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李源淵耕田割稻吃不飽「苦到不得了」組圖

「只要能把太湖治理好,哪怕GDP下降15%,這是我們向大自然還帳。」──2007年太湖藍藻污染事件爆發,李源潮在一個工作會議上表態在即將登台的中共十八大新貴中,62歲的李源潮一直被視為團派,但他也與江澤民的「上海幫」關係密切,具「團派」和「江派」色彩。本身亦屬太子黨的他,曾與習近平李克強等一樣,當過「下鄉知青」,被譽為十八大的「知青黨」成員。日前《蘋果》記者赴李曾插隊的海豐農場,觀察這位未來中共領導人磨練之地。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境內的海豐農場最早是上海農場的一個分場。它距離上海近300公里,是中共建政初年從江蘇「挖」出一塊地,專門關押上海市勞改犯人的地方,是上海最大的勞改農場,後來變成上海的糧油副食品生產基地,當地居民擁上海戶口,子女考大學與上海人同等待遇,因而被戲稱為上海的「殖民地」。



源潮(第二排左一)與隊友在海豐農場合影。
農場設立知青館,門口對聯為「四十年歷史在海豐定格,八萬人青春於元華永駐」。《蘋果》記者攝 知青館保留了當年知青部份生產工具。《蘋果》記者攝

蘆葦房外讀書腳浸水盆防蚊子叮1968年5月,李源潮是首批5,000多名「老知青」,當時 ​​他還用「李援朝」的名字。李源潮當年插隊的慶豐二隊,當年的三排茅草房早已拆去,只剩房基,中間操場也長滿雜草,南面是飯堂。但農場總部有一個上海知青紀念館,記載並展示當年知青們在農場戰天鬥地的歷史,裡面收藏有當年李耕田出工的考核記錄、用過的農具。但令人遺憾的是,記者到時紀念館「閉館整修」。經了解才知,原來因李將進入十八大中共權力核心,當局為防媒體炒作,下令閉館,等十八大塵埃落定後,再重整展出。

記者探訪住在農場的新豐鎮的邵炳謙一家。提起當年李源潮那班知青,邵家人津津樂道:「(他們)當時苦到不得了!在農場吃不飽,在(我們)這邊玩完吃飽飯就感謝到不得了﹗」邵說,當年知青只有每禮拜日來他們村買生活用品、花生瓜子,村民見他們苦,都讓他們吃飽才走。問他們當年認識李源潮嗎?邵答:「通通(都是)小伙子,認不得了!」

邵炳謙告訴《蘋果》記者,李源潮今年1月曾回過農場視察,還托村里幹部來送禮物給當年給他送飯吃的老村民,「可他自己(李源潮)沒有來呀!你讓那些幹部去哪找當年那些人哩!」

當年的上海知青范天慶曾回憶說:「在那些知青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源潮。在充滿霉味的破爛蘆葦房中,他經常一個人坐在蚊帳中看數學書。有時房子裡沒有電,李源潮就到蘆葦房外面讀書。為了不被蚊子叮咬,他還想出辦法,端一盆水把腳浸在裡面,不怕蚊子叮。」

知青館展示知青住宿環境。網際網路

 

邵炳謙說,當年知青生活甚苦,村民多予照顧。《蘋果》記者攝



2011年,李源潮(左)攜夫人探訪母校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網際網路

1998年,李源潮(右)帶兒子回農場探訪,並讓兒子挑土。

讓兒子挑一擔土重走自己走過的路1998年,李源潮任文化部副部長時,帶著妻兒從北京回海豐農場「探親」,又讓兒子挑了一擔土,重走自己走過的路,還把那裡的土帶了一包回北京。他指著一所屋檐下一盞路燈對兒子說:「這是當時農場裡唯一一隻亮到天明的路燈。那時集體宿舍規定,定時熄燈。爸爸就跑到路燈下面看書。」他告誡兒子「應該好好珍惜你現在的學習環境」。

1972年他獲推薦上大學,成為上海師範大學數學系的「工農兵學員」,畢業後分到中學當數學老師,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 大陸恢復高考,李又以28歲的高齡,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

李源潮(62歲)籍貫:江蘇漣水縣

教育: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碩士和中央黨校研究生部法學博士

家庭:父親李干成曾任上海副市長;與妻子高建進育有一子

經歷:

1983至1990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1990至1996

中央對外宣傳小組一局局長、副組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1996至2000

文化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2000至2007

江蘇省委副書記、南京市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

2007至今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十八大Q&A表決要投票嗎?會否出現反對票?中共十八大上,代表要投票選出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及中紀委委員,並通過中央委員會報告、中紀委報告及通過黨章修訂。中共十七大上,所有表決都是全票通過,但在之前幾屆的全體大會上,每次表決都有兩、三人投反對票。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106/2673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