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 高盛:中國房地產非常不妙

中國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是否會像日本和美國那樣破裂?

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發布的報告稱,中國房地產業情況非常不妙。但即便房地產市場崩盤,結果也可能不會像美國和日本房地產市場崩潰那樣糟糕。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個繁榮期,2005年至2013年間,房價上漲了三倍多。但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熱導致槓桿率上升,庫存增加,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鬼城」。

高盛表示,即使不是泡沫,中國房地產市場也存在明顯的「泡沫跡象」,很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以及2006年至2010年美國的房地產危機,不過中國的結局可能會有所不同。

高盛的報告稱,房地產泡沫通常有四個共同點。首先,相對於基本面,房價出現驚人的上漲。第二,對未來房價的預期變得不現實。第三,受寬鬆貨幣政策及監管缺口影響,信貸大幅增長。最後,到後期階段,房地產供應量大增。

這份報告稱,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幾個特點可以減輕衝擊。

與1990年的日本和2006年的美國相比,中國城鎮化建設所處的階段要初級得多。中國的城鎮化率在2012年突破了50%關口。正在縮小的家庭規模以及棚戶區改造的持久需要可能會繼續拉動住房需求。

與美國和日本一樣,中國的信貸增長一直較為迅速。但面臨債務水平上升的是建築商和地方政府,而不是購房者。美國住房市場危機是以面向消費者的寬鬆信貸標準為特徵,許多不合格的借款者舉借了過多的債務,並藉助了利率誘人的住房抵押貸款產品。

該報告稱,中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情況完全不同。

事實上,中國的住房所有者在這其中有更多自身利益。在中國,首套房的購房者必須支付最低30%的首付款。二套房的購房者則要支付最低60%的首付。另外,該報告稱,中國家庭的債務水平要低於美國家庭,18%的中國家庭舉借了抵押貸款,而美國的這一比例是49%。

報告稱,中國家庭的低債務負擔預示著決策者可在必要時通過信貸投放來提振住房需求,不過這可能會遏制未來幾年的需求。

報告稱,短期內,處於高位且不斷增加的庫存可能會繼續拖累建築活動放緩。中國央行近來為放寬房貸規定所出台的相關措施(允許更多購房者享受更低的首付比例)將帶來助益,而且決策者還可以使用更多政策工具來扭轉樓市滑坡勢頭。

中國領導層可進一步放鬆房貸政策,並延後出台那些可能會抑制投資需求的規定(例如房屋稅)。領導層還可通過基建支出促進建築業活動。如果房地產商的違約風險過快升高,政府可以向它們提供流動性以便將溢出效應最小化。

但報告指出,就實際情況而言,北京在實現經濟軟著陸的過程中面臨更多的限制性因素。政府希望繼續抑制中國龐大的影子銀行系統以遏制建築業未來出現供給過剩情況。而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政府也希望支撐需求。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21/460584.html