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將有上千萬家庭喪失獨生子女--《環球時報》

作者:

我寫了一篇文章,但《環球時報》發表時進行了一些修改,尤其是將我的結論「當務之急是果斷停止計劃生育」修改為「當務之急是果斷調整獨生子女政策,放寬生二胎的限制」,這一修改就等於我自己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因為我一直是呼籲停止計劃生育,而反對僅僅放開二胎,我在《大國空巢》中就批評了二胎方案,2009年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二胎方案是錯誤的》。今後媒體採訪,請不要篡改我的結論。

我的原文:

計劃生育政策不能無視失獨家庭的壯大

易富賢

中國在1973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在不斷增加。北京大學人口所穆光宗教授一直堅持認為,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風險性就在於唯一性。

2012年5月9日《廣州日報》刊發的有關失去獨生子女家庭的報導,圖文並茂,失獨家庭的悲慘遭遇,極大地震撼著城市讀者的心靈,因為他們也只有一個孩子。

其實2004年楊曉升的報導文學《只有一個孩子——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就引起非常大的轟動,但由於國家計生委的干預,該書未能廣為傳播。

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1975年到1979年出生人口中獨生子女就已經占了15.6%;1980年到1989年由於生育率(婦女人均生孩子數)還穩定在2.4,獨生子女比例也穩定在19.3%左右。1990年之後生育率急劇下降,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1996年到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左右;獨生子女比例也不斷提高到1995年的35.1%、2000年的49.5%、2005年的64%。假設2006年到2010年獨生子女比例也是64%,那麼1975年到2010年共產生了2.18億個獨生子女家庭,其中70%是產生於1991年之後,50%產生於1998年之後,也就是說獨生子女家庭在加速增加。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年齡別死亡率(最近10年變化不大)計算,每出生1萬人,有360人在10歲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歲之前死亡,760人在44歲之前死亡。假設母親平均在26歲生孩子的話,那麼這2.18億獨生子女家庭的母親到51歲的時候有一千萬已經失去了獨生子女,到70歲的時候有1656萬已經沒有了孩子。現在正常人群就有1/8家庭不孕不育了;婦女生育能力在27歲就開始下降,而人們普遍晚育,孩子10歲以後夭折,母親補生的機會非常渺茫。

新陳代謝是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特徵,哈耶克認為「生命只有在能夠維持自身的延續時才存在」。對人類來說,後代不僅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價值觀和文明的延續。在古代,「斷子絕孫」是最惡毒的咒語,但是在獨生子女政策下,中國卻將有上千萬個「斷子絕孫」的家庭,世代相傳的生命鏈在他們身上嘎然而止,不但傳統的「養兒防老,養子送終」變得不可能了,甚至連基本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都變得是奢求了,有些甚至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當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宣傳說是「舍小家,為大家」,失獨家庭小家是舍了,大家也完了!

《廣州日報》的文章也揭示了另外一個現象, 生育對女人尤為重要。很多失獨家庭的婦女在失去了孩子之後,丈夫也離她們而去。婦女平均比男人長壽幾歲,而妻子通常又比丈夫年輕幾歲。丈夫去世後,失獨的婦女還將行屍走肉般地生活十多年,面臨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困境,更有精神上的孤獨。

儒家強調:「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建立在健全的家庭結構基礎上的,考慮問題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子孫後代,有利於國家的持續發展。對部分失獨家庭來說,既然無法「慎終」,也就無從「追遠」,他們可能破罐子破摔,甚至威脅社會穩定。

目前還只有上百萬失獨家庭,比例還非常低,如果能夠妥善處理,給這些家庭以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慰藉,還是能夠讓他們安度晚年的。

但是今後卻有上千萬失獨家庭的存在,即便由於成功補生,上述失獨家庭數量減少一半,但相對於目前上百萬的失獨家庭來說,仍然是數量級的差別,對社會的震撼力將是非常巨大。而其他家庭也大多只有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照顧自己的父母都已經是自顧不暇,更是無力照顧失獨家庭。

因此,失獨家庭的加速增長,不僅僅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對人口政策提出了重大挑戰。當務之急是果斷停止計劃生育,一方面可以遏制獨生子女家庭增長的勢頭,減少今後失獨家庭的數量;一方面可以增強社會應對失獨危機的能力。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28/25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