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香港抗議是否會象1989年天安門廣場那樣結束?

作者:

1989年天安門屠殺給正在撼動香港的親民主抗議「雨傘革命」蒙上陰影。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無視要求他下台的呼籲。警方警告說:如果示威者占據或阻塞更多的政府大樓,將會帶來「嚴重後果」,這喚起了人們對25年前在北京發生的殘暴鎮壓的回憶。那麼,正在香港街頭展開的風暴是否會有類似的結局——官方動用軍隊和坦克造成屠殺。

這兩個運動中有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對於這兩個運動的示威者們而言,生不逢時。聰明、善於表達和理想化的學生們似乎不太可能從北京強硬的民族主義領導人手中讓他們做出民主的讓步,無論是當年的鄧小平還是今天的習近平

這兩場示威都是以數千名參加者謹慎地開始的,但政府的強硬回應引爆了憤怒的反應。1989年4月,官方《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一篇尖刻的社論,將學生的抗議運動斥為反政府的「動亂」,引發了示威者們的對抗。第二天,遊行到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增加了約10萬人。

在香港,這場自1997年回歸以來最大的抗議中,鎮暴警察動用了催淚瓦斯和胡椒噴霧。這激怒了很多人,讓示威者人數膨脹。

在北京和香港,當局都選擇了「拖延」戰術,希望學生們拖疲後最終回家。

在天安門,這幾乎奏效了。到了第三周,天安門廣場上擺滿了礦泉水瓶和其它垃圾。公共廁所溢出了。學生們在成群結隊的離開。

後來,一名學生領袖發起了絕食抗議。另一人決定建立一尊33英尺高的「民主女神」雕像。到了第四周結束時,有超過30萬重新振作的抗議者擠滿了廣場。

鄧小平決定戒嚴及動用解放軍來奪回廣場。現在快進25年,《人民日報》上又出現了一篇嚴厲的社論。周三,該報指責香港的抗議破壞了香港的穩定和繁榮,稱將給當地人民帶來「災難性後果」。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理由認為香港人應該能夠避免1989年6月3日夜晚到4日的那場噩夢。

在1989年,中共領導層分裂為同情學生的和強硬派。此外,示威者的要求那時往往不明確,有時甚至是矛盾的。最終,北京在1989年的時候有能力切斷與外界的溝通。

今天,情況大不一樣。

香港示威者圍繞兩個具體的要求團結一致。他們要求北京任命的領導人梁振英辭職,及要求能夠不受政府干預地選擇香港的領導人。

與此同時,在北京,政府團結在習近平周圍。習知道,對香港示威者的任何鎮壓都會在即時被世界看到。所以,壓力在香港和北京的官員身上,他們要找到一種妥協的辦法。

「除非出現混亂的情況,否則我們不會出動鎮暴警察」,路透社援引一位未具名的香港政府消息人士的話說。「我們必須和平地對待,即使要持續幾周或幾個月。」

《財富與權力:中國走向二十一世紀的長征》作者John Delury教授認同這一點:天安門的歷史不大可能會在香港重演。他說,「我還沒有如此悲觀地認為這將會在大規模動用國家兵力中結束」,「但我沒有看到妥協的立場,我無法設想中共會讓步」。

情況就象在刀刃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可能取決於示威者和香港領導人之間的會談。

1989年5月下旬,在天安門廣場上,許多疲憊不堪的學生拒絕相信他們處於致命的危險之中,他們半開玩笑地說「民主女神」給他們力量。那時他們的示威已進行了將近七周,離後來致命的鎮壓僅有幾天。

(本文譯自Jim Maceda於10月3日發表在NBC新聞網站上的文章,題為「分析:香港抗議是否會象天安門廣場那樣結束」)

原文連結:Analysis: Will Hong Kong Protests End Like Tiananmen Square Did?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博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04/45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