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水清天藍人從容 「舊社會」竟然是這樣

編者按:照片上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神態輕鬆自在.看不到象現在「新社會」許多人臉上那種苦大仇深。看著這些照片,有一種「是否台灣的風光」的感覺。原生態的淳樸,正常發展的話大陸就是今天台灣的狀況。二戰輸得最慘的不是德國,不是日本,也不是義大利,更不是猶太人,而是「從此翻身作主」的大陸「中國人」。

 

 

沒有對比不能說明問題,先看兩張「和鞋新社會」的震撼寫實,兩張就夠了,不能太血腥,別破壞了看下面「舊社會」的心情。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視覺震撼:民國時期的彩色照片(昆明,重慶,成都,杭州)

儘管彩色照片已發明了N年,但保存下來中國的彩照猶如鳳毛麟角。這是一組抗日時期美國飛虎隊員拍攝的彩照,反映了當時國內的民情風貌,彌足珍貴(轉貼)

                                                             

拍攝背景:1944年9月1日,艾倫拉森隨第35照相偵查中隊從印度來到同盟國中華民國,他得知中隊被派往第14航空隊——由陳納德將軍領導的、赫赫有名的「飛虎隊」。一抵達昆明空軍基地,艾倫就和他的一位戰友一塊兒到飛機跑道上,他們站在一架鼻翼上繪著鯊魚圖案的P40戰鬥機旁相互拍照,那是多麼令人興奮的時刻啊!(約翰.弗洛曼攝)

擁有六道門的昆明古城牆,建於公元8世紀。這是在其中一道城門外拍攝的集市場景。(艾倫.拉森攝)

第14航空隊和負責美軍住宿的人員安在離昆明空軍基地幾英里外的地方搭建的休息營地。這裡有一個美麗的湖泊,可以釣魚、游泳和享用美食。許多到此營地休假的軍人來自前線的前進基地。艾倫在此短暫停留期間,有幾個飛行員也在那裡。(艾倫.拉森攝)

手捧蠶繭的男孩(威廉.迪柏攝)

戴首飾的中國女孩(威廉.迪柏攝)

昆明城內的中國阿姨和孩子(威廉.迪柏攝)

修築昆明機場跑道的軍民(威廉.迪柏攝)

昆明的中國男孩(威廉.迪柏攝)

昆明護國門,鐵飾大門前的街景(威廉.迪柏攝)

昆明護城河邊(威廉.迪柏攝)

如同世界許多其他城市一樣,時事新聞、歷史事件及涉及到的人物,都是這裡市民們廣泛關注的話題。我們很高興有幾回和昆明的百姓一起觀看昆明市區一棟大樓牆上張貼的許多五顏六色的海報和新聞(雖然我們並不會閱讀)。這讓艾倫回想起年幼時在美國波士頓市站在一群人中觀看波士頓環球報大廈告示牌上用粉筆寫的新聞的興奮心情……(艾倫.拉森) 

可愛的中國女孩(艾倫.拉森) 

美軍營房外,晾曬的衣服和休息計程車兵(威廉.迪柏攝)

發送木材、石料及其它貨物的商業活動位於城市附近的一條狹窄的水道上。看到岸邊那些堆積如山的木材和那裡正從小船上搬運巨石的勞工們,誰都會對他們的力量和敏捷身手產生深刻的印象。(艾倫.拉森攝)

划船的姑娘(艾倫.拉森攝)

飛虎隊總部「虎穴」外景(威廉.迪柏攝)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遊覽地,對當地居民和美國士兵的生活、工作和娛樂都有重要的影響,它是游泳、潛水和划船的最佳場所,大觀園是其主要的景點,園內有壯觀的大觀樓,一座保存完好的木質寶塔,點綴了滇池的湖岸。(艾倫.拉森攝) 

趕馬車的農夫(威廉.迪柏攝)

滇池小船提供了舒適的公園水上遊覽。不少小船上高聳的船帆有點破舊了,但它們卻是沿湖遊覽必不可少的工具。相當一部分小船還被船夫們當作自己的家,其艙身在船的中部,頂上是由竹子和蘆葦交織的弓形蓬頂。(艾倫.拉森攝)

昆明城門街景。城門上有「還我河山」的標語。(威廉.迪柏攝)

路邊製作香菸是小販(威廉.迪柏攝)

運河上裝運稻草的小船(威廉.迪柏攝) 

湖邊景色(威廉.迪柏攝)

昆明的水上交通(威廉.迪柏攝)

昆明礬牌坊後的居民區(威廉.迪柏攝)

村民正在耕種田地。靠近我們基地駐紮宿營地區有一座很大的村莊,那裡有許多機會拍攝村裡的人們從事各項活動,如插秧、洗衣服、照顧孩子等場景。(艾倫.拉森攝)

1944年11月間,在昆明的某家商店門口有一座用色彩鮮艷、用紙花裝飾起來的大花轎子。由幾個壯漢抬著去舉行婚禮。(威廉.迪柏攝)

洗衣的婦女(艾倫.拉森攝)

在滇池附近的公園裡,餐飲店和小販比比皆是。他們在自家小屋裡營業,在誘人的美食旁放著黑板,上面是用粉筆寫的菜單。(艾倫.拉森攝)

