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別送子女去長春藤」 耶魯前教授引熱議

「新共和雜誌」封面以焚燒哈佛校旗的畫面和聳動的「別送子女去長春藤」標題,引人關注和熱議。(取材自新共和雜誌網站)

曾在耶魯大學執教的William Deresiewicz認為長春藤盟校使學生思考僵化。圖為哈佛大學生今年5月歡慶畢業。(Getty Images)

最新一期「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雜誌,以焚燒哈佛校旗的畫面和聳動的「別送子女去長春藤」標題作封面,引人關注和熱議。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1998年至2008年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十年的德瑞塞維茲(William Deresiewicz)發表在期刊中的一篇文章指出,長春藤學校正在教育學生成為「殭屍」。

在4000字的長文中,德瑞塞維茲指出,菁英教育系統製造聰明、富才華、有動力的年輕人,但事實上,這些優秀青年同時也焦燥、膽小、迷失,沒有學術好奇心、缺乏目標。他們陷在特權優越感的泡沫中,溫順地朝同一個方向進行,雖能夠把事情做好,卻不知為何而做。

他批評,大學教育的重點不在鼓勵學生做學術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而是一味選擇事業上的成功。

德瑞塞維茲還特別點名哈佛大學是「特權的城堡」(bastion of privilege)。比起大眾利益,他們對建造個人金庫更有興趣。他抨擊「哈佛是給領導者的」的口號,指出這些學術機構所謂的「領導力」,不過就是要學生爬到工作的頂峰。

德瑞塞維茲最近還出版「卓越綿羊:美國菁英的錯誤教育和意義人生途徑」(Excellent Sheep: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Meaningful Life)一書。他表示,大學教授因研究得到回報和肯定,所以他們在課堂上花的時間極少。對大學教授來說,整個體系有反教學的偏差,愈是名校,這種偏差情況更嚴重。

此文一出,網上反應熱烈。網友指出,德瑞塞維茲對「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讓你找到工作?」的不屑和質疑,實際上,對畢業時背負近3萬元學貸的社會新鮮人,工作就是現實。

但事實在就業上,有長春藤學校畢業的學歷占盡優勢。在「新共和」雜誌社,多半員工是長春藤畢業生。一名「新共和」職員貼文說,如果沒有長春藤學位,寄到「新共和」的履歷表可能根本沒人要看。

觀察家表示,這篇文章在長春藤學校長期存在和支持的階級優越感上,確有獨到論點,但它忽略了青年進大學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要找到更好工作。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726/42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