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RFA獨家:「鞋論」引人入勝

圖片:鮑彤先生近照(攝於2012年12月/鮑朴提供)

Photo: RFA

習近平關於鞋子的論述,超過了鄧小平關於貓的比喻。近來常常聽到人們認為中國的社會政治理念一代不如一代的嘆息,其實不然,「鞋論」遠勝「貓論」是一個顯例。

貓論的通俗和實在,是顯而易見的,流弊則在有奶就是娘,因此,不可能是真理的標準。天下沒有東西能把貓論和「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區別開來。因此,貓論已成了六四鎮壓學生的正確性的根據。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新主席習近平最新作出的這一論斷,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它的通俗和實在,絲毫不亞於鄧小平的貓論;更有進者,它富有認識論的內涵;最重要的,它具有社會政治和人道主義的哲理。何況這不是什麼孤立的論斷:就在大約十天以前,習近平作出了「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的界定。把這兩個論斷配合起來考察,可以大有助於我們鎖定兩者的確切含義。

誰最理解鞋子的合適與否?腳,唯有腳,首先是腳。首先不是腦,更不是宣布合適不合適的嘴巴。第一性是腳,其次才傳導到腦,再次才由嘴巴發出聲來。所以,最有發言權的,是腳,不是大腦,不是嘴巴。腳有兩隻,左腳感到合適,右腳不一定認同。兩腳共十根腳趾,一趾也許樂不可支,其他九趾完全可能疼痛難忍。中國的制度,適合不適合中國人民,正用得上一個形象的比喻:適合於某一位領導者,未必適合於千百萬平民;適合於億萬富翁未必適合於窮光蛋,適合於被習仲勛老人批評過的元老王震,未必適合於藏族和維吾爾族同胞;適合於過去的某法盲,未必適合於劉曉波、艾未未;適合於主旋律的,未必適合於科學家、法學家和文化人……,所以習主席才深情地說,「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

有人認為習的本意是不容外國人對中國的事情說三道四。我無緣識荊,難免望文生義,不過據我所知,原話只說「合適」與否別人不知道,沒有說「美觀」與否或「清潔」與否別人也不知道。何況,我確切知道,包括習仲勛先生在內的老革命,無不具有指點全世界江山(即外國時政)的素養,習公子耳熟能詳,不會太生疏。只許自己暢談外國,不許別人暢談中國,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不符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特色。

所以我認為,對習近平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的鞋論和中國夢,旨在提倡以民意為導向,不是號召人民去順應領導的需要。這是我的淺見,需要時間來檢驗。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329/29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