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吳祚來:從孫立平教授生氣說起

作者:

吳祚來:從孫立平教授生氣說起

中國的政治轉型若要和平進行,必然要一步步來,甚至要有集權過程。

周永康案被公開了,引發了評論潮,同時也出現了某些意想不到的爭論,觀點不同、視角不同的爭論本是正常事,但由於一些互相批評的語言中帶有不屑、嘲諷,因而引發意氣之爭,互相不尊重的語言也會出現,爭論到這樣的境地,基本上就是雙敗的結局,如果爭論過程中,互相尊重,準確闡明自己觀點,並傾聽對方觀點,這才是文明的爭論。有研究會議學的學者說,中國絕大多數人不會開會,同樣,中國絕大多數人不會討論或爭論,這是我們文化與教育缺憾所致。

讓我們看看清華教授孫立平的「生氣」帖,及其生氣的緣由:

清華孫立平:一種自以為深刻,實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思維方式麵條煮了,我說他是破壞法治的惡政的製造者。然後你上來指責,他上面還有更大的。假如你跟著說有更大的,他說根本的原因是制度。你說好,制度更根本。他接著說,深層原因是文化。是想解決問題,還是想表明你深刻?

張雪忠:前時,@趙士林老師表示,要堅決徹底無條件支持習李王的反腐和經改;現在,@清華孫立平老師又說,無論當前的反腐有什麼背景和動機,都是中國可遇不可求的契機。政治文明的要義在於監督和約束當權者,兩位老師如此武斷地談論現實政治,且無條件地為當權者背書,實在有失學者應有的審慎和體面。

張雪忠:以非法治的、黑吃黑的反腐謀求更集中的權力,不可能清理惡政,因為它本身就是惡政。當前的「反腐」是與對社會的全面壓制同步進行的,而一旦主政者通過反腐建立更集中的權力,就一定會用磨得更鋒利的刀劈向社會。

在我看來,體制內學者中,孫立平與趙士林二位著名教授算最能仗執言的了,而且也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具體在周永康被中共清算這一大案上,這二位看到了某種轉機,這種看法也僅僅是看法或美好願景。體制內高層撕破臉面,將過去十幾年非法的維穩體制最高權力者打為囚徒,突破了刑不上常委之慣例,相比於專制集團內一團和氣,總是能使人看到某種契機或轉機的出現。即興表達一下某種感性的快意,並無不當,視其為「且無條件地為當權者背書,實在有失學者應有的審慎和體面」,在我看來,有點帽子太大,完全遮掩了別人的面目。

趙士林與孫立平是支持專制或歡呼新集權、新的非法維穩模式的學者嗎?顯然不是,張雪忠與孫、趙二位教授在政治理念上,宏觀層面上是一致的,出現的分歧,只是視角或路徑層面上的問題。體制內反腐敗就是黑吃黑嗎?新集權必然會用鋒利的刀子砍向民間社會嗎?當年我們在八九民運初期,將趙紫陽李鵬鄧小平視為一個腐敗的統治集團成員,但後來才發現,打包式地一桿子掃蕩一船人,是多麼簡單的思維。

對統治集團的集權與個人極權保持應有的警惕,永持懷疑態度,是應有之義(縱觀趙、孫兩位教授過去文章的觀點,與此並無相悖)。但這是戰略層面,如果從政治技術層面呢,最不應該混淆的,是政治宏觀層面與技術層面,當別人分析政治技術層面時,掄上宏觀的政治正確話語,那麼最終只有高喊政治正確的口號了。

對統治集團出現的分裂,以此為契機,積極促動政治轉型、實現憲政法治民主社會,也是積極之舉。中國的政治轉型如果要和平進行,必然要一步步來,甚至必然要有集權過程(這是統治集團內部的集權與分權,民間社會現在還沒有力量去分權),集權是不是會轉型進入民主憲政法治,既要靠最高當政者政治良心,也要靠整個社會的合力推動(這將是一個艱難的博弈過程)。善意的期待是一種力量,理性的批評也是一種力量,期待是一種感化力量,批評與抗議則是一種倒逼的力量。台灣的政治轉型可以見到,當政者的政治良知與民間倒逼力量,終促使其憲政轉型。在我看來,這兩種力量缺一不可。

如果將新政治集團對過去政治勢力的反腐敗定性為黑吃黑,是惡政的輪替,那麼,就只有通過各種革命方式予以推翻了,任何一個人不政治反對、不行動反抗,都等於自甘奴。更為嚴峻的問題是面對黑社會,僅僅政治反對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訴諸行動,才有效果,也才是真誠的、有意義的反對。那麼,人們又會弱弱地問一聲:你採取革命行動了嗎?你會回答革命行動需要很多的人,那麼,你組織革命行動了嗎(但楊佳一個人就完成了革命或起義)?如果對方是黑社會,你還用黑社會的法律來對付黑社會,這玩笑就更大了。

一種極致的理論推導到最後會讓把自己逼入絕境,自己的理論無法讓自己付諸實踐,這樣的理論又有什麼意義?只是話語上占領道義的至高點,坐在這樣的至高點上,容易諂他人於不義,也會置自己於險境。

又有學者轉張雪忠的帖子時加上一句:「孫立平缺乏基本的思維誠實。他為之辯護的本身就是權貴,新貴而已。」如果這位學者能多翻幾頁孫立平的微博內容(能看看他的長篇文章更好),可能就不會如此指責孫教授了,這樣的指責不僅對孫立平不公,已明顯帶有攻擊意味了。對於孫立平這樣的學者來說,思維誠實如果出現問題,學術人格就破產了,其社會關懷與研究成果就會存在嚴重問題。一言不和,全面否定,如果是嚴肅的批評者,不應該如此輕謾地指責觀點或視角異已者。

在我看來,一位名叫深夜一隻貓的網友說了公道話:@清華孫立平老師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師長,他學問紮實,學術獨立,最早提出社會潰敗,最早提出底層沒有資源抵抗墮落,充滿批判性和悲憫,他提出治理惡政為立憲掃清障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雖然任何對當權者的幻想都不可取,但不代表這觀點沒有價值,更不意味著謾罵,攻擊有任何的合理性。

張雪忠與許多學者都曾發出過有價值的聲音,為弱者伸張正義,抨擊不義的政體,也因此為體制所不容,付出很多,令人尊敬,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認同其所有的觀念與做派,討論問題應該在現實語境中,在同一層面上討論,超出現實語境與相應層面的討論,不僅無法形成有效的討論,還會引發不必要的誤解與敵意。而民主憲政的本質,是對人性人格的普遍尊重,只認為自己觀點正確、泛指責或攻擊觀點異已者(甚至指涉人格),這與民主憲政精神是相悖反的。

我在看時政評論文章時,居然還能看到這樣有趣的現象:行文論述自己觀點之後,不是要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或批評無良社會現象,而是落筆在批評與自己觀點不同的學人身上,甚至會視其為知識結構缺陷或不思進取,如果反問一下,誰的知識結構是全面的?除非他是全能神。觀點得不得到認同或讚美,是讀者的事情,我們只需要準確表述自己觀點即可,從知識結構或先進落後性去論斷觀點異已者,是一種過線過當。

極權政制喜歡製造敵人,而極端的思想與批評,也會四面樹敵。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03/42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