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新華社 美科學家研究稱喜馬拉雅山可能發生大地震

資料圖:喜馬拉雅

新華社【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4日報導】題:太平洋西北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可能發生大地震

史丹福大學科學家研究的喜馬拉雅山和太平洋西北地區(指美國西北部地區和加拿大的西南部地區)的地質特徵和活動或許意味著這些地區可能會發生大地震。

喜馬拉雅山脈是在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的碰撞下形成的,由於這一原因目前仍保持活躍。印度板塊正俯衝至亞洲板塊之下,科學家知道這一點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他們開始更為細緻的研究這一碰撞帶———尤其是分隔兩個板塊的斷層主喜馬拉雅逆斷層———的複雜性。

此前的觀測表明,斷層面較為均勻,向北傾斜了若干度。為了更為清晰的展現該斷層的狀況,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生沃倫·考德威爾分析了20個地震檢波器的地震數據,這些地震檢波器是他在印度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行兩年前裝設在喜馬拉雅山各地的。

這些數據反映出,正如之前推斷的,逆斷層向北略微傾斜了2到4度,但同時也顯示出,逆斷層的一部分傾斜得更劇烈(向下15度),長度達20公里。這樣的傾斜曾被假設為喜馬拉雅地區大地震的成核點。

儘管考德威爾強調他的研究側重於為逆斷層造像,而不是預測地震,但他指出,主喜馬拉雅逆斷層歷來是每數百年發生一次芮氏8到9級地震的罪魁禍首。

卡斯凱迪亞俯衝帶從加利福尼亞北部一直延伸至溫哥華島,自1700年斷裂、隨後一場裡氏8.7-9.2級的地震衝擊該地區並形成直抵日本的海嘯以來,該俯衝帶一直沒有經歷大規模地震。儘管許多地球物理學家認為該斷層即將發生大規模的地震活動,但太平洋西北地區地震數據的相對缺乏導致難以預測未來的地震活動產生的地震動會如何在卡斯凱迪亞地區傳播,卡斯凱迪亞地區橫貫西雅圖、波特蘭和溫哥華。

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學者安娜瑪麗·巴爾泰即將展示的研究主題是:如何利用測量該地區小規模地震所得的數據來確定大地震造成的地震動的表現形式。巴爾泰的研究涉及對發生在地表之下30公里、構造板塊交叉點處的低振幅構造震動的測量。

通過分析震動信號沿著和遠離卡斯凱迪亞俯衝帶的衰減方式,巴爾泰可以計算較大地震的地震動會如何消散。這項工作的一個重大功用在於讓人們了解讓新建築物緩和大地震破壞力的最佳方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209/2726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