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上海黨媒首次全面曝光周永康往事:周濱之父周元根

     中國大陸《東方早報》微信號發表「周濱之父周元根往事」(該微信已經被刪),是大陸第一次直接報導周永康的過去,只是沒用直呼其名。周永康案在兩會後會公布於眾。以下是大陸報導全文:

  這對父子或許會成為今年最熱的年度新聞人物,沒有之一。他們攤上的事,無論對「一號專案」還是「二號專案」而言,都應視作海嘯登陸雪山奔流……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來看望大家了。」在他們的無錫老家,流傳著周元根去年4月留下的話。

  撰文/耙耳朵

  當下中國最火的男人,周濱無疑是其中之一。神秘,是籠罩在他身上最大的標籤。

  圍繞著他的,是一個龐大而又隱秘的政商帝國,它從北京延及四川拓展到海外。而他的圈內朋友,有蔣潔敏、李崇禧郭永祥、冀文林等多名省部級員。

  而今,朋友圈悉數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先後落馬,神秘的政商帝國和神秘的周濱逐漸面目清晰。

  過往的這一切神秘,還得從周濱和他背後的家族說起。

  【一】

  周濱,今年42歲。有見過其人照片的媒體曾以「身材高大,眼睛細長」概括他的體貌特徵。

  媒體報導顯示,周濱的身份證地址,是北京華亭嘉園。

  但他的祖籍,則是江蘇省無錫市。

  無錫,有「小上海」之稱。

  離無錫市區東南方約12公里外,有一座人稱「勾吳古都·梅里新城」的城鎮——梅村。沿梅村正東方向出發,順著金城東路行駛約7公里後,朝北拐入一條名叫錫山大道的柏油公路。然後順道行駛2公里多一點,你就會在一個十字路口看到一塊將近2米高、1.5米寬的褐色石頭上,嵌著「西前頭」三個被紅色油漆染色的楷體大字。

  這裡,便是周濱的祖居之地。

  西前頭,是一個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辦事處新聯行政村下轄的一個村,由西前頭和丁家橋兩個村民小組組成。

  入村路口的一面牆上,這樣介紹這個村莊:村子占地10.14公頃,已有500多年歷史,全村大姓為周,據稱都是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後裔。

  人稱濂溪先生的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平生酷愛蓮花。其《愛蓮說》中的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西前頭村簡介中也註明:後世子孫一直秉承「崇儒興學、耕讀傳家」的理念,形成了尊師重道、勤奮好學的純樸民風,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嚴格來說,神秘富豪周濱,並不算西前頭村的人才。因為他並不在這裡出生。但他的父親周元根,則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2012年從領導人位置卸任。

  公開報導顯示,周濱出生於1972年1月。

  這一年,他的父親已遠離故鄉,在遼寧省「南大荒」遼河石油會戰指揮部工作。那是一場從1970年開始的會戰,並在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建成了國內第四大油田——遼河油田。

  西前頭村村民習源(化名)說:「周濱是在東北出生,第一次見他時,還很小。」習源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周濱和弟弟周涵回老家後,還在找別人擠奶吃。「那時候,元根雖然在油田工作,但家庭條件並不好,買奶粉都困難。」

  而周濱的母親,習源以前只知道姓王,外地人。後來,直至周濱的家族墓碑立起來後,他才得知周濱母親名叫王淑華,已過世。

  【二】

  「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和周濱爺爺時期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和周元根同樣大小的習源如是說。

  習源說,周濱的爺爺名叫周義生,厚橋鎮(現厚橋街道,下同)嵩山村人。因為長期到厚橋鎮西前頭村做農活,被西前頭村民周阿學看中,並將女兒周秀金下嫁於周義生。這樣,周義生就成了周阿學家的上門女婿。

  「他們都是貧下中農家庭。」習源回憶說。習源的說法,得到了村民習晶(化名)的證實。

  1942年12月的一天,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神州大地抗日戰爭進入關鍵時刻時,周秀金和周義生也誕下了他們的大兒子,並取名周元根,即周濱的父親。

  差不多是在1949年全國贏來解放的時候,7歲的周元根開始到厚橋小學學習,習源和他成為同班同學。

  習源說,上學的時候,周元根換了一個名字,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

  當周元根一天天長大時,他的家庭也多了兩位至親成員:二弟周元興、三弟周元青。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隨著家庭成員增多更顯拮据。

  「他們家那時差不多是村里最貧困的。」習源說,因為家裡貧困,兄弟三人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不了了,就讓小的穿。

  「但他的父母都特別能幹,並且特別勤勞。」習源記憶猶新的是周義生的拿手絕活——釣黃鱔。習晶、習源回憶周義生的釣黃鱔技術,最後的評價是「全村很有名」。

  習源說,周義生一般會幫助妻子做完農活後,便帶上乾糧、竹簍和釣黃鱔的工具出門。每次,他都會到附近方圓十多里的村子釣黃鱔,差不多裝滿一竹簍了,就在臨近鄉鎮賣掉,啃點乾糧後,又換條路釣回西前頭村。這樣出去一趟就可以釣回兩竹簍,差不多十來斤黃鱔,可賣幾元錢。「這比很多工作都掙錢。」

  「他家兄弟三人能讀書,全靠周義生這個拿手絕活。」習晶說,那時計劃經濟,而後又遭遇自然災害,農民的收入很低,一般家裡的勞動力都在干工分。但依靠周義生掙錢,周元根、周元青、周元興三兄弟都到學校念書,這在當時十分難得。

  雖然是同班同學,習源對於小學階段的周元根實在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更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能讓他回憶起來。「他那時成績一般,比我稍微好一點,只能算中上水平,並不突出。」

  習源說,兩家雖然隔得近,但相互都忙於農活,幾乎很少一起玩。習源記得,即便一起玩,都是玩割豬草,再無其他的遊戲。

  習晶家在周元根家2、300米開外,他們同在一個學校,年齡相差一歲,彼時因為是親戚關係還常有往來。他印象中,周元根的話很少,幾乎不與村裡的小朋友玩耍。但是比較勤快,放學回家後總是在幫母親干農活。

  和習源有較大分歧的是,習晶覺得那時候周元根還是比較聰明的,因為周元根家裡的獎狀比較多。

  在厚橋小學歷經6年的學習後,1955年,13歲的周元根考入盪口鎮(現無錫市鵝湖鎮)學海中學。幾年後,他的兩個弟弟周元青、周元興也相繼進入中學學習。

  盪口中學,周元根的初中生活在此度過

 

 

  【三】

  學海中學創建於1938年,前身是鵝湖中學,屬私立學校,1956年轉為公辦,並更名為盪口中學(現已更名為鵝湖中學)。

  習源說,他小學畢業後,考入了無錫市另外一所初中,由此和周元根分隔兩地。但由於是同村讀書人,放假回家都會打招呼。

  他回憶說,在進入初中後,周元根的學習成績開始飛速提升,並成為學校名人。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兒,發生在周元根初三畢業時。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東方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02/37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