錯過的改革是國企民營化

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於本周一推出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正處於「拐點」,如果不進行深入的改革,將有可能面臨突發性危機。經濟學家茅于軾回顧中國過去10年,指出最急待改革的,但卻錯過改革良機的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和取消壟斷。這與世界銀行最新報告中強調的改革內容一致。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應該限制國有企業的壟斷力量,分散資本,為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競爭降低門檻。但同時有批評的聲音指出,一些需要規模效應才能有效運行的產業,比如資源勘探和航天技術必須由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因為這些是對國家發展戰略意義非凡的重要行業。對此茅于軾並不認同,他說:「這些行業在美國都是私營的,沒有理由說一定要國營才能保障。美國不是搞得也挺好嗎?」

現在,中國必須面對國際機構要求政府限制在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馬喆(Murtaza Syed)在北京發出警告稱,中國的經濟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過於依賴出口和政府投資。後者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從5年前的42%已經上升到了現在的50%。他指出,這是「非常危險的高度」。因為直接後果會是產能過剩和銀行呆壞帳數額增加。而這可能會導致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一倍,達到4%至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