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好人有好報 40多所美國大學100多項研究證實

作者: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就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付出與 回報之間究竟產生什麼樣的關係就進行了深度發掘。他們在綜合40多所美國主要大學的100多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推出一本新書《好人有好報嗎》(南方出版社)。

  幾千年來,「好人有好報」這種心理上的「他人祝福」或叫 「自我安慰」,在我國一直被當為道德宗教大肆弘揚。雖然「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和「一口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等像是陳述著基本事實,但依然沒 人懷疑「好人有好報」的絕對正確以及它發揮的正面意義和積極作用。

  那麼,「好人有好報」有什麼科學依據呢?在中國,儘管有許多輔助「好 人有好報」的史實、故事、傳說以及「好人一生平安」、「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等哲理名言,但就像「做夢」一樣,到目前還沒有人 花工夫運用現代科學或醫學來解釋這種「心理感覺」。這方面,美國人就特別喜歡較真。繼千方百計研究和解釋「夢」後,他們又積極尋找著「好人有好報」的科學 依據。

  這不,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就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付出」與 「回報」之間究竟產生什麼樣的關係就進行了深度發掘。他們在綜合40多所美國主要大學的100多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推出一本新書《好人有好報嗎》(南方出版社)。在書中,兩位作者根據研究出來的結果,大膽地拋出一個令人驚訝的信息:「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 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當然,史蒂芬·波斯特和吉爾·奈馬克筆下的「好人」,並非 「老好人」,而是指「樂於付出的人」。這個「付出」也非傳統意義上的「氣力上幫一把、財物上施一些」,更不是為了博取名利或達到其它不可告人目的才裝腔作 勢的那種假捐款、假慈善等,而是一種廣義上的「付出」。兩位作者認為,「付出」有十種方法,即讚美、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傾聽、創 造。這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作者手把手教我們怎樣去「付出」,並告誡我們千萬別對「付出」這種利人利己之事有什麼心理障礙。

  因為,接下 來,作者就根據上述十種付出的方式,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地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 分析,從而揭示了「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之人的人格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比如,樂 於付出對人心臟病的抗病力竟然是阿斯匹靈的兩倍、能夠減輕病痛對老年人的影響、不容易患抑鬱症更不會自殺。總之,一個養成樂於付出習慣的人,其自身的社會 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作者甚至還「檢測」到,哪怕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時,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 加。可見,付出也是一劑萬能藥啊……

  據說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暢銷,那是,其中除了難得的科學論證外,還有許多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交織其 間,使得「付出對自己有利」不像是在天馬行空地撒謊。不過,依我的「小人心」看,作者正是利用了人都有自私一面的心理特徵,以「付出就是得到」的方式來出 售他們的「心靈雞湯」。當然,這遠比我們身邊許多所謂的大師和專家兜售的一些養生或健身的「秘方」好得多,起碼教別人樂於付出對構建和諧社會百利無一害。 因此,我認為,無論作者揭示出來的好人有好報的「科學依據」靠不靠譜,都是值得大家認真去讀一讀和按書中所示試一試的。

(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羊城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12/26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