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薄熙來事件:有人提前放消息

4月10日深夜23時,在新浪微博等網絡上瘋傳"中央將宣布對薄熙來的處理結果"信息後數小時,中共官媒新華社在公眾的翹首等待中,公布了對薄熙來的處理結果:當局停止薄熙來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由中紀委立案調查,同時,公安機關對薄妻谷開來和薄的勤務人員張曉軍涉嫌英國人海伍德不正常死亡,將其移送司法機關。



  從2月2日王立軍被免重慶市警局長職務和2月6日王立軍獨闖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開始,隨即引發公眾對薄熙來的政治命運的猜測,最早曝出"王立軍闖入美領館"、"黃奇帆帶武警包圍美領館"、"國安部帶走王立軍"、"薄熙來被雙規"、"谷開來與海伍德之死有關"等,多為網絡人士和海外媒體,其中不乏對細節的演繹和傳播,其情節堪比美國懸疑大片。

  對此中共當局也籍官媒多次闢謠;兩會之際,大會發言人趙啟正稱外媒對"王立軍事件"進行拼圖式報導和靠想像繪製,這些"拼圖"都是不準確的,甚至是荒唐的,並指"王立軍事件"為一個孤立的事件,至4月10日,官方在整個事件中的階段性定論成為這些網上"傳聞"真實性的佐證。

  4月10日當新華社公布消息後,大多網友表示對結果並不驚奇,在當今中國"流言即真相",南都記者王星在微博發表評論: "某些網絡謠言最可恨,太靠譜了。" 網友"陰霾北京"一語中的:"黨員幹部提前幾小時知道,微博達人提前幾天知道,境外媒體提前幾星期知道,政治家提前幾個月知道,社會學家提前幾年知道,政治學家提前幾十年知道,歷史學家提前幾百年知道,哲學家提前幾千年知道,這就是中國政治。"

  中國資深媒體人、現就職《陽光時務》的賈葭向德國之聲表示,兩個月間,央視、新華社、人民網等相繼發表評論,要公眾甄別"謠言"和統一思想,但民間依然傳言四起。而這些傳言的興起是源自中國的非透明體制:"在非透明體制中,真實的消息的流通是非常難的,必然會產生謠言。"

  他認為正是因為民間的"謠言"起到了倒逼真相和抗議的作用:"公眾在不能確切知道真相的時候,就根據過去的表現來推測,有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消息經過傳播之後,如果當局認為這些消息對他構成了威脅,他們就被逼出來給出對他們有利的一部分真相。謠言也是一種社會抗議,是對當下新聞審體檢制的一種抗議,報紙上要登什麼都要有宣傳部精確算計,但有網絡媒體之後,只要滑鼠一點,他們就必須得出來承認或否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412/24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