看桌子上的花,好鮮艷啊

路邊小販在兜售自製的笛子(威廉.迪柏攝)

昆明城牆上的抗日海報和標語(威廉.迪柏攝)

遇到昆明的「滇緬公路」街道景象(威廉.迪柏攝)

昆明鄉村景色(威廉.迪柏攝)

頭髮式樣時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嘗美食(威廉.迪柏攝)

基地附近村莊,中國軍人走在田埂上。

昆明匯康百貨商店(威廉.迪柏攝)

空軍基地內供美軍生活和工作的三號宿舍入口,由中國士兵把守。(威廉.迪柏攝)

鋸匠(威廉.迪柏攝) 

滇南首郡牌坊(威廉.迪柏攝)

修築機場的軍人(威廉.迪柏攝)

昆明礬板路行人徒步區(威廉.迪柏攝) 

空軍基地附近的土路和馬車,這些馬車都使用填滿黃沙的橡膠輪胎,傳說是雲南省主席要求的。(威廉.迪柏攝)

昆明城門內的喧鬧集市(艾倫.拉森攝)

美軍第14航空隊重慶白市驛基地指揮部(威廉  迪柏攝)

威廉  迪柏坐在重慶白市驛機場工地的碾子上,在望著起降的飛機。(艾倫  拉森攝)

白市驛空軍基地入口。小橋前面的草棚是崗哨所在。(威廉  迪柏攝)

第14航空隊在白市驛基地的營房是乾淨的稻草頂平房。部隊計劃把人員從昆明調到白市驛基地是為了讓飛機更近距離偵查和攻擊日軍東部軍事設施,包括那些日本本島上的軍事設施。1945年8月上旬遷移完畢後,駐紮在太平洋島嶼上的美國空軍就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彈。不久,日本政府便無條件投降了。(艾倫  拉森攝) 

戰時日軍侵入中國東北內陸和沿海地區時重慶成為中國的陪都,中國民國政府遷至重慶,直至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前夕,艾倫就駐紮在附近白市驛基地,一次去重慶時他拍了一幅總統府的照片……當中國士兵驅趕艾倫和他的飛虎隊戰友時,這幢巨大的紅色官邸已經留在艾倫的鏡頭裡。(艾倫  拉森攝)

重慶郊外木橋上行走的中國士兵(威廉  迪柏攝)

通往重慶的公路(威廉  迪柏攝)

重慶附近的小鎮(威廉  迪柏攝)

背竹簍的中國男孩(威廉迪柏攝)

重慶江邊碼頭擁擠的街道(威廉  迪柏攝)

化龍橋,臨江的重慶景象(威廉  迪柏攝) 

重慶街景(威廉  迪柏攝)

重慶的居民區(威廉  迪柏攝)

堆放陶瓷缸的私營小店倉庫,小孩在好奇地看我們拍照。(威廉  迪柏攝)

重慶街景(威廉  迪柏攝)

重慶街景(威廉  迪柏攝)

在重慶街上,一個年輕的美國軍人正在看一個飯店的招牌。這名軍人是艾倫美國學生時代的朋友,戰時與中國軍人共事。他的工作是訓練軍人如何將軍火裝備載在馬匹上和驢子上,翻閱崎嶇不平的山丘,運到前線。(艾倫  拉森攝)
  本店備有滷菜煎包燴飯湯丏荳絲米粉

在營房外的艾倫(站立者)和他的戰友。(威廉  迪柏攝)

威廉  迪柏在晾曬衣服(艾倫  拉森攝)

原來要送給那個昆明女孩的洋娃娃終於收到了,可我在重慶,上哪兒去找她呢?據說空軍總部附屬醫院的一個護士有個可愛的女兒。我們聯繫到那個護士,然後把洋娃娃送給了她的女兒。(艾倫  拉森攝)

威廉  迪柏在重慶郊外的小河邊(艾倫  拉森攝

威廉•迪柏在俯視重慶山區的梯田(艾倫•拉森攝)

艾倫與這位幸運的小女孩合影(威廉•迪柏攝)

白市驛基地指揮部(威廉•迪柏攝)

重慶街景(威廉•迪柏攝) 

成都,船工往船上裝糧食,威廉•迪柏正與船工頭說話。(艾倫•拉森攝)

成都,艾倫與小船上的船夫們(威廉•迪柏攝)

成都,河邊雲集的小船(威廉•迪柏攝) 

成都南河(錦江)上(威廉•迪柏攝) 

修築成都附近新津縣空軍機場的民工(威廉•迪柏攝)

成都,沙石路上推獨輪車的民夫(威廉•迪柏攝)

成都平原,迪柏在看農民晾曬小麥(艾倫•拉森攝)

迪柏在幫助成都農民晾曬棉花和紅椒(艾倫•拉森攝) 

擺攤出售農產品的當地婦女(威廉•迪柏攝)

派到軍營做幫工的成都小伙子(威廉•迪柏攝)

童子軍(威廉•迪柏攝)

成都城排隊等客的黃包車夫們(威廉•迪柏攝)

成都城,繁華的綢緞商鋪街的入口(威廉•迪柏攝) 

成都,綢緞莊(威廉•迪柏攝)

成都,菸具店(威廉•迪柏攝)

成都的商鋪(威廉•迪柏攝)

華西協和大學(威廉•迪柏攝)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105/36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